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毫無隱秘之處|阿姜巴山

阿姜巴山

2017年6月2日B丨常州寶林寺

編譯|禪窗



天早上的法會不會太難?第一天,先要把大家的基礎鋪墊好,這樣心才可以接收更加細膩的法。

別過於認真,別打壓自己。真的好可憐啊!沒有誰喜歡被別人打壓,心也不希望被打壓。比如,我們想做個好人,想非常認真地聽法,然後就壓制自己,但這不好。

心如果沒有快樂,就不會有禪定。快樂是禪定生起的近因,所以,無論何時,如果我們想要修習禪定卻在打壓自己,那麼禪定是不會生起的。為什麼?因為每一次被打壓,心都沒有快樂,沒有快樂就不會有禪定。因此,老師在小便憋不住的時候,保持禪定的方法就是去上廁所,為什麼?因為想上廁所卻憋著的時刻是痛苦的。一旦小便完了,就會覺得:啊!很舒服。心一快樂,就會放鬆,進而有禪定。這是非常簡單易懂的道理——這就是法。

大多數人對法的定義過於複雜。其實真正的法是極簡單的,是直來直去的,沒有任何隱秘之處;無須履行特別的儀式,比如上香之類的,並非必須如此。學法,只是學習自己的身與心而已,除此之外的全是外殼。

有些人無法區分真正的法和文化習俗之間的差異。有些人誤以為修行必須要有這種儀式或那種做法、這個不能做或那個不能碰。那只是愚痴與迷信,他們還無法區分法的實質與外殼。

佛陀曾以鼓來作比喻。鼓乃是皮革所做,時日一久,便會老化。老化之後怎麼辦?再用皮革來補。如此反覆修補,就會這裡有個小補丁,那裡有個小補丁。一千年過去了,這個鼓同樣還被稱為鼓,可是卻沒有任何一個部分是原先的了。

佛教自佛陀時代延續至今,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因此,現在的這個「鼓」已經經歷了非常多次的東補西湊,經過了各方面的裝點和修飾,或許幾乎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模樣。這導致現在學法越來越難,法也顯得越發秘不可宣。

在佛陀時代,學法沒有任何儀式,佛陀碰到哪類根器的人就教導他相應的法,有時甚至就在路邊教學,同時,也沒有所謂的「大乘」、「小乘」,有的僅僅是導向離苦之法。

因此,老師來到這個道場,會竭盡所能地把法的外殼剝掉,把真正的法直接向大家敞開。真正的法很容易理解,沒有任何秘密,它是直來直去、有因有果的。

水加熱到100℃就會沸騰,這是事實。何時有望,何時就有苦,這也是事實。這跟文化習俗沒有關係,跟語言沒有關係。哪個國家的人都是有望就有苦,哪個國家的人都是有持戒就會出生到善道。

好!現在來問答問題。

學員1:您好,老師!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禪修大概四年多了,總感覺好像被卡住了。實踐到了兩年多的時候,我有兩次這樣的經歷:心完全鬆脫出來,非常快速地看見各種生滅、各種感受,當然其中還有迷失。最近這兩年多以來,我對法的理解越來越深,卻反而沒有上述現象出現,心也不再集中——現在是比以前更自然了。所以這次我想得到老師的指導,請老師看看我哪裡需要改進與修正。

老師:你的修行基本可以,心已經契入正確的路了。你現在開發智慧的方法基本已經對了,但是你會不時地習慣性地打壓自己。比如,當下你的心就有被打壓,你看得出來嗎?

學員1:對,我現在是有些緊張、有些打壓,心是收縮的,但我在知道的同時又有一種輕安。

老師:真正的輕安是源於開發智慧的。一旦開發智慧,心聰明起來,就會慢慢地放下執著和抓取。這種輕安是源於放下抓取的快樂。

學員1:這種快樂有時會持續幾天,時輕時重。有時候煩惱習氣來了,它就消失了。

老師:但是這種快樂最多不會超過七天。

學員1:是的。

老師:當我們開發智慧之後,心有時生起快樂,也許一小時、兩小時,有時候甚至一兩天,但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七天。快樂一旦生起,心如果有滿意,要及時地知道。若未及時知道,心就會偷偷想去呵護那個狀態。當它偷偷呵護那個狀態時,也要及時知道。我們修行並不是為了得到這樣的狀態,這個狀態只是隨贈品,它依然屬於生滅的現象,因此不要呵護它。

學員1:好,我試著去修正。

老師:當下的你依然有一點呵護,心會有一點重量感,感覺到了嗎?

學員1:是的,心還在下沉,還有點緊張。

老師:能夠看到很好,要以這種角度來看待它:它是自行在呵護的。

學員1:是的,它在不停地變化。

老師:剛才的心跟現在的心不同,你能感覺到嗎?

