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奧蘭努
Ajahn Oranuch Santayakorn
2021年4月30日|第一屆遠程四念處禪修課程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在座每一位,大家好!
麥琪媽媽已經很久沒有與大家見面,今早見到隆波,隆波說大家很用心地修行,隨喜每一位的功德。大家要維持這般狀態,就是如此持續不斷地用功修行,這樣每一個人都會進步。
請大家稍等一會兒,現在泰國下著傾盆大雨,雷電交加,因此系統剛才出現一些狀況。現在直播已經重啟,但在開示的過程中,若沒有了信號,那也沒關係,大家就靜坐修行。
照見實相,直至心從邪見中鬆脫
如果大家持續聽聞隆波的法談,麥琪媽媽其實也沒什麼可教導了,僅僅只需引導大家應關注的一些部分。比如修行,若我們持之以恆地用功,就會發現——心時好時壞,有時修行很好,有時修行不好,這是正常的,大家必然會碰到如此的常態。
我們開發智慧,觀身、觀心,直至心能放下執著與抓取,那是基於我們的累積——照見身心的實相,看它不斷地遷流變化。我們需不斷地照見實相,直至最終心能逐漸從錯誤的見解中鬆脫出來。
在生生世世、數也數不清的輪迴中,我們累積眾多錯誤的知見。若想明白及接受實相,我們必須用上時間,沒有任何人一開始修行,便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見法。若我們之前沒有累積,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已修行一段時間,已理解及知道修行的方法,現在剩下的僅是忍耐——持續不斷地累積,分離身心,看它們是一部分、一部分的。比如,現在我們正坐著,我們看到「身體坐著」,就只是去感覺,不一會兒,我們就會看到——心溜去想、演繹、造作了。
其實,這是心的自然狀態,心就是如此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區別僅在於一般人並沒有修行,因此沒有興趣關注自己的身心。但對修行人而言,我們返觀自己的身心,努力地拆分它。
訓練分離蘊,病或死時亦能做到
隆波今早已經開示,我們看到——身體是一個部分,苦樂的感覺是另一個部分,念頭、演繹、造作又是另一個部分,作為感知的心,亦是另一個部分。
當我們在感覺時,假設我們看到「生氣」生起了,就會看到——身體是一個部分;「生氣」是另一個部分;感覺又是另一個部分。如果我們能如此感覺,便能分離蘊。持續不斷地如此修行,觀照每一個蘊是分離開的,看它們不斷地運作變化……我們不斷地將蘊拆分。
事實上,心本身屬於識蘊。「心」就是對所緣進行感知。心本身並無好壞,亦無苦樂,它僅僅只是一種感知而已,這種感知是一個部分。我們看到——身體是一個部分,感受是另一個部分,造作是另一個部分……持續不斷地觀察,它們僅僅只是被觀察的對象,我們需看到它們是不同的部分。
比如,有些人生病了,那就訓練去觀。當身體患少許疾病時,就要訓練去觀。那屬於身體方面的感受,我們去分離——身體是一個部分,病痛是摻雜在身體的另一個部分,它既不是身體,也不是感覺,亦不是感知的心。我們如此分離——身體是一個部分,病痛的感覺是另一個部分,作為感知的心,又是另一個部分,持續不斷地如此訓練。
事實上,麥琪媽媽想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訓練這一部分。當我們在臨終之際,大部分的人,其身體方面的感受會很強烈。除非是那些具有福報的人,在大限來時閉上眼睛就走了,但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病痛的折磨。
我們來訓練,當身體方面有少許感受時,我們就訓練觀身體方面的感受。我們分離——身體是一個部分,身體的感受是另一個部分,心又是另一個部分,持續不斷地拆分。當病重時,我們就能做到(分離蘊),我們懂得觀照的方法。
如果我們病入膏肓,便難以直接觀照身體方面的感受,因此在身體尚健康、舒服時,若有一些頭痛或發燒,我們便要訓練分離蘊。如果我們生病,在做治療時也需訓練去觀照。
當某種狀態不變時,微細的造作正在發生
事實上,我們的修行需慢慢地歸位,持續不斷地探究(身心)。當我們探究、了解時,我們便會看到更為細膩的造作。
比如生活在世間,我們試著觀察:六根與六塵接觸,我們的心就會動盪或變化。雖然其變化不大,但若觀察,它依然會呈現變化給我們看。修行至這一點,心便沒什麼強烈的情緒。比如某某學員,隆波今天提及你的心沒有開放智慧,對嗎?
事實上,心沒什麼感覺……如果我們觀察,持續不斷地感覺它,不苦不樂的捨受也並不是恆常不變的,我們可以如此不斷地觀察。其實我們身與心,有的僅是遷流變化。如果我們就只是去感覺,它會更加細膩。持續不斷地訓練去觀察、去覺知。
隆波不斷地提醒我們,首先我們必須持戒;第二、每日反覆地練習。那些真正修行並想見法的人,對於修行必須重視。讓心持續不斷地探究實相,直至最終心願意接受實相,放下身與心。
因此,持之以恆地用功,持續不斷地看到身心的變化。抵達這一點,則需觀照更為細膩的造作,持續不斷地訓練去覺知。
比如,當心沒什麼感覺時,我們需觀察,其實這種狀況並不是恆常不變的。何時(某種狀態)恆常不變,我們就必須觀察自己,這說明我們必然已經跳進自己刻意營造的某種狀態裡。
我們去觀察,無論如何身心都不會是恆常不變的。我們去觀察,假設自己的心變化較少,而我們持續不斷地觀照,就會發現那僅是被心觀察的對象,「不苦不樂的心」會消失,轉為正常的心、歸位的心。
以上所提,全是為了訓練大家觀照更為細膩的蘊,否則大家持續地觀照下去,便會覺得那並沒有什麼,依然覺得自己的心是正常的,覺得那是常態。所謂的「正常」或「常態」,若我們觀察,這種狀體也並不是恆常不變的。持續不斷地訓練觀照下去,當我們感覺心處在正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