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智慧不夠沒關係,但一定要戰鬥

阿姜巴山

2019年3月11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禮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家好!大家行腳累嗎?

有好幾種情況:有的人行腳之後心力增長了;有的人因為連續幾天的行程都非常緊湊,而且早晚都有行腳,所以身體比較疲憊,在身體比較疲憊的時候,心也會順帶著比較疲憊。因此,在修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去自我觀察。

有的人經行很多之後很好;有的人只做一點點固定形式的修行不夠,一定要大量地去做固定形式的練習,心才會有力量;有的人如果一整天做非常多的固定形式的修行,打坐非常長時間,經行非常久,他的心就會疲憊不堪,有些人會很鬱悶。

你們今天聽了阿姜宋彩尊者的開示,覺得好玩嗎?好嗎?聽了之後有沒有信心?還是氣餒不已?

大家有沒有聽到阿姜宋彩尊者說他一天打坐三個小時,然後經行三個小時,從早到晚一直在念誦?他有這麼講過嗎?

他在幹嘛?(學員回答:幹活)幹活,對!阿姜宋彩尊者說他一直在幹活。事實上他在幹什麼?從早晨一睜眼到晚上睡覺之前,他一直都是在生活中發展覺性。這才是其中的關鍵。一整天在幹活的時候,身體動,覺知,這本身就在訓練覺性,而且同時也包含了訓練禪定的部分。然後一天下來,如果有空,就做二三十分鐘固定形式的練習。

大家對某些東西的領悟有沒有更清楚一點?

除此之外,他還做什麼?從他所講的那些內容裡,我們會知道非常多的善事、善法,他都在做。

他曾經給隆波寫信說:「如果哪一天您出家,我願意去護持您。」但事實上,當最後隆波告訴他隆波真的要出家了,問他是不是真的要去護持的時候,他已經不想去了,但他依然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因為什麼?因為他在信守自己的承諾。如果是我們呢?那就不一定了。也許我們就有太多可以不去的藉口了。

他還有什麼樣的美德?奉獻。別人在學法,他在洗碗筷。如果是我們呢?別人都在聽法,聽法比洗碗筷更加重要,法更加重要,碗筷讓別人去洗!

他還有什麼樣的美德?忍耐!跌倒了再次站起來,跌倒了再次站起來,從來沒有放棄過——也會不時地有一些氣餒,但是從來沒有放棄。如果是我們呢?禪修結束之後渾身是勁兒,衝了不到三個月,結果就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有的只是每一天依然還會做那麼一點點固定形式的修行,安慰自己說我依然還在修行。

我們聽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地抱著聽故事的心態去聽,這是不可以的。他講到的實修的方法本身已經是非常清楚、明白無誤了,但是在他所講述的內容裡,他身上有的很多美德和一些好的品質,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去發現,而且要懂得去把它們作為範例。

如果我們不停地去訓練這些美德,心就會有力量。比如,如果我們有非常嚴謹地持戒,一段時間之後,當我們想到自己有很好地持戒,我們的心就會非常鬥志昂揚,非常有力量。在我們無論多麼疲憊的時候,我們都依然堅持去做固定形式的修行,仍然堅持去跟自己內心的煩惱習氣作鬥爭,如果堅持下去,我們的心力就會越來越強。

隆波曾經表揚過阿姜宋彩尊者,說他無論多累,都從來沒有拋下過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他有職責去護持自己的師父,他的職責盡得非常周到,從來沒有任何缺失。對於自己的職責,尤其是修行,也從來沒有過缺失。他有時候要陪隆波一起去外面弘法、去工作,回來以後要去幫忙做一些日常的事務,還要去打掃隆波的寮房。做完這些之後,無論多麼疲憊,只要有五分鐘、十分鐘,他都會去經行。

事實上,如果我們懂得去發現,從他所講的那些內容裡,我們可以找出太多可以供我們作為典範的點點滴滴了。

如果我們曾經讀過以前的高僧大德的傳記或者一些相關的介紹,我們就會知道,事實上修行有禪定引領智慧、智慧引領禪定、禪定跟智慧同步進行這三條路線。

隆波在年紀還非常小的時候就可以進入禪定,而且他的心本身就可以成為知者和觀者,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的狀況了。但是阿姜宋彩尊者並不是這樣的。他們走的是不同的路線,但是他們同樣都觀心。