學員1:現在更輕鬆了。

老師:能夠看到那些境界和狀態不停地變來變去,這可以稱為基本不錯。想提醒你的是:別給自己樹立要讓心始終處於非常寧靜的狀態的目標。

學員1:好的,非常感謝!第二個問題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男孩總是看見一些畫面,就是周圍有些眾生,當然都比較偏向於……我也不太知道是什麼,他總是看見這些。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告訴他,就只是告訴他「看見就看見,然後若無其事」,這樣引導對不對?

老師:我不確定他所見的是不是真的,即便所見是真的,時間一久也就習慣了。

學員1:是的,他已經習慣了。因為他從小膽子小,所以我只是告訴他:看見就看見了,因為周圍的「人」是存在的,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知道看見就行了。我就是這麼告訴他的。

翻譯:告訴他什麼?「就只是看到就行了」,對嗎?

學員1:對,「你看見就看見了」,就是這樣的。

老師:無論看到哪個道的眾生,其實都是一樣的,就好比人道或畜生道的眾生,全都一樣。我們跟他們的聯絡就像我們跟其他人的聯絡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學員1:是的,但有時他問:「媽媽,我看見他在經行,這種姿勢對嗎?」我說:「你模仿給我看。」他就模仿給我看。他從不禪修,正在上高中,他模仿給我看,問我:「他是這麼經行的,對不對?」

翻譯:誰經行?他看到自己經行還是別的眾生經行?

學員1:看見我們看不見的那個「他」在經行。

老師:只要原則是對的,怎麼做都對,無論他是天神還是人類。事實上,經行有很多細節,你問老師對不對,因為老師沒看到,所以很難回答。老師來這裡是為了給大家講解修行的核心原則,而不會針對某個人來論對錯,老師的側重點是在原則和核心上面。

那麼,如果大家來請教老師,問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對了,老師是怎麼看的呢?首先,老師會看我們的心是否契入了中道,意思就是:沒有緊盯、沒有呵護,迷失了能夠覺知。然後看有覺性嗎;能夠開發智慧嗎;心是否安住,是否已經擁有可用於開發智慧的禪定;開發智慧之後,心是不是開始離世間越來越遠。

每個人來問的時候狀況都不同。真正衡量的標準是跟自己比,跟前面三個月、半年做對比,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所提升,而不是拿這個人跟那個人比,拿那個人跟另一個人比。因為每個人的根器和秉性不同,而且每個人的特長與特點也不同。

10個人在老師面前經行,每個人走得都不一樣,也許老師會認為這10個人都對。為什麼?因為有人的經行是側重於奢摩他,以奢摩他的角度而言是對的;有人經行能夠不時地看到身體像機器一樣走來走去,他在不時地開發智慧,也是對的。因此,正確經行的方法非常多,意思是說:針對具體的某個人所用的善巧方便是不同的,只要核心和原則是對的,那麼心同樣是對的。

學員1:非常感謝老師,我明白了,就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方法。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

老師:最後一個人,因為現在已經超時了。

學員2: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學員2:首先感謝老師給我這麼好的機會。我是首次學法,我是生意人,半年前遇到了競爭對手,所以這半年來一直感覺自己很浮躁,好像迷失了方向。請老師給予指點。

老師:老師也是生意人。我們一定要懂得區分世間的問題和法上的問題。法,是學習如何可以不苦,但是在世間,同樣需要懂得如何生活,比如,生意人就要懂得資本管理與投資。這方面的知識和法沒有任何關係,而不是說法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比如修房子,這和法一點關係都沒有;去給人治病,也和法沒有關係。

但是一個真正有法的人,他在世間所做的事情往往比一般人做的品質更高。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有禪定,看待事物能夠看得非常清晰,而且更加理性。當他面對問題時,能夠清楚區分什麼是主要問題,什麼是次要問題。真正有禪定的心、一顆聰明的心,它在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會夾雜個人感情。他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沒有偏袒,做事情能夠非常快速地決斷,不會猶豫不決。因為他清楚知道現在只有這種條件,最多只能如此。一旦接受,就行動,並且接受隨之而來的結果。

有沒有回答你的問題?面對競爭對手時,需要運用世間的知識,比如,要了解競爭對手的長處。要如何戰勝,需要用到世間的學問。要想超越競爭對手,靠什麼呢?靠服務,靠品質,還是靠其他什麼?這屬於世間的學問。

但是對於一個真正有法的人,當他面對生意上的競爭對手時,即便輸了,心會苦,但苦也不多。因為他透過修行已經看得足夠多了,知道一切都是隨順因緣的,不會隨順我們的望。一定要記住:無論透過什麼方式競爭,絕對禁止使用下三濫的手段。即便是輸,我們的內心也要自豪於沒有使用不正當的手段。

學員2:明白了。謝謝老師,謝謝翻譯,謝謝!

老師:好,下午再見。

【完】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電子書下載: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