【善的心輕盈,不善的心沉重】 心本身是中性的, 心的自然狀態是中性的, 它既可以好,也可以壞, 類似於禪定, 那屬於中性的法, 既可以生起在好的心, 也可以生起在不好的心。 心本身既不好,也不壞, 它鬱悶、苦悶, 是因為被不善所籠罩及控制。 因此, 真正讓我們投生善道或惡道的, 其實是善與不善。 若在臨終時, 我們的心夾雜著不善, 那肯定會投生惡道, 大致上可以做評估的。 我們需努力地訓練自己, 去及時地知道—— 「不善」並不是心, 僅是與心同步生起的現象, 它本身不是心; 「善」也不是心, 僅是與心同步生起的現象。 心本身是清明且亮堂的, 心本身是中性的, 既不好,也不壞, 心亮堂且清明。 它之所以鬱悶、苦悶, 是因為煩惱習氣; 它之所以更加亮堂, 是因為善法。 當善法進來, 與心同步生起時, 我們修行, 就會感覺心很輕鬆, 心會十分輕鬆、舒服, 心會慢慢地漂浮起來。 但若不善進來控制心, 我們就會看到心沉重, 心會越來越往下墮、 越來越往下墮。 因此,若心是善的, 心就會漂浮起來; 若心是不善的, 心就會往下沉, 當下沉到最多的程度, 便會下沉到地獄。 如果心是善的, 則會輕鬆、舒服, 於是便能往生善道, 投生為人、天神或梵天, 可以有次第地提升。 梵天的心是輕鬆、舒服的, 即使我們已覺得自己很好了, 但若與梵天的心相比, 梵天的心更為細膩, 他比我們更加輕鬆、更加輕盈, 因此他上升得更高。 所謂「更高」並不是指空間, 並非三維空間或四維空間的高度, 「高」並不是指空間層面的高, 或認為地獄就在地底下…… 而是「心的空間」, 那是一種感覺。 心輕鬆、舒服, 類似於飄起來、上升, 若心有煩惱習氣, 類似於往下墮, 就會沉浸在黑暗裡。 我們需慢慢地認識及了解自己的心, 「好的心」就會漂浮起來, 「壞的心」就會不斷地下墮。 我們需更多地訓練, 持續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最終我們就能清楚地區分—— 「心」與「好及不好的事物」, 也就是那些與心組合在一起的事物, 可以將它們與心分離。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 所有的境界、現象, 它們進來造作心, 無論好或不好, 全都僅是暫時摻雜進來, 很快地便會滅去。 無論好或不好, 全是平等的, 生了就滅,生了就滅。 心看到了實相, 就會知道、就會明白, 即使投生善道, 成為天神、梵天或人類, 那依然不是值得滿意之事。 比如:投生為梵天, 梵天依然有死亡的時間, 依然有退失的時候; 天神也有死亡的時間, 也有退失的時候, 因此,尚不能放心。 真正有福報滋養的心, 確實是有快樂的,輕鬆、舒服。 但依然不能疏忽大意, 依然不能放心,因為還會退失。 我們不斷地觀察、體會, 越多地探究心的實相與事實, 心就會慢慢地聰明起來, 隨後便會慢慢地鬆開、 慢慢地鬆開, 不再執著。 無論好或不好, 都不再執著, 心便可以自由, 從所有的造作中自由。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1年05月23日 01:43~07:58 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excerpt_sd_7/

【Live 直播| 阿姜巴山法談開示】(中文同聲翻譯) 日期:2022.06.07(星期三) 時間:19:30~20:30(馬新/港台/北京時間)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大馬第一屆|04 「我」不存在,你的心能接受嗎?——阿姜松】 題目:「我」不存在,你的心能接受嗎? 主講:阿姜松 日期:2023年03月17日 同聲翻譯:Kate 趙一鳴 字幕:繁體版 製作:靜慮林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Live 直播|2023.06.04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 每週六、日 上午09:50~11:00am(馬新/港台/北京時間)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2023年6月份最新法談直播時間表】 🌴 導師:隆波帕默尊者 阿姜巴山 🪷 隆波帕默尊者特別開示 日期:6月11日 時間:07:00pm - 08:00pm 地點:蘇林府Wat Burapharam 📌 備註:由於隆波前往蘇林府,故6月10日沒有法談直播。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Live 直播|2023.06.03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 每週六、日 上午09:50~11:00am(馬新/港台/北京時間)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大馬第一屆|03 真正的愛——阿姜巴山】 題目:真正的愛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23年03月17日B 同聲翻譯:坤能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字幕:繁體版 製作:靜慮林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給佛像背後貼金的人】 實際上, 我們每個人都很可憐, 比如:有些人的心, 缺乏溫暖、缺乏愛, 它不滿、不滿足。 