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十一章 四阿僧祇又十萬劫的守護

第一冊•第十一章 大神通第一比丘尼──耶輸陀羅(Yasodhar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命的每一段相遇,有其宿世的因緣。今生得以結為夫妻,源於願或業的牽引。真正的愛,並非占有及專制。對於所愛的伴侶選擇出家,無條件地守護對方,使其善業得以增長,乃至成就其解脫,這份超越及昇華的愛,有著更寬廣的自在。

耶輸陀羅(Yasodharā)對未成佛的菩薩——悉達多(Siddhattha)之情,是一份冰清玉潔的愛慕。當她深愛的菩薩離開王宮,捨下她及剛出世的孩子,遁入森林隱修的那一刻起,她雖身在王宮,卻也捨下了繁華,過著清心寡的生活。

她多生守護著菩薩,圓滿他的成佛之願。此最後一生,隨著菩薩成就正等正覺,她跨越四阿僧祗[efn_note]阿僧祇(Asaṅkheyya)意思是「不可數」。有些論師認為它的數目是10140。[/efn_note]又十萬劫的心願亦已圓成,並在此生獲得最高的解脫,成為具大神通的比丘尼弟子之首。

悉達多太子之妃

耶輸陀羅為拘利族(Koliya)天臂城主的女兒,父親為善覺王(Suppabuddha),是摩訶摩耶(Sirī Mahāmāyā Devī)及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ajāpatī Gotamī)的兄長;母親為無量王后(Amitā)。耶輸陀羅有一名弟弟,名為提婆達多(Devadatta)。

耶輸陀羅與悉達多太子同一天出世,容顏傾國傾城,美貌與才智兼具。由於她具有良好聲譽及眾多隨從,得名「耶輸陀羅」(Yasodharā),「Yaso」意為眾多隨從、名望;「Dharā」為持有者。再者,她擁有金黃色的皮膚,並散發光芒,又得名「跋陀卡恰那」(Bhaddā Kaccānā);「Kañcana」意為黃金。此外,別名又稱羅睺羅母(Rāhulamātā)、頻婆(Bimbā)等。

耶輸陀羅具有戒行及成就,受到族人的尊敬及愛戴。由於過去的波羅蜜,她的心不被世間的財富、名利、恭敬等所擾動,對一切心無怖畏。

在十六歲時,淨飯王想要為悉達多太子灌頂,通知八萬釋迦親族︰「親愛的釋迦王子們!我的太子十六歲,已達適當的年齡,我將為他進行灌頂儀式。釋迦王子們!請將適婚年齡的女兒送至我的王宮。」

然而,當釋迦王子們收到此詔旨時,他們如是回覆︰「悉達多太子缺乏知識,雖然外貌俊俏,卻不具備生存的技藝。他將無法履行成為家族支柱的義務。我們無法應允淨飯王的命令,給出我們的女兒。」王子們對太子的能力有諸多懷疑,拒絕此項要求。淨飯王收到被婉拒的訊息後,要求悉達多太子在眾人面前展示他的射箭技術,太子答應了。[efn_note]此敘述依據《增支部注釋》(Aṅguttara Aṭṭhakathā)、《佛種姓經注釋》(Buddhavaṁsa Aṭṭhakathā)、《勝者莊嚴疏鈔》(Jinālañkāra Ṭīkā)。然而依據《因緣譚總序》,釋迦王族對悉達多菩薩的貶損,發生在同族的某一次集會中。那時,悉達多菩薩已住在三時殿,耶輸陀羅已被立為王妃。[/efn_note]

七日之後,在眾臣、軍兵、宮女、部屬、王族親戚等入座觀眾席後,悉達多太子坐於廣場中間的寶石高基上,舉起一千斤(Pala)力度的弓,在大眾面前無畏地展示弓箭手所不能達到的十二種精湛技藝,神奇無比且前所未見。

眾人見後驚歎道︰「在釋迦族的王家歷史記載中,未曾有人得見如我們今日所見的精湛技藝。」王族親戚見識悉達多太子的實力,他們的疑慮一掃而空,對太子讚歎不已。於是,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至王宮。在四萬位血統純淨、美麗無比的諸多公主中,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即是眾中之首。

美麗不可方物的耶輸陀羅,皮膚如純金打造般細緻。猶如天人一般,她的身體自然散發光芒,在黑暗中能讓一室光明。她具有「五美」[efn_note]五美︰具大福德之女,其髮猶如孔雀尾,當髮絲被鬆開滑落時能碰觸裙擺,在尾端卷曲向上,此乃「髮美」。嘴唇的顏色極美,猶如鮮紅的葫蘆,觸感柔軟,此乃「肉美」。牙齒潔白無間隙,猶如一排直立的鑽石或切割均勻的珍珠,這是「齒美」。即使皮膚未使用檀香水或任何化妝品,都像藍蓮花環一般光滑,又如羯尼迦(Kaṇikāra)花環一樣純白,此乃「膚美」。百看不厭,即使見過無數次,卻猶如初次見面一般擁有新鮮之感,此乃「年輕之美」。[/efn_note]——髮美、肉美、齒美、膚美、年輕之美。她優美的身體散發栴檀香,瀰漫於空氣中;珊瑚般的口唇亦常出蓮花之香;身觸細軟猶如軋上百次的棉布,堪為轉輪聖王的「女寶」[efn_note]轉輪聖王有七寶,即︰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efn_note]。由於過去的波羅蜜,她成為世間極為珍貴且勝妙的絕世美人。

耶輸陀羅被立為王妃,成為十九萬六千女之首。她是愛語的實踐者,具足禮儀,眾人待她猶如天神般敬愛。

情牽多生常相隨

其實,悉達多菩薩與耶輸陀羅的情感並非一般,在多生累劫前便已深植,甚至可以追溯至四阿僧祗又十萬劫之前,燃燈佛(Dīpaṅkara Buddha)出於世間之時。

那時,悉達多菩薩是一位婆羅門,名善慧(Sumedha),他是雪山的隱居者,具有八禪定及五神通。多生的修持,讓他已具備能被燃燈佛授記的條件[efn_note]菩薩被授記的八種條件︰一、生為人身;二、生為男性;三、具備在那一世體證阿羅漢果的潛力;四、遇見一位活著的佛陀;五、是一位相信業果法則的出家沙門或隱士;六、具有四禪八定與五神通;七、具有願為佛陀捨棄自己生命的增上行;八、具有強烈想要成佛的善。[/efn_note]。由於善慧住於禪定之樂,對於燃燈佛出於世間所發生的三十二種徵兆,全然不聞不見。

有一日,燃燈佛率領四十萬漏盡比丘遊行至喜樂城(Rammāvatī),城民聽聞佛陀已抵達城市,各持生酥、熟酥、藥品、香花等前往供養禮敬。他們聽聞佛陀說法,並邀請佛陀次日入城接受城民的供養。

於是,城民為翌日的大施食作準備,他們建造華麗的樓閣,樓閣內具有金銀寶石點綴的華蓋,地面覆於蓮花及香花,四周有寶石及香花串成的花環。當樓閣裝飾完畢後,城民開始清掃並修整佛陀即將經過的道路,修補路面的坑洞與裂縫,並在道路覆蓋一層銀白沙,再灑放香花等。他們以各種染色的布匹織成旗子,沿路有各色旗子隨風飄揚,壯麗莊嚴。

