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四念處修行的核心——修行的地圖

阿姜巴山

2019年3月11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打壓自己。能感覺到嗎?大部分人的心很沉重,這樣的狀態稱為正在緊盯。我們可以做回普通人嗎,還是必須一直做修行人?修行是什麼意思,知道嗎?修行的意思就是覺知當下,其實就是有覺性(sati)。要有覺性,我們就一定要先知道什麼會讓覺性生起。

大家聽過嗎,生起覺性的近因是什麼?(學生回答)對,(生起覺性的近因是)心能夠牢記境界或狀態。大家相互認識嗎?在一起快四天了,為什麼不認識啊?人太多,對嗎?還是因為大家只關注自己?我們之所以記不住,是因為我們剛見面。

中國人大部分住在公寓樓裡,對嗎?認識你們的鄰居嗎?曾看到過他們的臉嗎?能記住他們的臉嗎?也許能記得。也許並沒有跟他們說過話,但我們知道他們是我們的鄰居。從來沒跟他們說過話,為什麼能記得?因為常常看見。這就是能記得的原因,就是讓覺性生起的近因。

覺性生起的近因是心能牢牢地記得各種境界或狀態,但在這裡提到的覺性並不是指要記住外在的事物,而是指記住我們內在的境界或狀態。

四念處包含四個內容,曾聽過嗎?有身念處。除了身念處,還有什麼?(學生回答:受、心、法念處)覺性要記住的就是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但如果一個人要學所有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就太多了,佛陀要我們每人只學一丁點。

就算是身念處,也分好幾個板塊。

安般念

比如安般念,就是觀身體呼氣吸氣,並非觀呼吸。安般念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在每次呼吸時要有覺性,而非聚焦、專注於呼吸。是什麼在執行呼吸的職責?是身體。比如大家現在坐著,對嗎?我們現在坐得很放鬆,開始越來越做回普通人了,感覺到了嗎?我們坐著沒事時,有在呼吸嗎?

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能大概感覺到身體在呼氣吸氣嗎?我們並不需要對心作任何改造。大概能感覺到嗎?有一些起伏。不是只是腹部在起伏,而是全身會正常地起伏,感覺了到嗎?那種感覺是非常寬闊、舒坦的。而心聚焦於呼吸的感覺是非常狹窄的。好,再來試驗一次,每個人開始專注呼吸。感覺到了嗎?我們的心開始沉重了,我們的感覺變得狹小起來,那份輕鬆舒坦的感覺減少了。

當我們輕鬆自在地去觀呼氣吸氣時,類似我們現在坐著,並且大概能感覺到旁邊有人坐著。能感覺到嗎?一定要回頭去看嗎?不需要。這就是覺知。比這個力度更強就不對了。比這個力度更強的是什麼?是希望知道得更清楚,對嗎?

比如像老師這樣坐著,大概能感到旁邊有人(旁邊坐著翻譯)。但如果老師想知道得更清楚,就必須回頭仔細地看(老師回頭仔細看翻譯),那就再也不是覺知了。就演變成了緊盯、聚焦、刻意去觀。

大概能抓住什麼嗎?它們之間是不同的。我們穿著衣服時,大概能感到自己穿著衣服,對嗎?會有一丁點感覺,知道有衣服存在。在洗澡時沒穿衣服,跟穿上衣服時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是覺知。大概明白嗎?

我們修習四念處時,用的是覺知,是感覺。我們可以試著去觀身體呼氣吸氣,覺知這種感覺,用老師剛才講的方式來觀身體呼氣吸氣。喜歡觀身體呼吸的人,就這麼觀,一整天去觀身體呼氣吸氣,一有空就輕鬆自在地去觀身體呼氣吸氣。

一旦我們常常看見,就能記得它。如果我們能記得身體呼吸時起伏的感覺,一旦我們情緒發生變化時,呼吸的節奏就會發生變化。比如我們緊張時,呼吸的節奏就會加快;或是我們生氣時,呼吸會變得急促;或是有貪心時,呼吸也會變得非常急促。

因此我們觀身體呼氣吸氣直到習慣,能記得它,一旦情緒發生變化,我們呼吸的節奏變化時,就會自動捕捉到,大概明白嗎?就只是這麼做,就可以一整天發展覺性了。為什麼?因為一整天不是呼氣就是吸氣,因此從早到晚就只觀這一對(呼氣、吸氣),就可以不停地在發展覺性了。

但有人並不擅長於觀身體呼氣吸氣。

四威儀

觀身還可以觀什麼?還可以觀四威儀。我們大的動作和姿勢僅有四種,即行住坐臥。我們只用平常的感覺,只要想到身體,坐著的身體就會呈現,感覺到了嗎?我們對身體的感覺會清楚一瞬間。如果我們希望能覺知得更清楚,就會牢牢抓緊身體,那就演變成了緊盯身體,心的沉重感就會增加,這麼說能明白嗎?

大家一整天常常坐著嗎?吃飯時會坐嗎?坐著聽法、工作、上廁所……我們處在坐這個姿勢的時間是非常多的。站得多嗎?洗澡時是站著還是坐著?還是躺著?男人小便時是站著還是坐著呢?我們每天走得多嗎?走之前一定要先站,對嗎?走完後也要先站,對嗎?因此我們每天站著的時間並不少。睡得多嗎?不用講了。

有行,有住,有坐,有臥。如果我們需要覺知身體的四威儀,就在身體處於這4種姿勢時訓練去覺知、去感覺。覺知、感覺的力度,就好像坐著時能感到旁邊有人坐著的力度,如果什麼時候覺知的力度太強,就會演變成緊盯身體,心就會憋悶、沉重,然後就會覺得透不過氣、不舒服。如果我們想訓練這一塊,站著時訓練自己去覺知,坐著時訓練去覺知,躺著時也訓練去覺知。

好,試著站起來。(學生站起來)去覺知站著的身體,就只是想到(身體)。非常多的人已經不是覺知,而變成緊盯了。什麼時候覺知的力度加大,什麼時候就變成緊盯。什麼時候覺知的力度加大就等於是轉過頭去看。大概明白嗎?好,請坐。(學生坐下)

因此,我們要常常地訓練覺知,走時要訓練,站時要訓練,坐時要訓練,躺下時也要訓練。時間一久,心就能牢記這些境界或狀態。本來坐著時正在走神,然後突然能覺知到身體正坐著。

男生可能正站著小便,本來是走神的狀態,突然意識到身體正站著。坐著上廁所時,有時我們會坐很久,想東想西,一直在迷失的狀態,然後突然意識到:誒,身體正坐著。

除了行住坐臥外,我們還會做什麼?行住坐臥在四念處裡屬於四威儀篇,如果我們能觀這四種姿勢,我們就能觀一整天,對嗎?除非是你在蹦、在跳的時候,那個沒關係,可以免除。

正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