有些人必須要做很多東西 要做這個、做那個, 是為了讓自己有快樂, 讓自己飽,讓自己滿足, 但永遠不滿足。 那其實也有方法的, 類似於我們與其想著獲得—— 從這個人得到這個, 從那個人得到那個, 從這個人得到愛, 從這個人得到慈悲, 從老師、父母或是朋友, 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滿足、飽滿; 要反過來, 反過來意思是說—— 就先給予、先付出, 類似於先付出、先奉獻, 到了最後,心就生起慈心。 泰文有一個對應的詞, 稱之為「給佛像背後貼金的人」。 就類似於泰國人, 他們習慣於做功德, 如果有了佛像, 就會去貼金,對嗎? 就類似於你去寺廟, 他們就會有金箔。 為什麼他要去供養黃金呢? 因為他們相信說—— 黃金屬於物質中最貴重的一種, 所以他就會供養佛像、供養佛陀, 用最有價值的, 也就是——金箔,去貼。 僅是很多人在貼的時候, 大部分都會貼到佛像前面, 或者貼臉, 只有少數人會把金箔貼到背後, 因為貼到背後的人並不酷, 因為看起來好像沒有得到什麼, 他沒有迎合什麼, 反正某一種東西, 沒有得到迎合。 泰文有一個類似於諺語, 即是——給佛像背後貼金的人, 意思是說—— 去做好事、行善, 並沒有期待任何回饋地去做, 那是一種自我訓練。 比如:已經去世的九世皇, 他付出非常多, 他為整個國家的人付出非常多, 由於他是一位非常付出、奉獻的人, 跟他在一起的人, 肯定也是被他這麼訓練過來的,對嗎? 只是說有一天, 他的屬下就說, 他工作,供養國王很多, 為國家做許多事情, 但沒有誰認識他, 就好像是給佛像背後貼金的人, 沒有誰看到。 但如果沒有「背後貼金的人」, 非常多的工作是無法完成的。 國王說什麼,你知道嗎? 他說: 「讓他不停地在佛像背後貼金, 有一天, 黃金自然就會溢到前面了。」 那是一種對比,一種比較, 一直想要獲得的心, 它是沒有快樂的, 一直處在飢餓的狀態。 真正要付出、奉獻的心, 它會更快樂一些。 ~阿姜巴山(Ajahn Prasan Bhuddhakulsomsiri) 2023年3月17日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靜慮林 https://youtu.be/0_z9JYZyBfA

🌹 至誠感謝隆波帕默尊者及指導老師們循循善誘的教導! 🌹 隨喜所有翻譯、法工們全力的護持! 🌹 隨喜所有學員聞法、修行的功德!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英文視頻】 ✨英文同聲翻譯+字幕 01|Diligently Burning the Defilements: Ajahn Prasan Bhuddhakulsomsiri-17 May 2023

【利己與利他】 ☘️ 學員問: 通過經行修習奢摩他, 念誦「佛陀」為臨時的家, 可以看到越來越微細的境界, 看到「我」並不恆常, 隨行蘊造作而變化, 無法執著自己的念頭或感覺。 修行還不充分, 因為覺得一定要利益他人, 請隆波慈悲指導。 ☘️ 隆波回答: 利他與利己是可以合二為一的。 比如,在我們不藏私心地利益他人時, 如果出現想偷懶甩手不幹了, 我們及時意識到, 就可以在行善助人時跟自己的煩惱作鬥爭。 因此,如果明白, 所有的行善 就都不會成為我們修行的障礙; 但如果不明白, 我們就會將兩者區分開—— 這是助人時段, 這是自己修行自助的時段。 只要依然有涇渭分明地區分兩者, 就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因此, 你行善就繼續去行善, 做之後灰心喪氣,及時知道; 心滿意足,及時地知道; 做之後想得到這樣、那樣的結果, 及時地知道…… 如此,在我們助人的當下就在利己。 儘量將利人與利己結合起來。 如果你發願要助人, 那就在當下利己, 而不是先等助人結束再來修行, 不是的。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2年05月28日|45:54~47:44 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excerpt_157/