善慧從雪山飛升至空中時,見城民歡喜修路,於是降於地面,問道︰「你們愉快且熱忱地修補道路,你們是為誰而如此做呢?」

城民回答說︰「善慧尊者!您不知道嗎?這世界已出現無與倫比的燃燈佛,他征服五魔[efn_note]五魔:蘊魔、煩惱魔、行魔、死魔與天子魔。[/efn_note],是世界的至上世尊。佛陀在各處遊方,轉大法輪,如今已抵達我們的城市,住在善現大精舍(Sudassana)。」

聽見城民說「佛陀」一詞,善慧內心充滿歡喜,心想︰「佛的名稱世間難聞,佛的出世更難值遇。如今我已遇上,絕不能錯失機會,我將在這大福田(即燃燈佛)種下殊勝的善種子,以培育善業。」

於是,他懇請道︰「可否劃分一段道路給我?我也想與你們一同修補道路。」

「好的!」城民回答。

由於他們相信善慧具有超凡的能力,他們分配一大段崎嶇不平、難以修補的路段給他。為表達供養之誠意,善慧並未使用神通力修路,而以肉身持運土塊勞作。

在善慧尚未來得及完成修路時,燃燈佛及四十萬比丘隨即抵達該處。此時,天人捧著天花及薰香、奏天樂供養佛陀;人們則手持人間的薰香及花環作供養。目睹前行而來的燃燈佛莊嚴無比的妙相,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善慧心想︰「今日我應對佛陀奉獻我的生命。佛陀啊!請勿走在泥巴上,請與四十萬諸阿羅漢從我背上踏過,將我的身體當成一座寶石色彩的寶橋,為我作長恆的利益與安樂吧!」

如此決定之後,他解開髮髻,以羚羊皮、樹皮之衣覆蓋泥坑,身子平臥在泥土上,猶如一座橋梁般作五體投地之禮。

此時,他生起發願成佛之念︰「若我願意,今日即能成為一位漏盡阿羅漢。然而,在燃燈佛教法時期僅成為一位阿羅漢、證得涅槃的弟子,利益有多大呢?我將致力於成就與佛同等的果位!」

「既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擁有超凡智慧、信與精進的非凡之人,獨自脫離生死輪迴又有什麼好處呢?我將致力於成就佛果,再解救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海。」

「我五體投地伏在泥巴上,以身作為橋梁供養燃燈佛,以此無比善業而證得佛果後,我將把無數眾生從生死輪迴的苦海中解救出來。當我跨越輪迴之海,脫離三界,我將乘坐八正道之法舟,救度一切眾生,包括人、天等眾。」善慧的心已決意成就佛果。

在善慧發願成佛的當下,有位名為善友(Sumittā)的婆羅門少女,手持八朵蓮花來禮敬燃燈佛。她在人群中見到善慧,即對他心生愛戀。雖然她想送善慧禮物,但是除了手中那八朵蓮花之外,別無他物。因此,她對善慧說︰「尊敬的隱士!我將此五朵蓮花送您,您可親自獻予佛陀,其餘三朵我將親手供養佛陀。」

於是,她將手中的其中五朵蓮花獻給善慧,並如是發願:「尊敬的隱士!在您圓滿波羅蜜期間,願我成為與您共同生活的伴侶。」

善慧接受善友獻予他的五朵蓮花,然後在人群當中,供養向他走過來的燃燈佛,再發願成佛。

燃燈佛來到善慧的頭前時,停下了腳步。佛陀睜開五色淨光之眼,看著臥在泥土上的善慧,觀其未來:「此行者決意成佛而臥在此處,然而行者的願望是否能達成呢?」燃燈佛知曉:「行者在四阿僧祇又十萬劫之後將成就佛果,名『喬達摩佛』。」

燃燈佛站立在該處,對眾人說:「眾人!你們是否見到此處有一位極度苦行的行者,臥在泥土之上?」

「世尊!我們確實已見。」

燃燈佛為善慧授記:「他決心成佛而臥在此處,他的願望必將達成。由此四阿僧祇又十萬劫之後,他將成就佛果,名『喬達摩佛』。他出生於迦毗羅衛國(Kapilavatthu),母親為摩訶摩耶,父親為淨飯王,優婆帝沙長老(Upatissa,舍利弗)及拘利多長老(Kolita,目犍連)為二上首弟子,阿難比丘為佛侍者,懺摩長老尼及蓮華色長老尼為上首女弟子。他智慧成熟,為大出家行大精進,於榕樹下受乳糜供養,往尼連禪河畔,登上菩提道場,在阿沙陀(Asattha)菩提樹下成就正等正覺。」

對於善友婆羅門女,燃燈佛作預言:「善慧!這名為『善友』的女孩,將是你未來多生的妻子,她的心意、行為及所作之業,皆與你等同。她具有美麗容貌、柔和言語,令人悅意及欣喜。在你的教法中,她將成為你的繼承嗣子,具足諸神通。譬如財物篋的擁有者保護自身的財富一般,她亦如是守護善法之篋。她將慈愍守護著你,在你最後一生成佛時,她將圓滿波羅蜜,恰如獅子破其牢檻般,捨棄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efn_note]《譬喻經》四•3品28•第53~56偈。[/efn_note]

善慧內心充滿喜悅:「佛陀授記我的願望將達成。」

眾人聽聞燃燈佛的授記,歡喜地說:「善慧行者是佛種、佛芽!」他們如此思惟立願:「縱然我們依燃燈佛的教法未得證入道果及涅槃,在隱士善慧行者成佛之時,我們將能在尊者面前得以證入道果及涅槃。譬如渡河,那些想渡河卻被急流沖走、無法抵達彼岸的人,準備在河的下流處,尋找安全之地而抵達彼岸。」

燃燈佛稱讚善慧菩薩,並將手中八朵蓮花獻給善慧,右腳步出而離去。四十萬漏盡比丘以薰香、花環獻給善慧,右行而離去。人與天人亦以香、花環獻予善慧,禮敬菩薩後離去。

燃燈佛所預言的婆羅門女——善友,便是耶輸陀羅。無量劫至今生,耶輸陀羅已多世成為菩薩的妻子。

菩薩作大出家

耶輸陀羅成為悉達多菩薩的正妃,為十九萬六千女子之上首,眾人待她猶如天神般敬愛。儘管如此,菩薩終日悶悶不樂,成了她心中隱隱的痛。菩薩心中那道深邃的門,她始終無法探入。此刻擁有的幸福猶如虛空中的雲,虛幻得彷彿在任何瞬間都可能消失無蹤。

淨飯王為悉達多菩薩建造冬季喜樂殿(Ramma)、夏季善樂殿(Suramma)、雨季清淨殿(Subha)三座宮殿,並想盡辦法以各種樂取悅菩薩,但是菩薩始終不快樂。

有一天,菩薩想前往城外的遊苑,於是請大臣車匿(Channa)備好車乘,隨即乘坐猶如天人宮殿般的四馬車乘出城。

此時,天人們說︰「悉達多菩薩成佛的時間已近,讓我們對他顯示前兆,讓他出離世間成為修行者。」於是,天人化為一位老朽的人,唯有菩薩及車匿得以見到。

菩薩見這位蹣跚而行的老人,問道:「車匿!這是何人?為何他的頭髮、體態與其他人不同?他齒落髮白,面皺體僂,携杖顫抖?」

車匿回答︰「太子殿下!他是老人。」

菩薩未曾聽聞「老人」一詞,更未曾見。於是再問︰「車匿!我未曾見此現象,『老人』是什麼意思?」

車匿回答︰「太子殿下!無法活命長久的人,稱之為『老人』。」

「車匿!我也會老嗎?我亦無法克服『老』的自然法則嗎?」

「太子殿下!所有人類,包括您及我,沒有一人能避免老。」

悉達多菩薩聽了車匿的答覆後,心受觸動而想:「出生之後,老衰隨至,生實在是禍患!」他對車匿說︰「車匿!所有人類皆無法避免『老』,我不再前往遊苑享受樂,當下此處即折返回王宮吧!」