隆波的知者是非常強大的,但是阿姜宋彩尊者為了讓知者可以生起來,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去訓練。隆波非常精通於修習禪定,但是阿姜宋彩尊者對修習禪定並不是特別精通,但他就是不停地去發展覺性,不停地發展覺性,最後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禪定。

—定要懂得區分正確的禪定與一般意義上的禪定。知者的心可以透過修習正確的禪定獲得,也可以通過訓練進入四禪八定獲得。但是透過訓練進入四禪八定而獲得的知者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對於那些對修習四禪八定並不是很精通的人,他就是不停地去發展覺性,不停地去發展覺性,同樣可以獲得知者。

如果我們透過訓練覺性,有一個「臨時的家」,有一個禪修所緣,然後我們跟這個「臨時的家」在一起,去觀心的跑掉,及時知道心跑掉的時候,禪定就會生起那麼一剎那。直到最後心能夠牢牢地記得心跑掉的境界和狀態,我們不用刻意去修習禪定,頻繁地及時知道心跑掉,剎那定就會頻繁地生起直至連成一片,這種持續生起的剎那定所獲得的知者的心與透過進入四禪八定所獲得的很強大的知者的心具有大體相同的特征。但就只是這樣,它就已經足以作為一個工具去開發智慧,直到我們證悟道與果了。真正的核心在於發展覺性。一旦我們以透過發展覺性來作為基礎和基石,不停地去訓練,直到覺性越來越強大,那時禪定就會自然生起,智慧也會生起。

比如五十年前的那些高僧大德,阿姜曼尊者的弟子們,他們很多也是隆波帕默尊者的老師,他們用的方法往往是先去訓練禪定,然後才去開發智慧。但是隆波教我們的是什麼?隆波教我們的是先去發展覺性,走的是以智慧引領禪定的這條線路。

哪一個更好?事實上,這要根據每一個個體的根器與秉性而言。但是高僧大德曾經開示過:智慧引領禪定,禪定引領智慧,智慧跟禪定同步進行,這三條路線中,智慧引領禪定是速度最快的。正等正覺的佛陀也分為三類:智慧型的佛陀,信仰型的佛陀,精進型的佛陀。在這三種佛陀中,智慧型的佛陀證悟是最快的。為什麼?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抵達純淨無染,是因為智慧。

智慧引領禪定也就是去發展覺性,這條線路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可以做得到的,是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的。我們的心是非常散亂的,如果我們想用禪定引領智慧,也許需要訓練很多世。但是這取決於每個人的根器與秉性。

如果誰閱讀過阿姜曼尊者或者阿姜曼尊者的弟子們的傳記,就會發現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先訓練禪定,然後再去開發智慧。他們走的是以禪定引領智慧這條路線。在阿姜曼尊者的弟子中,真正以智慧來引領禪定的高僧大德是沒有幾個的,可以數得清。

但是無論怎麼樣,到了今天真的證明:無論是哪條線路,同樣都可行。但是我們一定要自己去衡量我們自己適合什麼。這也屬於智慧。

—個沒有智慧的人甚麼都不知道,先做了再說,這樣就會慢一點。但是同樣也有機會達成,為什麼?因為他有那股衝勁,但是耗時也許會稍微長一點。這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智慧是多還是少。就算智慧比較少,也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有鬥志。

要記住,我們真正要學的東西並不多。持戒。訓練覺性,身體動,覺知,心動,覺知,身體運動變化,不斷地去有覺性。在我們訓練覺性的時候,覺性就會越來越強大,禪定也會慢慢好起來,心力就會不斷增長。

接下來我們就去訓練另外一個工具,也就是訓練心安住。也就是修行某一種禪法,不斷地去及時地知道心的跑掉,這樣我們就會不時地獲得心安住的狀態。直到心能夠牢牢地記得心迷失的狀態,那時候在我們沒有任何刻意的情況下,禪定就會自行生起,安住的狀態就會自行生起。