【2023年6月份線上禪修指導報名開啟】 互動方式:Zoom 參與資格:僅限報名錄取者參與 指導老師及日期(馬新/北京/港台時間): ☘️ 阿姜納 6月04日(日)3:30pm ☘️ 阿姜巴山 6月07日(三)7:30pm ☘️ 阿姜妮 6月10日(六)3:30pm ☘️ 阿姜松 6月14日(三)8:00pm 報名截止時間: 5月25日中午12:00 報名鏈接: https://tgcxzc-2023.mikecrm.com/6hiNG6p --------------- 報名資格: 必須完整聽完或看完至少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的音頻或視頻。 四念處禪修課程視頻及音頻,在哪裡可以找到呢? 🍄 走,修行吧!godhamma APP 下載鏈接:https://www.godhamma.alicloud1688.com/ 手機系統需求: Android 6.0 以上 iPhone 13.0 以上 🍄 靜慮林網站 四念處禪修課程音頻:https://www.shineling.org/dhamma-audio/ 四念處禪修課程視頻:https://www.shineling.org/dhamma-video/ 🍄 靜慮林YouTube 四念處禪修課程播單如下: 🍂 第十二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33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c7xOTa6NC2QYc5JoZWaE00 🍂 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6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e6k8MOZtEB7UpAc4TRzfMQ 🍂 第十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4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dIe3KQcNl-4hpMA3KwoAgG 🍂 第九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4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cTj--RSCZS1RbfaBb1AztO 🍂 第八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39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cq2tHbndtqmmKXjgLIX6IA 🍂 第七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36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fIsKiqefa0xrunGmBNuGbz 🍂 第六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3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fkQQ2djeY1IozH8AvkFhRY 🍂 第五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3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eA_RdhrCIxpGWdniMX_DSE 🍂 第四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4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dijQHY39dNAn-EgF7GL9eD 🍂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2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dDn5Fj_4O7e4oyISnYIXj4 🍂 第二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3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cb7-ahxTrB2zfG0A9SkOxT 🍂 第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41堂課)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FPO1g9Ma2fgGyrSB-bH32zr41rSaq0i

【大馬第一屆|05 喚醒自心—阿姜巴山】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23年03月17日C 同聲翻譯:坤能 製作:靜慮林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一屆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Live 直播|2023.05.21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 每週六、日 上午09:50~11:00am(馬新/港台/北京時間)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Live 