淨飯王見悉達多菩薩已返回王宮,問道︰「車匿!為何我的兒子未至遊苑,如此迅速地返回王宮呢?」

「陛下!您的兒子看見年老之人,因此迅速地折返回宮。」

淨飯王說︰「我的兒子應成為統治國家的君主,他絕不能出家成為隱士。婆羅門預言他將出家成為隱士,這是錯誤的預言!臣子們!為何你們破壞我的計劃?你們且安排更多的宮女、以更多的歌舞取悅我的兒子,讓他享受樂而不再嚮往出家。」如此下達命令後,淨飯王在王宮四方的每半由旬,增置守衛。

如此每過四個月,悉達多菩薩皆如前,再度前往遊苑。天人在每一次菩薩前往遊苑的途中,依序變現病人、死人及沙門讓菩薩得見。菩薩看見天人所化現的病人、死人時,皆如前折返回王宮,而淨飯王亦再增加守衛。當菩薩第四次在前往遊苑的途中,見到天人所變現的沙門時,菩薩下定決心︰「今日我將出家!」當時,耶輸陀羅已懷妊,接近分娩,此時的悉達多菩薩正值二十九歲。

當天菩薩抵達遊苑,並在遊苑逗留一整天。當夕陽西下時,菩薩在遊苑沐浴,隨後坐於磐石座上,想做身為王子的最後一次裝束。帝釋天知道菩薩心中所思,派遣毘首羯摩天(Vissakamma)為菩薩作天人的裝飾。

當菩薩在遊苑時,耶輸陀羅分娩了。淨飯王派遣吏人向菩薩捎來此消息,菩薩聽了並未感到歡喜,反而說︰「羅睺羅來了,他是我的繫縛。」羅睺羅(Rāhula)是「障礙」、「繫縛」的意思。使者返回王宮將此話轉述淨飯王,淨飯王道︰「那麼,我這孫子就命名為『羅睺羅』王子吧!」

悉達多菩薩飾以天人之裝飾,乘坐車乘離開遊苑,入城返回王宮,登上他華美的宮殿,臥在他的寢宮。當時立即有美如天仙的宮女圍繞著菩薩,開始舞蹈、奏樂。然而菩薩對燃起煩惱之事心生厭離、不感興趣,不久即入眠。

宮女們見菩薩已睡著,心想︰「我們為太子歌舞、奏樂,但他已睡著,為何我們還要讓自己疲憊呢?」於是,她們各自抱著樂器隨地臥睡。

油燈的燈火閃爍明亮,照耀著悉達多菩薩的宮殿。不久之後,菩薩即甦醒,他在臥榻上結跏趺坐,環顧四周,看見宮女和舞女們皆已熟睡,有些唾液流出、有些軋齒鼾聲、有些張口敞胸,醜態百出。諸實在可怖,菩薩更迫切地想出離諸。在這裝飾猶如帝釋天宮的王宮中,實際上宛如死屍縱橫遍地的墓場,三界如同火宅,菩薩如此感嘆︰「這實在是禍,這實在悲慘!」菩薩一心傾向於出家。

菩薩決心自忖:「我今日必須出家!」

他從臥榻起身,走至門前問道:「誰在此處?」

當時,頭臥在門檻的車匿回答:「太子殿下!我是車匿。」

菩薩說:「我今日想出家,別讓他人知道,你去準備一匹可疾速奔馳的良種辛頭(Sindhi)駿馬!」

「謹遵命令!」車匿回答。

車匿持馬具前往馬廏,在油燈的照耀下,他看見壯碩的駿馬——犍陟(Kaṇḍaka)站立在素馨花棚下,他想:「我應為太子準備這匹吉祥的駿馬——犍陟,讓太子出家。」於是將馬具套在犍陟身上。

犍陟駿馬心知:「今日為我戴上的堅固馬具,與平時出遊御苑所戴上的馬具不同。今夜我的太子即將騎著我,出家成為隱士!」犍陟歡喜地高聲嘶叫,聲音震動整座迦毗羅衛國,但天人遮蔽其音,不讓他人聽見。

當車匿正在備馬時,菩薩心想︰「前去看一看嬰兒吧!」於是解跏趺坐而起身,前往耶輸陀羅的宮殿,輕輕地將室門打開。

在那瞬間,菩薩見室中的香油燈火孤獨地燃燒,耶輸陀羅臥在撒滿素馨、茉莉花的床榻上,將手置放在嬰兒的頭上熟睡。菩薩佇立在門檻,見此而心想:「倘若我撥開王妃的手去抱小孩,王妃必然醒覺,如此我的出家之行將受到阻礙。待我成佛之後,再來相會吧!」

於是悉達多菩薩由宮殿下來,走至犍陟駿馬的身邊,說:「犍陟!今日你須陪伴我走一夜的路程!藉由你的助力而我成佛後,我將度世界一切人、天人從輪迴之海達至涅槃之岸!」如是語畢,菩薩即乘上犍陟的馬背。

犍陟全身純白如硨磲之貝,由頸至尾體長十八肘,體形高碩,奔跑時化馳如神,它的嘶聲及蹄音響徹全城。當犍陟的馬蹄每一次著地時,天人以手掌放在馬蹄下,使其聲音不被任何人聽見,並遮蔽它的嘶聲。

悉達多菩薩坐在馬背中央,車匿則捉著馬尾,夜半時奔馳而抵達城門。淨飯王為了讓菩薩在任何時候皆不得打開城門外出,於是設置兩扉門,若想打開其中一扇門,亦須使用千人的力量。然而菩薩具有等同一百億大象的力量,若以人來計算,則等同是一千億男人的力量。

於是菩薩思惟:「倘若城門不開,我便乘坐在犍陟背上,車匿捉尾,犍陟在我兩腿之間,可跳越高達十八肘的城壁。」車匿思惟:「倘若城門不開,我可以讓太子乘坐在我的肩上,以右手抱著犍陟的腹部,腋下靠緊馬背,跳越城壁。」那時駿馬犍陟亦心想:「倘若城門不開,太子可以乘坐在我的背上,車匿捉著我的尾巴,隨我飛越城壁。」

若城門不開,他們必然以其中之一的計劃實行,以達目的。然而,棲在城門旁的天人讓城門自動開啟了。

那時,他化自在天的魔羅天子阻止菩薩出家,猶如力士屈伸手臂的速度,瞬間出現在空中,說:「悉達多太子!別出家!從今日起的第七日,世間將出現輪寶[efn_note]輪寶(Cakkaratana)︰即轉輪聖王七寶之一,即位時從天感得輪寶,隨輪寶之所轉,四方皆降服,使王之行處所向無敵,而可制伏四方,統一宇內。[/efn_note](Cakkaratana),你將成為轉輪聖王,統領二千小島圍繞的四大洲。請你迅速返回!」