但是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必須訓練。我們每一天都要做固定形式的練習。固定形式的練習是為了訓練讓覺性能夠更加頻繁地生起、能夠更加強大,心安住的狀態越來越多。

其他的時間,我們就在這個世間繼續去打拼,在日常生活中去發展覺性。眼睛看到了圖像,心裡造作出什麼樣的感覺,我們就要及時地知道。耳朵聽到了聲音,心造作出苦、樂、好、壞,它造作了之後,我們才去知道、去感覺到。

鼻子聞到了氣味,有時候是香的氣味,有時候是不香的氣味,有時候是滿意的氣味,有時候是不滿意的氣味。當鼻子聞到了氣味,心造作出了好、壞、苦、樂之後,我們才去及時地知道。

我們想去哪裡吃好吃的,就去那裡吃。當我們的舌頭嚐到味道之後,心裡造作出了感覺,感覺造作出來之後,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或者我們去到某個地方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接觸到外界,有的地方熱,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溫暖,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軟。當我們的身體接觸外界之後,心裡造作出了感覺,感覺生起來之後,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心必須要想。有時候心會想好的,有時候心會想壞的。想了之後,有很多感覺就會生起,當感覺生起了之後,我們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

我們並不去逃避接觸所緣。發展覺性,訓練心安住,然後在日常生活中發展覺性,到社會上去繼續戰鬥。去到哪裡都能修行。就算去到並不安全、並不安寧的地方,我們依然可以修行。

簡單!

有人搖頭。

隆布敦長老是怎麼說的?修行並不難,難僅僅是對於那些不修行的人而言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其中的訣竅,就會很難。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訣竅,就不難了。

教給大家的法是有憑有據的,它們都是直來直去的,清楚無誤地說明了做什麼是為了什麼。而且也說過了,並不是必須只能是這一條路。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地確認我們自己究竟適合哪條路,而且要堅定地走在那條路上,而不是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走這條路,一會兒換那條路——這樣的人進步會很慢。

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有意義,什麼是有對自己有利的,什麼東西適合自己,而且不忘記那些對自己有利的、適合自己的,持續地落實下去。如果你能這樣做到,保證不會慢。

要不要戰鬥?這樣才稍微好一點。

時間差不多了,在我們回去睡覺之前,請大家坐著發展覺性。

觀的方式有很多種,誰擅長觀身體的行住坐臥,那就以輕鬆自在的心想到身體,當想到身體的時候,身體就會呈現。但如果我們覺知的力度太強,就會變成心緊抓身體,這時候要及時地知道心緊盯身體了。一會兒之後,心就會跑去想,被我們感覺的身體就會突然之間消失,因為心已經迷失去想了,這時候我們也要及時地知道。

誰如果擅長觀身體呼氣、吸氣,在我們坐著的時候,身體本身已經在呼吸了,我們並不去改造呼吸,我們只是做回一個平常普通的人。在我們呼吸的時候,身體是有一些起伏的,其實我們本身就已經可以感覺到呼吸帶來的一些身體的起伏了。

如果想覺知得更清楚一些,就會變成緊盯呼吸的身體,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及時地知道當下這一刻心有在緊盯呼吸的身體。一會兒之後又會再次迷失,要及時地知道心又迷失去想了。其中的原理是什麼?也就是要及時地知道心跑過去緊盯了,要及時地去知道心迷失去想了。

好,差不多了。明天早上來教室的時間依然是6:30,然後我們會一起去行腳。行完腳之後,老師依然會給大家做一個很短的開示。

大家看起來已經進步了,有提高。

感覺到了嗎?讓大家坐著來修禪定是一種情況,讓大家坐著來發展覺性又是另外一種狀況。因此,坐著來發展覺性會更容易一些,然後我們會自然獲得禪定。

就是這些。

【完】


法音錄聲明:

文章轉錄自微信公眾號「禪窗」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便於閱讀且符合書面表達,我們對其進行了後期編輯校對,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準確性未得到確認,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完全歸責於整理者,望讀者知悉與明辨,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