直播|2023.05.20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 每週六、日 上午09:50~11:00am(馬新/港台/北京時間) 直播頻道: ⭐ YouTube 直播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Ling?sub_confirmation=1 ⭐ Facebook 直播頻道 ⛳ 靜慮林 Shi Ne Ling Monastery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ling118 ⛳ 內觀禪修 Vipassana Medi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passanameditation118

【如何讓死神看不見?】 由於巴婆利尊者(Bāvari)已年老, 無法親自前來(謁見佛陀), 所以就派弟子們前來請益, 弟子摩伽羅闍尊者(Mogharājā)請教佛陀: 「一個人如何看世間, 死神才會看不到?」 佛陀回答: 「一個人看到世間是空, 死神就會看不到。」 死神看不到之時, 即是徹底超越生老病死的狀態, 死神看不到之人, 即是阿羅漢。 阿羅漢如何看世間呢? 看到世間「空」。 「看」, 而非思考,讓世間空, 沒有帶領心,讓其相信世間空, 沒有帶領心,刻意去看世間空, 就僅僅只是看到世間空。 如何做,我們才可以看到世間空? 我們必須修習毗缽舍那業處(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 學習了解所有的色法及名法。 覺性覺知色法, 心安住,智慧就會生起—— 色法無常,是苦、是無我的, 覺性覺知名法, 以安住的心,就會看到—— 所有的名法無常、苦、無我。 那稱之為「世間」的, 即是名色, 並不僅是外在這樣的世間, 那稱之為「世間」的, 是色法與名法。 如果我們看到—— 色法落於三法印之中, 名法也落於三法印之中, 心就會擺脫色法及名法, 歸還給世間,執取滅盡。 執取滅盡了, 此時就會看見世間「空」。 教義理論努力地註解—— 它是如何的「空」, 提及空無眾生、無人、無我、無他, 說得正確嗎?也正確, 但它抵達不了心。 看到世间空, 「看」這一詞,就很值得體會了, 我們心的品質, 若想能看到世間、 看到名色、身心「空」, 心必須具備圓滿的戒定慧, 才能看得到。 尤其如果沒有智慧, 我們將看不到名色、 身心或世間「空」, 僅是看到「有」與「無」。 「有」與「無」依然不空, 「有」與「無」依然不被視為「空」, 依然是二元對立, 二元對立即是「有」與「無」之間。 「空」不存在二元對立, 自性「一」, 不存在二元對立。 這提及「空、空」, 好幾個人就陶醉於「空」了。 在拉達那哥欣時代, 極為卓越淵博的僧人有兩位, 一位是佛使比丘, 一位是阿姜巴育尊者, 這兩位出類拔萃, 事實上,他們的領悟及洞悉極為精深廣博。 佛使比丘對「空」的闡述很多, 這提及「空、空」, 那些閱讀或聽聞他的教法不周全之人, 就會努力地帶領心去思維「空」, 有時帶領心去看所有一切「空」。 只要心還在工作, 尚帶領心去工作, 讓它思维「空」、 讓它看見「空」, 看名色,讓其看到「空」, 心就尚有所作為。 當心沒有「空」, 世間就不會「空」。 因此想到「空」,簡直沒有好處。 如同我們閱讀禪宗惠能大師、 黃檗禪師的書籍, 書籍好嗎?好! 但閱讀了沉醉於「空」, 此也空,彼也空, 那樣的「空」, 並不是真的「空」, 它「空」, 是思維出來、造作出來的, 然後帶領心去相信它。 我們想真正看到世間「空」、 看到名色「空」, 必須修習毗缽舍那業處, 看身的實相,看心的實相, 持續不斷地去看,就會看到—— 身落於三法印之中, 無常、苦、無我, 心也落於三法印之中, 無常、苦、無我。 一旦看見,它就放下, 看到嗎? 先如實觀,所以放下, 放下了,它抵達「空」, 如果沒有放下,它不「空」。 如果尚未放下,就找「空」, 那是找不到的, 因為僅是帶領心去找「空」, 那就是執取了, 執取想讓心離苦,想讓心好。 如果我們想真正能看到「空」, 不是思維, 思維就會沉醉於「空」, 此也空,彼也空, 然後僅剩「我」不空。 有些人也教導弟子, 讓他們帶領心到「空」裡, 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帶領心去到「空」, 不想、不演繹、不造作, 在帶領之時、就不「空」了。 在刻意不想、不演繹、不造作之時, 那就是造作,名為「不動行」, 那是造作。 我們無須努力地讓「空」生起, 去看色法的實相, 去看名法的實相。 一旦我們看到色法呈現三法印, 心對色法的執取會滅盡, 我們看到心的實相, 心對心的執取會滅盡。 心無論苦樂好壞, 心覺知、心迷失, 心看色法、心聽聲音、 聞香、嚐味、 感知身方面的接觸, 感知心方面的想, 全都落於三法印之中, 如此照見,就可以放下心。 因此,如果智慧圓滿, 它就可以放下名色, 一旦能放下色法、名法, 我們就會看到世間, 看到色法、名法, 內在、外在全都成為一體, 我們的身體與外在的世間也是一體的, 感覺、念頭屬於世間的, 五蘊是世間的東西。 然後, 它就會看到五蘊不斷地工作, 僅是色法的一種現象、 名法的一種現象。 