「你是誰?為何令我退失?」菩薩問。

「我是他化自在天(Vassavatī)的魔羅天子!」

「我比你更早知道輪寶將為我而出現,然而我不冀求轉輪聖王的王位。魔羅!離開此處,別阻礙我!我將成佛,度一切準備聞法的人、天人達至勝利之鄉——涅槃,讓一萬世界法輪旋轉、法音迴響,猶如陶輪。」

魔羅威脅道:「悉達多太子!你且緊記,此後你若生起貪之念、瞋恚之念、危害之念時,我將讓你清楚知道我是誰!」從那一刻起,魔羅為探尋菩薩的過失,長達七年與菩薩形影不離,為逮得菩薩生起染心的時機,而將菩薩殺害。然而菩薩不曾生起染心,魔羅就連彈指間的機會亦逮不得。

當菩薩即將成為轉輪聖王時,他卻視此王位猶如涕唾,毫無留戀地捨棄。在大曆九十七年的阿沙哈月[efn_note]大曆九十七年相當於西元前595年;阿沙哈月(Āsāḷhā)大約在六月至七月之間。[/efn_note](Āsāḷhā)滿月日夜晚,菩薩離開那猶如轉輪聖王般輝煌的王宮。

菩薩想再次轉頭回望自己的故鄉,當菩薩生起此念時,在念起之處猶如陶輪旋轉,恰如大地正說:「菩薩!您所累積的善行波羅蜜,使您不必轉頭回望任何事物,任何您想見的事物,將自然呈現在您的面前。」於是菩薩不轉頭回望,而得見迦毗羅衛國。

悉達多菩薩騎乘於犍陟的馬背上,繼續他的出家路程。一路上,天人與梵天在菩薩的前、後、左、右護駕隨行,天人們高舉六萬炬火,獻上花環、粉香、薰香。天花紛紛落下,天人們輕唱悠揚的天曲、奏響天界的樂器。菩薩以如此殊勝莊嚴之勢,在一夜之間踰城跨越三國——釋迦族國(Sākiya)、拘利城(Koliya)和摩羅國(Malla),直達三十由旬外的阿奴摩河(Anomā)。由於天人撒散的花與香之多,高達犍陟的肚臍,使犍陟的奔馳速度變得遲緩,僅前行三十由旬的路程。

菩薩站立在河畔邊問車匿:「此河何名?」

「此河名為『阿奴摩河』。」

「阿奴摩」(Anomā)意為「非卑、尊勝」。悉達多菩薩認為這是好徵兆,說︰「我的出家亦為尊勝!」

於是菩薩以足踵叩馬,指示犍陟跨越此河,瞬間犍陟便一躍飛越橫寬八烏薩巴[efn_note]一烏薩巴(Usabha)=140肘。[/efn_note](Usabha)的阿奴摩河,站立於對岸。

悉達多菩薩從馬背而下,站立在銀白沙的河原上,說︰「朋友!車匿!你攜帶犍陟及我的隨身瓔珞裝飾返回迦毗羅衛國,我將出家。」

「太子殿下!我也出家。」車匿三次提出他想出家,然而菩薩三次如此勸退︰「朋友!車匿!你不能出家,返回城市去!」隨後便將犍陟及身上的瓔珞交給車匿。

悉達多菩薩心想:「作為沙門,我的髮髻並不適合!我將以刀斷髮。」隨即右手持刀,左手握其頭髮而斷髮。菩薩的頭髮存留二指長,右捲地附在頭上。從此菩薩的頭髮一生都保持二指長,不曾再剪;鬚髮亦保持莊嚴的長度而無須再剃。

悉達多菩薩持握斷下的髮髻及冠冕,拋向空中說:「倘若我將成佛,且讓此髮髻在空中停止;倘若我不成佛,則讓髮髻掉落在地面。」菩薩的髮髻及冠冕神奇地停止在空中一由旬處,猶如懸掛的花彩一般。帝釋天以天眼見此髮髻及冠冕,將它納入長達一由旬的寶函之中,安奉在三十三天的髻寶珠塔(Cūḷāmaṇi Cetiya)內。此塔高達三由旬,以七寶所建成。

悉達多菩薩再思惟:「作為沙門,這迦尸國(Kāsi)所產的衣服並不適合。」此時,菩薩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教法時期的故友——瓦工大梵天(Ghaṭīkāra)思惟:「我的菩薩朋友見生老等過患,今日作大出家(Mahābhinikkhamana),我將持沙門的用具,供養這位往昔的故友。」於是持來八種沙門的必需品︰三衣、缽、剃刀、針、線、斧、濾水囊,獻給菩薩。

悉達多菩薩披上阿羅漢的標章——袈裟,將俗服拋向天空,瓦工大梵天則拿取菩薩在空中的衣服,於淨居天(Suddhāvāsa)的色究竟天(Akaniṭṭha Brahmaloka)梵天界,建造一座以各種寶石所造、高達十二由旬的衣寶塔(Dussa Cetiya)供奉。

悉達多菩薩對車匿說:「朋友!車匿!請向我的父王及母后(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傳達我的話語︰『我平安無事』。」

車匿禮拜菩薩,右繞為禮而離去。駿馬犍陟聽見悉達多菩薩與車匿的談話,悲不自勝地心想:「從現在起,我將無法再見到太子了!」當它步行遠至無法看見菩薩的身影時,悲痛不堪,胸肝脹裂而死,轉生在三十三天成為犍陟天人。車匿與菩薩告別已是一重悲痛;現在犍陟死了,是車匿的二重悲痛,他悲傷涕泣地返回迦毗羅衛國。

車匿遵奉悉達多菩薩的吩咐,攜带他平日隨身的瓔珞寶飾等回宮,並報告悉達多菩薩已剃髮出家,前往南方山林的消息。迦毗羅衛國王宮頓時陷入一片愁雲,耶輸陀羅更是悼心疾首、悲傷難過。隨著菩薩的離開,她的幸福在瞬間被粉碎得蕩然無存。

撫摸著呱呱而泣的兒子羅睺羅,她下定決心,從這一刻開始,直至再次與悉達多菩薩見面為止,她將不再睡臥華麗的床榻,亦不穿著絢美的服飾,僅穿著粗布;不化妝、不香油塗身、不戴花鬘瓔珞;不進美食,僅日中一食。雖然身居繁華的宫中,她卻過著猶如深居山林般的苦行生活。

人中獅子歸

悉達多菩薩踰城出家後,在大曆一〇三年於菩提樹下成就佛果[efn_note]大曆一〇三年相當於西元前589年。菩薩成道證得佛果的事跡,請參閱第二冊第二章「菩薩成道日的金缽乳糜」。[/efn_note]。隨後在波羅奈(Bārāṇasī)仙人墮處鹿野苑(Isipatana Migadāya)初轉法輪,度過首個雨安居。[efn_note]佛陀初轉法輪的事跡,請參閱第二冊第九章「世間首位證悟優婆夷」。[/efn_note]雨安居後的第五個月,佛陀在王舍城受迦留陀夷比丘(Kāludāyī)的懇請,決定返迦毗羅衛國。

佛陀率領二萬比丘眾從王舍城步行六十由旬路程,在兩個月後抵達迦毗羅衛國,住在淨飯王為佛陀及僧團準備的尼拘律園(Nigrodhārāma)住處。

佛陀抵達迦毗羅衛國當日,為降伏釋迦親族的驕慢而展示了雙神變(Yamaka pāṭihāriya),並為釋迦親族說法。[efn_note]佛陀為降伏釋迦親族的傲慢而施展雙神變的事跡,請參閱第一冊第一章「因為您,僧尼梵行立」。[/efn_note]然而,並未有一人向佛陀及僧團作出次日的飲食供養邀請,淨飯王心想佛陀明日必然將到王宮來,因此未向佛陀作出邀請便返回王宮,命令侍從妥善地準備佛陀及二萬僧眾明日的飲食及暫時的住宿。

