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佛陀的女兒——阿姜萍道的修行心路歷程

阿姜萍道

Ajahn Piangdao

2021年05月04日|第一屆遠程四念處禪修課程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在座每一位大家好,第一次有機會與大家真正在法上互動,雖然之前也曾與他人分享,但那屬於工作方面的普通交流,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分享。

源於阿姜巴山的邀請,今天前來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曾經做些什麼?究竟如何落實才能獲得(成果)?以現代的語言,稱之為「剛進入學校、剛入門」,自己有機會跨越一個階段,現在真正開始進入法的學習階段。接下來,慢慢地與大家分享。

年幼時,自己在生活中想成為一個好人。由於想成為好人,便會不斷地尋找——怎麼做才能成為好人呢?自己與他人沒什麼區別,世間的學問,若喜歡的便會去學,同時也學戒。

目前自己五十餘歲了,過去的年代,大約五十年前,在泰國尚能學習到藝術之類的學問,自己也喜歡好幾門學科。那時,佛陀一直在自己的夢中,學校的老師們常講說——佛陀是如此或那般教導的。由於他的教導能讓自己成為好人,心十分喜歡,也喜歡神通。那時,自己對法的領悟不深,有些老師樂於講說世間的神通,自己也十分喜歡聆聽。

在學校學習一些佛法,也訓練禪坐,自己深感興趣。那時,班主任教導大約十幾人念誦。但(自己在修習過程中)會受到驚嚇,因為經常出現一些幻象,比如:身體變大、變高、變得沈重,或感覺自己長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高……那時自己的年紀僅十歲左右,老師說那源於自己過去的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常人若用心不足,便會有了變化。尤其是小孩,便有可能偏離到世間。後來自己上了大學,這一部分的學習就扔掉了,也放下了對它的興趣。

在大學時,努力地參與佛教協會的活動,也嘗試過緊盯水晶球(的禪修方法),緊盯至絕望也沒有結果,最後便放棄了。工作之後,就徹底地迷失在世間,一直享受於世間。

生命的轉捩點

到了某一點,經歷生命的轉捩點,(對修行)便有了興趣,反思:生命真的很短暫!不應疏忽大意。

那時自己發生意外,躺在醫院三個多月,脖子斷了,手也斷了,自己接受不了,自覺生命不可再疏忽大意,但實際也不知接下來應做些什麼。

只能說自己很幸運,擁有工作,擁有良好的家庭,那段時間開始慢慢地學法。剛好自己的先生曾經出家,在隆波帕默尊者曾經提及的隆波李尊者的寺廟出家。隆波帕默尊者年幼時,便是隆波李尊者的弟子。但自己的先生出家時,隆波李尊者已經圓寂,隆波李尊者的弟子尚在教法。

大致上,生命處在那般階段,沒有什麼會多過於禪坐。因此,憶起小時候老師們的教導,但禪坐的修習,也沒有多過於寧靜的狀態。較後自己的先生有機會聽聞另一位隆波的教導,他的教導與隆波帕默尊者的教導相似,也就是隆波蒲尊者的弟子,覺得他的教導對一般人而言較為容易實踐,並不必須日夜打坐,或一上座就得坐上好幾個小時。

事實上,那般教導適合於如同我們這般的城市人,因為我們需要賺錢工作,也需要培養覺性。隆波蒲尊者開示:「行、住、坐、臥、吃、喝、說、想,必須帶著覺知。」由於自己過往的波羅蜜較少,於是極力地跟隨他修行,但並沒有很大的起色,一直處在那般狀態。

於是,自己持續不斷地尋找出路,嘗試各種各樣的方式。只要聽到任何人提及哪座道場好,便會努力地跟隨著去學習,如同一般人那般不斷地尋找,屬於尋找「法」的階段,但依然找不到合適的。

那時,自己的先生在睡前喜歡閱讀佛法書籍,他提及自己對「Santina」的法很感興趣,「Santina」即是隆波帕默尊者過去的筆名,他覺得此人的回答很好,所教導的「法」與隆波蒲尊者的教導相近,於是便前去尋找他。恰好有人認識,並告知他已經出家了,於是便前去頂禮隆波,到北碧府(Kanchanaburi)的「Suanpo」寺廟,那是隆波剛出家的寺廟,從那時開始跟隨隆波學法。

其實大約二十年前,老師本人就有機會與自己的先生一同向隆波帕默尊者求法,但那時尚未明白。或許與許多人一樣,隆波教導老師去覺知自己,於是老師就會努力地打壓心、強迫心,然後去思維、分析,隨後發現不是,又把心拉回來,不斷地在該處循環往復,根本無法覺知自己。

錯誤的修行

由於自己想成為好人,在尋找「法」的過程當中,尚未遇見符合自己心意的高僧大德。剛好有機會到另一座道場訓練,該處所採用的禪修方法是觀腹部升降,然後不斷地緊盯。

事實上,那時自我感覺良好,想嘗試這種教導究竟是何種方式?緊盯至最後,可發現什麼?後來依然下不了決定,因為無法打壓自己。

在那段禪修期間,透過緊盯的方式獲得一些經驗,他們透過放慢動作的方式來培養覺性,將動作放得極為緩慢,以此培養覺性。如此確實可以做得到,就連咀嚼食物時,面部的肌肉如何動,全都可以覺知到。最後心一動不動,動作變得極為緩慢。

有一次,在禪修期間出現狀況,才意識到這方法應該不行。那時清晨起床,正漱洗時,一條長約一米的大蛇爬入女廁漱洗處,當時想從禪修中退出,卻又不敢那麼做,因為他們要求行者一整日用功,必須修行。

於是反思:若遇見如此的狀況,我豈不是必死無疑?怎麼可能來得及逃離這條蛇(的攻擊)呢?因此,下定決心從禪修的狀態退出來。那時省思:作為修行人,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動作放慢至這般程度,可能會被蛇咬死。若穿越馬路,肯定會被車撞死,那應該不是出路。

於是,就跟隨隆波帕默尊者修行,因為隆波教導——迷了,及時地知道,這方法應該更好。然而,跟隨隆波學法時,自己依然如過去那般緊盯。

有一次,隆波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