持續不斷地修行, 我們就會看到—— 世間僅是不斷遷流、逝去的現象, 沒有起點,沒有終點, 世間的現象就是如此的, 不斷地遷流, 沒有起點,沒有終點, 生滅、循環、變化, 沒有終點,那即是輪迴。 我們就會看到—— 世間僅是不斷遷流的現象, 如同一場夢。 若我們如此照見, 我們無需尋找—— 心是如何的, 若我們再尋找心, 不「空」就會生起。 因此,最終的點, 可以放下色法、放下名法, 我們無須尋找涅槃在何處。 世間即是造作, 涅槃是超越造作的狀態, 擺脫造作,沒有什麼造作, 那才能稱之為「空」。 世間「空」,是一種形式, 擺脫世間的心「空」, 是另一種形式, 那是不同形式的「空」。 世間尚存在「有」, 有因則生,無因則滅, 控制不了, 它空無人、我、眾生, 它是不斷遷流的現象。 至於擺脫世間的心, 它是另一種形式的「空」, 它徹底地擺脫了造作, 不需要界定它「有」或「無」。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整理自2023年5月13日 11:52~22:42 完整開示:https://youtu.be/t1ZtEahBRVo ---------------------------- 聲明: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摘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整理:靜慮林 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excerpt_snl_233/ ------------- 資料補充: 《經集•彼岸道品》Snp 5.16 ☘️ 版本一 一六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 尊者莫伽羅闍曰: 「我曾兩次問世尊,具眼者未作解說, 然今發問第三次,天仙解說令我聞。 此世界或他世界,諸天以及梵天界, 尊師瞿曇有名聲,竟無了知尊師見。 如斯優越之見者,因欲欲問我前來, 如何觀察世間者,死王如何能不見。」 「莫伽羅闍常有念,汝須打破自我見, 觀察世間皆是空,如斯始可度死難, 如斯觀察世間者,始能不見於死王。」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竟 ☘️ 版本二 第十六章 摩伽羅闍問 可敬的摩伽羅闍說道:「我己經兩次問過釋迦這個問題。但這位明眼者沒有解答。我聽說只要問第三次,聖仙就會解答。 「有這世和彼世,有梵界和神界,我不知道著名的喬達摩的觀點。 「我帶著問題來問洞悉至善的人:一個人怎樣看待世界,死神才不會找到他?」 「視世界為空無,摩伽羅闍啊!具念,打破自我見,這樣就能越過死神;死神找不到這樣看待世界的人。」 ☘️ 英文版本 Sutta Nipāta 5.16 The Way to the Beyond > Mogharājamāṇavapucchā Translator:Bhikkhu Ānandajoti The Young Man Mogharāja’s Questions “Twice I asked the Sakyan,” said venerable Mogharāja, “but the Visionary did not answer me, if asked up to a third time the Divine Seer answers, I have heard. “This world, the other world, the Brahma world with its Gods: one does not know what view of this the reputable Gotama has. “So, to the One With Excellent Sight, I have come in need with a question: Looking on the world in what way does the king of Death not see one?” “Look on the world as empty, Mogharāja, being always mindful. Having removed wrong view of self, in this way one will cross beyond Death. When looking on the world in this way the king of Death does not see one.” The Young Man Mogharāja’s Questions are Finished 完整經文:https://www.shineling.org/parayana-vagga

【中文字幕|從造作的束縛中解脫——隆波帕默尊者|2022年02月20日】 題目:從造作的束縛中解脫(泰語中文字幕)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22年02月20日 中文字幕編譯:禪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