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給尊者
2019年3月14日B|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阿姜給尊者:好,進入下面的環節,一問一答。
學員A:頂禮尊者!我想問一個有關於禮敬三寶的問題。我是一名維持教室秩序的法工,去年的課程中有一個活動,就是結緣佛牌,在維持秩序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有一些新生在接佛牌的時候沒有跪著接。雖然我自己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知道每個人禮敬三寶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勉強。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如果我的高度高於佛牌的高度,我的身體和心理上是有非常強烈的壓迫感的。所以想請尊者就這個事情慈悲開示,感恩!
阿姜給尊者:你所理解的應該跪著去接佛牌,這是對的,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從姿態上表現出對三寶的恭敬心。
因為結緣給大家的佛牌其實是一個象徵,它可以讓我們憶念到三寶,包括這上面(教室一側的佛台)的佛像或者其他大弟子或菩薩們的塑像,我們看到了之後就會憶念起三寶。也就是說,如果什麼東西會讓我們想到三寶,我們也要對那些事物表現出恭敬心。
我們在表達我們的那份恭敬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方式往往就是我們的姿態會放得比較低。在亞洲地區表達恭敬的時候會有亞洲人獨有的一些方式,也就是會合掌,然後把自己身體的姿態放低。
假設這裡有法師坐著,如果我們想從法師的前面走過去,我們不是昂首挺胸地走過去,而是要有一些恭敬心,而且要把自己的身體稍微放低一些地走過去。或者比如去接佛牌,我們往往會跪著往前走,去接佛牌。但這並不是強迫大家必須要這麼做,而是按每一個人自願去做、去表現的方式。
你作為維持秩序的法工,如果你看到誰的表現方式並不是很合適,你可以過去向他作一些介紹,只是在介紹的時候,要真的懷著一份悲心去分享。
因為看到他的那些表現方式不是特別合適,他正在播種一些不好的身業,然後我們懷著一份悲心去提醒他,跟他作一些分享。至於他會不會按我們說的去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跟他分享之後,他真的意識到自己的表現不合適,然後他很願意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做,我們也會開始在心裡生起隨喜心,隨喜他。但如果我們跟他分享之後,他並不按我們說的去做,無論他找的是什麼樣的理由,那時候我們要做到的就是捨心,也就是慈悲喜捨的捨。
這裡的捨心的意思就是說,這是他自己造的業,他要自己接受相應的果報,在他造的那個業裡,我們沒有任何的份。但並不是說,你活該,我提醒了你,你不聽。那不是慈悲喜捨的捨。
真正的慈悲喜捨的捨是,明白到一切眾生都隨業流轉,也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今天播種了這樣的業,自然會獲得相應的果報。大概明白嗎?
學員B:老師剛剛講的心一次生滅一個剎那的那個部分我大概聽懂了,我觀的時候心裡會去說我剛才迷失了,這個念頭其實也是迷失,那我要怎麼去觀這個念頭?
阿姜給尊者:我們大部分人看到境界之後,心裡往往都會說的,你會嗎?
學員B:對,我會說好多。而且我還會知道這個是瞋,那個是迷失,這個是貪,這個是什麼什麼,我還會分類。
阿姜給尊者:很正常。
學員B:所以當我去界定它的時候,那一剎那其實我也是迷失了,對吧?
阿姜給尊者:知道的時候就是知道,變成語言或文字的形式時,已經屬於心在造作了。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心裡在說它迷失了、它是貪瞋痴,我們不需要對這個狀況過於認真。只是我們心裡要明白一點:在界定的時候,那時候已經不是覺知的片段了。
但是這是阻止不了的,它想說,就類似於努力地點那個人的名,說那個人叫陳超。因為記不住名字,所以就不停地叫「陳超」「陳超」「陳超」……
不用不停地去念他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他,等到對這個人已經非常熟悉了,哪一天他從門口走過,只要瞟一眼就知道這傢伙又來了。
煩惱習氣也是一樣的,最開始我們往往會點它的名,這是很正常的。時間一久,我們就懶得再點它的名了,就只是知道有某一個東西它生了之後就滅了。正如喬陳如尊者開法眼之後所感嘆的:有某些東西生起了,然後它就滅掉了。
但是別急著變成那個樣子,而是說如果現在它在界定、在說,那就先隨它去。因為記得還不夠牢,然後我們就去不斷地去覺知,去知道,別急於牢記它,明白嗎?
學員C:我的情況跟他的有點類似。我生起瞋心的時候,首先我的心臟會在一瞬間有疼和發緊的感覺,所以有瞋心的時候,我基本上能夠迅速地知道。但有時候比如生起羨慕、嫉妒或者是驕傲等等,就比較模糊,這些情緒過去之後,我通過思維發現剛才好像是生起這種情緒了。
剛才尊者講到模模糊糊地覺得有什麼生起了,好像又不清楚,我就是這樣的情況。好像一定要在身體上有什麼比較強烈的感覺,我才能記得住。
阿姜給尊者:哪個清楚就去知道哪個。
如果我們是透過觀呼吸著手修行的,一旦生氣,我們的呼吸節奏就會改變,那時候我們首先捕捉到的是呼吸的節奏,觀呼吸,觀身體的感受或者是看到身體的變化會更加清楚。比如緊張的時候就會看到心臟怦怦怦地跳,就會看到身體的變化。或者恐懼的時候心跳得比較明顯,這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心跳的感覺。
這麼去觀也可以,也就是說哪個清楚就去觀哪個。這樣觀下去,最後我們也會發現:出現這個狀況之後,除了心跳,身體會有這樣的感覺以外,同時還有恐懼心在裡面。然後就會既觀到身,也觀到心。那沒有錯。
還有另外一層,錯就錯在我們在覺知的時候沒有保持中立。比如我們緊張,希望它不要緊張,這時候就沒有保持中立,要知道自己沒有保持中立。
學員D:頂禮尊者,我再問一下,我緊張的時候就感覺到心臟的跳動,是要等到緊張結束後去感覺它的生滅,它不受控制,來了就走……這是思維吧?
阿姜給尊者:如果緊張,知道緊張,緊張是不會滅掉的。如其本來面目地去看見它就可以了,滅不滅是它的事情,我們的職責只是去知道它。
在覺知的時候,我們的心臟開始跳動了,並不是在我們覺知到的那一剎那,心臟就停止跳動了,不是那樣的。它如果繼續跳下去,這很好,我們只需要去知道。
學員D:好,感恩尊者!
學員E:我想請問一下尊者,昨天在隆波寺廟的禪堂裡的時候,尊者剛講完法,我站起來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釦子按碎了。當時我有一絲覺知,從禪堂出來以後,我的心裡總是很忐忑:在那麼神聖的禪堂,我怎麼不把那些碎片撿起來呢?我的心裡很慚愧。
阿姜給尊者:但現在什麼也補救不了了。星期六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