次日,佛陀與二萬比丘入迦毗羅衛國城鎮,從城中最前端的住戶開始次第行乞。此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開,城中居民相互說︰「那尊貴的悉達多太子在街上步行托缽啊!」他們奔至二樓、三樓或更上層的樓閣處觀看。

耶輸陀羅心想︰「我尊貴的太子,往昔在此同一座城市,曾以太子的威望乘坐金輿巡視四方。如今剃除鬚髮身披黃衣,手執土缽步行乞食,不知形貌如何?」她亦登至王宮較高的樓閣處觀看,立即被佛陀無與倫比的超凡相貌所震攝。

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種隨形好,佛身周圍放出光明一尋,斷除各種染著而輝耀的身光,照徹城市、街道、樓閣、壁垒等,四周建築皆因佛陀的身光照耀而呈金色,輝映佛陀氣宇軒昂的高貴尊嚴。佛陀具有千輻輪的足心,均勻地觸地,不沾染一絲塵土。當佛陀步行時,較低的地塊自動上升,較高的土堆則自動下沉,地面呈現平坦,所有碎石、礫石、樹墩、荊棘等皆自動移開。佛陀目視前方,不朝上或往下,亦不左盼右顧,視線落在不超越四手的長度範圍內。佛陀專注且優雅地行走,猶如六牙白象散發六色光芒。

當時幼小的羅睺羅王子在耶輸陀羅身邊,於是耶輸陀羅指向佛陀,對羅睺羅說出讚偈,從頭頂至足底讚頌佛陀的莊嚴,又稱《人中獅子偈》[efn_note]出自《心義燈疏》(Sāratthadīpanī),是《善見律毘婆沙》(Samantapāsādikā)的注疏。[/efn_note](Narasīhagāthā)︰

千輻輪文足心現,足踵圓滿趺相稱,
足掌嚴飾拂傘蓋,彼乃汝父人中獅。

釋迦族中尊貴子,眾妙相好以嚴身,
利益世間大丈夫,彼乃汝父人中獅。

面貌猶如淨滿月,人中龍象天人師,
行步威儀類象王,彼乃汝父人中獅。

剎帝利種生勝族,人天歸敬彼尊足,
戒定等持心意間,彼乃汝父人中獅。

鼻高修直若金鋌,睫如牛王目紺青,
眉細纖長似霓虹,彼乃汝父人中獅。

頸項圓隆極柔軟,頷如獅子獸王身,
其膚細滑真金色,彼乃汝父人中獅。

音聲微妙復深遠,舌相赤好喻紅蓮,
四十白齒猶珂雪,彼乃汝父人中獅。

發彩紺青比蜂王,額廣平正有金光,
眉間白毫若晨星,彼乃汝父人中獅。

猶如滿月處虛空,無量眾星所圍繞,
諸弟子等伴牟尼,彼乃汝父人中獅。

耶輸陀羅率領眾多隨從前往淨飯王的宮殿,對淨飯王說︰「陛下!父王!您的太子——如來,正與二萬阿羅漢步行托缽乞食。」她的雙眼閃爍著喜悅的淚光,語畢返回自己的宮殿。

淨飯王聽了耶輸陀羅所說的話,知道佛陀未至宮中,反而在街道上托缽行乞,他感到震驚且心意惱亂。他稍稍以手整理衣服,便愴惶出宮,站立在佛陀尊前阻止托缽。佛陀為淨飯王說法,淨飯王聞法後即證得須陀洹果。他從佛陀手中接過缽,邀請佛陀及僧眾入宮應供,並請佛陀及僧眾坐在為他們所設的座位上。

淨飯王供養各種殊妙飲食給予佛陀及比丘僧眾。佛陀用膳完畢後,後宮所有女人都來向佛陀禮敬,唯獨耶輸陀羅缺席。

侍女們皆勸請︰「耶輸陀羅王妃!請走出您的宮殿,向如來禮敬!」

耶輸陀羅回答︰「若我具足德行,世尊自然會來見我,那時我將禮敬世尊。」她始終安靜地端坐在自己的宮殿內。

佛陀心想︰「倘若今日我不往耶輸陀羅的宮殿,她將心碎。」於是,佛陀使淨飯王執缽,帶著兩位上首弟子——舍利弗尊者(Sāriputta)與目犍連尊者(Moggallāna),一同前往耶輸陀羅的宮殿,並示意︰「讓耶輸陀羅隨其所意地向我禮敬,你們在旁勿語。」

佛陀抵達耶輸陀羅的宮殿,坐在為他所設的座位上。當耶輸陀羅見到佛陀時,她立刻迎上來禮敬,雙手扶著佛陀的足踝,將頭置於佛足上,一遍又一遍地禮敬。佛陀的雙足猶如清涼的泉水,熄滅她內心的灼熱悲傷。佛陀平靜地看著,沒有人上前勸阻,直到她心滿意足而恭敬地坐下。

此刻,淨飯王在一旁稱讚她的善德,讚美她說:「世尊!當我的兒媳聽見您穿著黃色袈裟時,那日起她亦穿著黃色粗布;當她聽說您一日僅進食一餐,她也成為一日一食者;當她聽說您捨棄華麗的高廣大床時,她亦結布條作臥榻;聽說您不以花環和香油等飾身時,她也放棄一切裝扮嚴飾;當她的娘家派遣信使轉達︰『有年輕王子願意照顧你。』她連一眼都不看,心始終寄情於您。我的女兒有如是崇高的美德。」

佛陀說︰「父王!耶輸陀羅今生的智慧已成熟,在王的保護下,如此忠誠且善守其身,並不足以為奇。過去生在她的智慧尚未成熟以前,在無人保護之下,她獨自在山麓步行,亦如是善守其身,難抑對我的思慕。」接著,佛陀敘述《緊那羅月姬本生經》[efn_note]《本生經》485經。[/efn_note](Candakinnara Jātaka)。

過去在波羅奈(Bārāṇasī),當梵與王(Brahmadatta)治國時,菩薩出生於雪山,是一名緊那羅[efn_note]緊那羅(Kinnara)︰又作人非人,或稱歌神、歌樂神、音樂天。擁有人頭鳥身,是八部眾之一。[/efn_note],名為月郎(Canda),他的妻子名為月姬(Candā)。當時,梵與王將國政委任大臣,自己身披兩件微服,攜帶五件武器,隻身進入雪山。

那時,月郎與妻子月姬一同下山,在各處塗香、食用花粉、以花朵纏身作為上衣及下衣,並以悠揚且優美的聲音歌唱。梵與王聽見他們的聲音,躲在隱處觀察緊那羅夫妻。他看見緊那羅妻子的美貌而動心,心想:「我將射死緊那羅,與這女子共居。」於是向月郎射出一箭。月郎中箭倒於花床,斷氣反轉而臥。

