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巴山
Ajahn Prasan Bhuddhakulsomsiri
微法談聽錄
(1:03:08~1:08:33)
2020年12月9日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https://dev.shineling.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AjPrasan-20201209-1024x1024.jpg)
道果、涅槃就在我們的身邊,
如此實踐,就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我們的能力範圍是可以抵達的,
老師並沒有讓大家去修習深定來獲得知者的心,
那是大家難以做到的。
我們走在這條「自己可以做得到」的路上,
也許感覺並不非常神奇或玄奧,
那僅是一條平凡無奇的路,
但實踐之後,可以導向離苦,
它就是如此簡單。
佛陀開示,
四念處是使眾生超越憂苦的唯一道路。
今天所教導的內容都是關於四念處——
要有覺性(sati),
不斷地感知身體,
不斷地感知心,
直至心能牢記境界,
真正的覺性就會生起,
真正的禪定就會生起。
起步的階段,訓練——
從沒有覺性,到生起真正的覺性,
一旦真正的覺性生起之後,
自動自發的禪定也會生起。
在四念處裡,
早期的訓練,是為了獲得覺性,
後期的訓練,是為了獲得智慧,
以便能看到剛才帶領大家去覺知、
或給大家解釋的那些境界的真相。
身體僅是一堆物質,
身體不斷地被苦逼迫著,
每一個姿勢之中都有苦,
每一個呼吸之間都有苦,
那不是「我」,
不是「我的」,
而是世間的。
我們不是心的主人,
我們無法指揮心,
(內心的現象)它們來了就走,生了就滅,
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操控得了,
持續不斷地觀察下去,
直至最後,
心能明白實相與事實。
如果觀察的量累積足夠,
心也願意接受實相、追隨真理,
所謂「真理」,就是事實的真相,
真理就在我們的眼前,
並沒有任何奧妙,
並沒有任何秘密。
讓大家要有眼睛,
意思是指要有「法眼」,
也就是——
要有覺性,有正定,
看到就在眼前敞開的實相、事實,
靠自己去看見,
最終依靠自己去領悟法,
而不是由老師推著大家去領悟的。
所講的一切,老師的職責是什麼呢?
老師負責教導方法,
而修行人必須依靠自己去親證。
透過訓練覺性,
透過訓練正定,
對於名色投入關注度,
對自己的身心投入關注度,
並且以持戒作為基礎。
大家需要的只是親自實踐,
如果做得正確,累積的量也足夠,
不必問:「我會不會證悟道果、涅槃?」
「因」是正確的,
「果」必然正確。
大家有沒懷著希望?
如果還未看到希望,
對於在座尊貴的每一位,
老師也不知該怎麼辦了,
就只能放手了……
如果能做得到了,
老師將會感到欣慰,
並且隨喜功德。
如果做不到,也沒有關係,
因為還有數不清的菩薩,
等著悟道成佛的菩薩非常多,
大家就先繼續輪迴,起起伏伏,
有時墮到地獄,有時去往畜生道,
有時投生為殘疾人,有時貧窮……
不停地經歷生、老、病、死、愛別離苦,
一直處在絕望之中,
期待什麼,就得不到……
一直苦,苦到心有餘悸,
屆時再回過頭來學法。
可是已經苦到心有餘悸之後,
或許已是一萬世、十萬世、幾大劫之後了……
等到苦夠了,還是得回來學習今天所學的法,
為了再次具備帶領自己離苦的工具。
如果今天不學,那就先去輪迴,
未來想學,還是要學習這些同樣的法。
為什麼?
因為無論哪一位佛陀,
他們都教導同樣的法。
既然身而為人,活到了今天,
沒有聾啞傻呆,依然聽得懂法,
還有力氣可以活動,
尚未死,
訓練的因緣已經具足了。
今天的教導非常地簡單,
非常簡簡簡簡、單單單,
去做吧!就只是這一些。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