國王心想:「緊那羅應已死去。」於是他現身上前而去。

月姬見他,心想:「我的愛夫必為此匪賊所射。」她逃往山頂,對國王罵唱五首偈。

國王為安慰立於山頂的月姬,說道:「月姬!別哭泣,勿憂愁。你的眼睛如森闇花,我將立你為王后,服侍於王宮。」

月姬回答:「國王!你怎能口出此言?即使讓我死,我也決不成為你的所屬。你待我的丈夫如兒戲,殺害我無辜的丈夫!」國王聽了月姬這一番話後,他失去了情慾,毫無留戀地離去。

月姬知國王已離去,下山將丈夫的遺體背上山頂,讓他臥在平台地上,將他的頭置放於自己的膝上,傷心悲嘆不已。由於月姬強烈的悲嘆力,感得帝釋天的寶座熾熱。帝釋天觀察而知其緣由,化身為婆羅門趨近月姬,並用水壺汲水向月郎緊那羅潑灑。月郎旋即甦醒復活,毒與箭創均已消失。月姬見到自己深愛的丈夫健在,心生大愉悅,向帝釋天禮足唱偈讚頌 。

月姬便是耶輸陀羅,月郎則是佛陀的過去生。耶輸陀羅多生以來,皆如此守護及愛戀著菩薩,一再給予他諸多幫助。在菩薩成就佛果的道上,她純潔、溫柔和忠誠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她希望成為菩薩的妻子,這即是她的願力。雖然她的悲傷一直無法言喻,但是隨著她崇高的德行及心靈的提升,所有的苦皆奇蹟似地轉化為無量的喜悅。

愛子跟隨佛出家      

佛陀在迦毗羅衛國的第七日,率領眾比丘入宮應供。此時,耶輸陀羅為七歲的羅睺羅王子裝扮嚴飾後,對他說:「我親愛的兒子!那位像梵天一般散發金黃色光芒、被二萬僧侶圍繞的沙門,他是你的父親。在出家以前,他擁有四甕黃金寶藏,在他出家的同時消失了。你前往父親身邊向他討取財產的繼承,說:『尊敬的父親!我是王子羅睺羅,我將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灌頂儀式,而成為統治四大洲的轉輪聖王。我需要成為轉輪聖王所需的財富,希望繼承您的四甕黃金[efn_note]菩薩出生時同時出現的七者,其中一項即是四甕黃金,分別名為︰一、善迦(Saṅkha),甕口直徑一伽烏達(Gāvuta);二、依羅(Ela),甕口直徑二伽烏達;三、優鉢羅(Uppala),甕口直徑三伽烏達;四、芬陀利迦(Puṇḍarīka),甕口直徑四伽烏達,相等於一由旬。[/efn_note]寶藏,如此將符合兒子繼承父親財產的傳統。』」

幼小的王子走到佛陀身邊時,他感受到父愛而生起喜悅,說道:「沙門父親!就連您的影子都能令我感到快樂及寧靜。」他天真地站立在旁,說種種孩童的話語。

佛陀用膳開示後,起座離去。這時,羅睺羅王子緊緊跟隨著佛陀,並說︰「沙門父親!請您將財產交給我!請將王家財產給我!」佛陀並沒有對王子說︰「兒子!回王宮去!」周遭的人也無法讓那緊隨佛陀的羅睺羅王子回頭。因此,羅睺羅王子一路跟隨佛陀至尼拘律園。

此時,佛陀心想:「王子羅睺羅希望繼承父親的財產,世間的財富及財產皆導向苦、具敗壞性及助長輪迴。我將讓王子羅睺羅繼承我降伏五魔的七種聖財,即︰信、戒、慚、愧、聞、捨和慧,讓羅睺羅王子成為出世間財富的繼承者。」

如是決定後,佛陀對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羅睺羅王子向我討取財產的繼承,準備為羅睺羅剃度出家為沙彌。」

於是,舍利弗尊者遵照佛陀的指示,為羅睺羅安排出家的程序。舍利弗尊者(Upajjhāya)為戒師;目犍連尊者為出家阿闍黎(Pabbajjācariya),為羅睺羅剃髮、提供袈裟及三皈依;大迦葉尊者(Mahā Kassapa)為教授阿闍梨(Ovādācariya),以此羅睺羅出家而成為僧團中的首位沙彌。

多生與菩薩一同累積波羅蜜行,耶輸陀羅已不只一次為了菩薩而捨棄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加入僧團,耶輸陀羅亦嚮往出家。

漏盡具足大神通

佛陀成道後第五年,當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向佛陀提出請求讓女人得以出家,而比丘尼僧團正式成立時,耶輸陀羅亦加入比丘尼僧團。從那之後,人們多以跋陀卡恰那長老尼(Bhaddā Kaccānā)稱呼她。

由於她的大精進力,加上宿世波羅蜜成熟,她出家未至半個月[efn_note]《譬喻經》的另一版本記載耶輸陀羅出家未至八個月便證得阿羅漢果。[/efn_note]即證得阿羅漢果,具足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她在六種神通的能力上皆出類拔萃,如︰宿命通,普通聲聞弟子能憶念百劫、千劫;八十大聲聞弟子能憶念十萬劫,而耶輸陀羅比丘尼僅在瞬間的轉向(Āvajjana),即能憶念一阿僧祇又十萬大劫。在佛陀弟子中僅有四位具有此能力,耶輸陀羅比丘尼是其中一位,另外三位則為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及巴故拉尊者(Bakkula)。

有一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讚許耶輸陀羅比丘尼︰「比丘們!在我的比丘尼弟子中,大神通者,以跋陀卡恰那(耶輸陀羅)為第一。」[efn_note]《增支部》1集245經。巴利文為「Etadaggaṃ bhikkhave mama sāvikānaṃ bhikkhunīnaṃ mahābhiññappattānaṃ yadidaṃ bhadda kaccānā」。[/efn_note]

在耶輸陀羅座下有一萬八千位漏盡比丘尼,皆具足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那位苦守空房、目盼心思的王妃已不復存在。由於佛法的力量,以及她在四阿僧祇又十萬劫所累積的波羅蜜所致,她已成為一位具大神通力、能作大獅子吼的阿羅漢尼。     

入滅宣言——最美的告別

耶輸陀羅比丘尼般涅槃的事跡,記載於《譬喻經》[efn_note]《譬喻經》四•3品28•第1~87偈。[/efn_note]。那時,佛陀居住於王舍城靈鷲山,耶輸陀羅比丘尼亦居住於王舍城的尼眾寺院。

耶輸陀羅比丘尼端坐於一處,心想︰「佛陀入般涅槃當日,我亦將入般涅槃。然而,世人將面對二重損失而無法承受。因此,我應提早入滅為宜。難陀、羅睺羅、佛陀的二上首弟子、淨飯王及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此具有大名聲的長老、具有大神力的長老尼皆已般涅槃,猶如滅去的燈火般無蹤跡。世尊尚住於世間,我將入般涅槃。」

得知佛陀將在兩年後入般涅槃,耶輸陀羅比丘尼心想︰「我應速至世尊之處,請求懺悔並獲得今日入滅的允許。」

於是具大力及大慧的耶輸陀羅比丘尼著衣持缽,從尼眾寺院啟程出發,往詣佛陀之處。當時,一萬八千位以耶輸陀羅為上首的比丘尼,亦前往佛陀之處,猶如群星拱月閃耀光輝。

當耶輸陀羅比丘尼抵達佛陀之處時,她伏身禮敬佛足,坐於一面,對佛陀如是說︰「在此向佛陀奉告,我已達最後一生,年齡已七十八歲,生命處於下坡。我已達完熟的年齡,即將捨棄剩餘少許的生命,以自己為皈依處。生命的最後,我將破除死亡,在今夜入般涅槃。大勇者!我將前往那沒有生、老、病、死的無為之城。猶如所有的阿羅漢一般,在入滅當日來至佛陀尊前,請求寬恕並獲得入滅允許,這是傳統,如今我亦如是奉行。」

耶輸陀羅比丘尼向大眾懺悔︰「奉侍佛陀的眾人,若我曾對你們犯下罪過,在如來尊前,請給予寬恕。世尊!在累劫的輪迴中,若我有過失,請世尊寬恕我。」

佛陀知悉在多生累劫,耶輸陀羅比丘尼在其菩薩道上多有助益,對她如是嘉許︰「在這佛陀的教法時期,無任何一位女人堪與耶輸陀羅媲比。此受人尊敬者已獲得憶念多生累劫的宿命智、具清淨天眼及天耳,已斷盡一切煩惱諸漏。所獲得的三明已達至巔峰,她的神通僅次於如來。然而,自她證得阿羅漢果的那一日起,她未曾施展神通,僅平凡地過著比丘尼的梵行生活。」

「世人並不知曉羅睺羅母是何等人物,是否已證得阿羅漢果、是否具備神通力,他們對此懷有疑慮。耶輸陀羅!如你這般具大波羅蜜者,未向世人展示神通而默然入般涅槃,此並不適宜。我教法的奉行者!現在展示你的神通,讓大眾斷除對教法的疑惑。」

聽聞佛陀如是說後,耶輸陀羅比丘尼心想︰「在多生累劫之中,我皆順從其意而不曾違背,在此最後一生我亦將如是順從。依世尊的意願,我將施展神通。」

耶輸陀羅比丘尼向佛陀禮敬,對佛陀說︰「大勇者!您已圓滿四阿僧祗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有些菩薩則需經十六阿僧祗又十萬劫,或八阿僧祗又十萬劫來圓滿。[efn_note]若為智慧型菩薩,最短需勤修四阿僧祇又十萬劫的波羅蜜即當成佛;若為信心型菩薩,則需勤修八阿僧祇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才能成佛;若為精進型菩薩,則需勤修十六阿僧祇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方能成佛。[/efn_note]我在如您一般至尊的佛陀尊前施展神通。」

「我是耶輸陀羅,在居家是您的第一妃,生於釋迦族而被立為王妃。勇者!在您的居家,我是十九萬六千女之首,這些女孩皆具有美貌、優雅、青春,是奉行愛語者,她們敬我猶如人敬天神。」

「在釋子之家,我是萬尼之首,我們苦樂等同,猶如在三十三天歡喜園內的天人一般。我超越界,安住於色界,除了佛陀最上者之外,無人能與我等相比。」

耶輸陀羅比丘尼如此述說後,騰躍上空,獲得佛陀的允許而顯示廣大神通。她向佛陀禮敬,展示數量多種且形態不同的大神通︰

身等輪圍山,頭作北俱盧,
東西二洲為兩翼,身作南閻浮。

南海為我尾,諸支流為羽,
日月為兩眼,須彌山為冠。

輪圍山為喙,連根閻浮樹,
趨近侍搧風,敬禮世導師。

象馬諸像現,山海如彼同,
日月須彌山,化現帝釋像。

我以盛開蓮,覆蓋千世界。
勇者!我耶輸陀羅禮尊足,具眼者!

化作梵天像,我說空性法。
勇者!我耶輸陀羅禮尊足,具眼者![efn_note]《譬喻經》四•3品28•第16~21偈。[/efn_note]

她化為金翅鳥,身形等同環繞世界的輪圍山般巨大,北俱盧洲為頭部,東西二洲為雙翅,南閻浮作其身體。南海作為尾巴,各分支河流為鳥羽,日月作為雙眼,須彌山作為羽冠,輪圍山為鳥喙。她連根拔起一棵高達百由旬的閻浮樹,趨前為佛陀搧風,以此禮敬佛陀。

接著,她變現為巨象,覆蓋天空一萬由旬,再變現為馬、山、海、日、月、須彌山及帝釋。她將手延伸至三十三天帝釋天之宮殿,拔起晝度樹(Pāricchattaka)為佛陀遮翳,她以盛開的蓮花覆蓋千個世界,並說︰「勇者、具眼者!我耶輸陀羅向您禮足。」

隨後她化為高達十二由旬的梵天,雙手十指閃耀千道電光照耀一萬世界,並結跏趺坐於空中,宣說空性法,並說︰「勇者、具眼者!我耶輸陀羅向您禮足。」

「我具諸神變,已獲天耳通,亦已掌握他心通,我能憶念過去宿世,亦獲清淨天眼。一切煩惱漏已盡,我不受後有。大勇者,由於您的出現,我具足義、法、辭、辯四無礙解。」耶輸陀羅比丘尼對其證悟作如是獅子吼。

猶如金匠以黃金熔液打造精緻且多樣的金飾,耶輸陀羅所施展神通的數不勝數。隨後,她下降於眾天人及聖弟子群中,猶如七寶降落,禮敬佛陀並懺悔︰「世尊!若我所施展的神通、所闡述的佛法有任何缺失,請寬恕我。」

累劫廣行波羅蜜

以宿命通的能力,耶輸陀羅比丘尼憶念起累劫多生前的善業,並宣說她因為佛陀而累積的各種福業。

「在累劫的輪迴中,我對您具足虔敬及信心,由於在輪迴中對您的奉侍,亦因為您,而我渡越煩惱的大海,乘坐信心之船筏,從輪迴的深淵中解脫。我將敘述我所作的奉侍。」

「大勇者!佛陀!您在圓滿波羅蜜之期,當您是具大財富的統治者毘輸安多羅王(Vessantara)時,我則是您的王后摩提(Maddī)。那時,求施者前來乞討︰『大王!請布施你的王后!』您看著我,您知我並無悲傷。我知悉,這發生在無以計數的生命流轉中。」

「往昔我值遇諸佛,一切皆被您所善見。大勇者!我對諸佛的奉侍,皆是為了您。回憶往昔所作的善業,大勇者!一切善德的聚集,皆是為了您。我遠離九不能處[efn_note]不能處(Abhabbaṭṭhāna):指漏盡者不可能從事的九種行為。《長部•清淨經》提及漏盡比丘不可能違犯九處:一、故意奪取有情性命;二、故意偷取;三、從事淫法;四、故意說虛妄語;五、為感官享受而貯藏物品,猶如從前在家時;六、因而做出錯誤的行為;七、因瞋而做出錯誤的行為;八、因痴而做出錯誤的行為;九、因怖畏而做出錯誤的行為。[/efn_note](Abhabbaṭṭhāna),避免各種不當的行為,為了您,大勇者!我犧牲自己的生命。」

「過去數千俱胝[efn_note]一俱胝(Koṭi)相等於一千萬。[/efn_note],我成為您的妻子,為了您,我並無憂惱。過去數千俱胝,成為您的支持與助力,為了您,我並無憂惱。過去數千俱胝,為您作飲食,為了您,我並無憂惱。」

「過去數千俱胝,在您遇見獅、狼、熊、鱷的危險時,我不顧自己的生命,推開您而無畏地面對它們,奉獻自己的生命保護您,我並不感到怖畏,為您我捨棄生命。」

「莊嚴身上的各種寶石飾物,無數種種衣服,以及屬於女人的所有物品,為了您,我沒有藏匿。大勇者!我施捨財富及穀物,施捨村邑、城鎮、田地及兒女。象、馬、牛、僕、婢等無數,為了您,我悉數奉獻。為了您,我答應求施者,無論所求何物全數布施,我作最上布施,為此我不感到憂惱。」

「當您捨棄帝釋天、梵天之,遁入森林隱修,我雖身處繁華、貴為王后,亦捨棄舒適生活,與您一同遁入森林。當您在森林小屋修習,我奉上豐盛的野果及樹根,過去數千俱胝皆如是守護著您。」

「在無以計數的生命流轉中,由於您崇高的成佛之願,您將我布施出去,幫助負債者及商人,為此我不感到憂惱。」

「大勇者!在輪迴的多種存有中流轉,我經歷種種、為數眾多的苦,此皆為了您。在獲得安樂時,我不雀躍;在面對痛苦時,我不悲傷,在一切處皆平捨,大勇者!此皆為了您。」

「您立志於成就佛果,在此道上經歷苦與樂,您終於成就正等正覺,完成一切諸佛所精勤之法。為了您,我作諸多奉事,當您探索佛法時,我是您的隨侍。」

佛陀說︰「耶輸陀羅!向聚集此處的四眾宣說,你最初奉侍佛陀的決心,以除去大眾的疑慮。」

於是,耶輸陀羅比丘尼禮敬佛陀,在眾中作獅子吼︰「切勿認為我僅是累積一些波羅蜜之女,在這佛陀的教法時期,未有任何女人如我這般幸運多福,我將述說其原由。」

「佛陀的八十大弟子累積十萬劫的波羅蜜;佛陀的二上首弟子累積一阿僧祗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我則不同。在四阿僧祗又十萬劫期間,我無間斷地陪伴菩薩圓滿所有的波羅蜜。」

隨後,耶輸陀羅比丘尼述說值遇燃燈佛的事跡。在四阿僧祗又十萬劫之前,燃燈佛為善慧隱士授記時,耶輸陀羅比丘尼是一位婆羅門女,名為善友。燃燈佛為善友授記,她將是善慧隱士多生的伴侶,並將在善慧隱士成就佛果的那一世證得阿羅漢果。善慧隱士即是如今的喬達摩佛。

在十萬劫前,勝蓮華佛(Padumuttara Buddha) 出於世間時,耶輸陀羅比丘尼出生於鵞城(Haṃsavatī)富貴家庭。有一次,她聽聞勝蓮華佛說法,佛陀置一位比丘尼為「大神通第一比丘尼」。她聽聞後心生嚮往,對佛陀為首的僧團作廣大供養後,發願未來獲得「大神通第一比丘尼」的殊榮。

耶輸陀羅比丘尼累劫的生命,廣行無以計數的廣大布施,不曾停歇。她接著說︰「當我與菩薩流轉於輪迴期間,我為供養僧團而準備的飲食,即使深達二十四萬由旬之大地亦不足以承載;我烹調麥粥所使用的鹽巴,即使深達八萬四千由旬的海水之量,亦不足以溶解。」

「當菩薩值遇多尊佛陀而作奉侍,我亦參與其善行,並作熱切的發願。為了準確計算我自己所履行的施食供養,以下為世尊在迦毗羅衛國對淨飯王所教示之法。」

「當我難過地雙手扶著佛陀的足踝,將頭置於佛足上禮敬時,佛陀能在瞬間透視有情之心,而說︰『核心劫(Sārakappa)有一尊佛出於世間;醍醐劫(Maṇḍakappa)有兩尊佛出於世間;勝願劫(Varakappa)有三尊佛出於世間;精髓劫(Sāramaṇḍakappa)有四尊佛出於世間;賢劫(Bhaddakappa)有五尊佛出於世間。耶輸陀羅王妃具信,已供養諸多尊佛。耶輸陀羅王妃是給予助力及輔助者,一同承擔苦樂者,亦是宣告真實者,具有慈悲者。父王!且諦聽及銘記她所作的善行。』」

「『父王!在過去與我流轉於輪迴期間,她已具備證悟的條件,悠久長時修習十波羅蜜。父王!且聽我說,為數十八萬五千俱胝、又八千五百俱胝、又七千萬俱胝、無量無數的諸佛,她對諸佛作廣大布施供養,持續地奉侍。父王!請聽我說,為數六十四俱胝的辟支佛,她持續地奉侍。不可計數的佛弟子,已斷除煩惱漏者,她皆持續地奉侍。』」

當時佛陀向淨飯王開顯耶輸陀羅王妃的堅定意志及過去圓滿善行之願,猶如揭示隱藏在淨飯王宮殿地底的寶藏,又彷彿如大海之水受國王美德所感而分開,顯露海底七種珍貴的寶石。

耶輸陀羅比丘尼說︰「我常奉行正法,奉行正法者,在此世及彼世皆得安樂。我善行正法,不作不善行,我在此世及彼世皆得安樂。」

「我厭離於輪迴,與千位眷屬一同出家,捨棄一切。我捨離居家後,未至半個月即了悟四諦,證得阿羅漢果。許多人獻上各種四資具供養︰袈裟、飲食、住處等必需品,猶如波濤海浪般不斷湧來。」

耶輸陀羅比丘尼在四阿僧祗又十萬劫以來,所作的廣大布施無可計數,已累積無量波羅蜜,這是她最後的一生,她累劫的心願已圓滿達成。

自在清涼入寂滅

佛陀讚譽耶輸陀羅比丘尼︰「值得被尊敬及具福的耶輸陀羅!實無需寬恕一位如你一般已獲得涅槃甘露之人,然而這是世間的傳統,我寬恕你,耶輸陀羅!」佛陀允許她入滅。

耶輸陀羅比丘尼禮敬佛陀,恭敬地右繞三匝,雙手合十對佛陀說︰「世尊!猶如流入大海之水,不復回到小河;又如被摩竭魚吞入的海水,不復回到大海;在無量劫中從不曾離您而去,現在我即將離開,從此不再見。」

猶如轉輪聖王之輪寶忽然消失,又如太陽西沉,耶輸陀羅比丘尼返回尼寺,當夜進入般涅槃。跟隨耶輸陀羅比丘尼的一萬八千漏盡比丘尼,亦隨著入般涅槃。佛陀、諸天及四眾弟子參與耶輸陀羅比丘尼的葬禮,為其荼毗後的舍利起塔供奉。

在佛陀的大聲聞弟子行列中,多以十萬劫為累積波羅蜜之期。唯獨耶輸陀羅比丘尼,其累劫的願力始於燃燈佛教法時期,與菩薩共同經歷四阿僧祗又十萬劫的悠久時光。由於她的善願,她多生多世護持菩薩廣行波羅蜜,直至菩薩的最後一生,圓滿成就佛果。她亦如燃燈佛所預言一般,證得阿羅漢果,從輪迴中解脫。

猶如泥沼中長出的淨蓮,猶如逐漸盈滿的月亮,她對菩薩之愛,逐漸昇華至清淨無染。此昇華的愛不再有痛苦,化為慈悲的甘露遍灑大地,亙古利益廣大有情。七十八歲的她,與一萬八千漏盡比丘尼清涼自在入般涅槃。這是她傳奇的最後一生,閃爍著平靜的精彩。


電子書:

有聲書:

01 大神通第一比丘尼——耶輸陀羅

02 大神通第一比丘尼——耶輸陀羅

03 大神通第一比丘尼——耶輸陀羅

04 大神通第一比丘尼——耶輸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