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巴山
2019年3月14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有在打壓自己嗎?看得出來嗎?誰如果在打壓自己,心就是不動的,而且有重量。有誰看得出來?(學員舉手)沒幾個人嗎?把手舉得高一點。現在可以把手放下了。
剛剛行腳感覺怎麼樣?有在覺知自己嗎?看到心跑去想了嗎?有誰沒有看到心跑去想?沒有嗎?真不錯。看到幾次呢?出去一個小時,看到幾次心跑掉呢?一次嗎?(學員:一百次)看到一百次,不錯。看到心迷失去想,看到得越多越好,心如果靜止不動,這樣不好。
迷失去想的那一刻就是心走神了,因為身體是怎麼樣的、心是怎麼樣的,在那一刻我們已經忘記了。但我們修行不是為了一直不斷地覺知自己,如果我們一直不斷地覺知自己,那又錯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一直在呵護、在緊盯,心就會緊緊的,會不舒服。對這個原則,大家有沒有認識得更清楚一點?
記住,要給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但給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不是為了強迫心和它在一起,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快地看到心迷失去想了。「臨時的家」一定要是讓心很舒服的。如果我們一直在打壓自己、強迫自己,心很憋悶,這樣修行就會很難。
剛剛誰看到自己走神去想了?請舉手。(學員舉手)不錯,不錯。(老師鼓掌)誰沒有看到心迷失去想?有懷疑嗎?懷疑時已經迷失去想了。一定是先迷失去想了,然後才生起了懷疑。
心迷失不只是迷失去想,心會迷失到六個根門。
迷失去看
有迷失去看嗎?如果沒有就壞了。大家看(大廳)兩邊的花,它們一樣嗎?那邊的花串上方有紫色的花,看到了嗎?心跑去盯著看的時候,已經忘了自己。感覺到了嗎?這就是迷失去看。
當迷失去看時,身體是怎麼樣的,心是怎麼樣的,已經完全忘記了,感覺到了嗎?所以迷失就是一個障礙,障礙我們來學習自己。吃飯時聊天,好玩嗎?還是沒有聊天,(心)和自己在一起?(學員回答)那有什麼好玩的?(學員回答)
迷失去聽
剛剛多數人都迷失去聽她說話了,忘了自己。感覺得到嗎?剛剛那一刻就是迷失去聽,自己的身和心是怎麼樣的都忘了。
迷失去聞
中國的年輕女生擦粉嗎?香嗎?類似於香粉、香水,香嗎?誰擦了?擦香水或精油,精油也是有香味的。(老師舉起手中的精油)有去賣香水或賣精油的地方試用過嗎?買之前會先試一下,先聞一下味道,對吧?你嗅味道時,對味道感興趣,也是忘了自己的身和心。
感覺到了嗎?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有味道的。自己感覺得到嗎?早上起來還沒洗澡時,是怎麼樣的呢?香嗎?現在洗過澡了嗎?誰洗過澡了,舉一下手。洗完澡後和沒洗澡前味道一樣嗎?相信嗎?左手和右手的味道是不同的。試一下,聞一下!
這稱之為「迷失去聞」了。身是怎樣的不知道,心是怎樣的也不知道。
迷失去嚐
我們生命中不只是這些味道,還有非常多的味道。食物的味道也一樣。有人做飯時會先嚐味道,對嗎?有嚐過嗎,還是隨便給家人吃什麼都行?我們要先嚐一下是否好吃,對嗎?當嚐味道時,我們不知道身體是怎樣的、心是怎樣的,那時稱為「心迷失到味道裡去了」。
現在對心迷失到六個根門去,有沒有更明白一點?
迷失去想
我們迷失得最多的是迷失去哪裡呢?(學員回答:迷失去想)對,是迷失去想。是真的看到還是思維出來的?是自己真的知道,還是通過聞、思獲得的?是通過閱讀和聽聞獲得的嗎?(學員回答)確定嗎?
對,跑去想是生起得最多的。所以我們要選擇那些生起得最頻繁的來訓練。選擇觀察生起得最頻繁的,訓練起來就最簡單。
比如跑去聞氣味、跑去嚐味道生起的次數,跟迷失去想比起來要少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去看心迷失去想的原因。
又跑去想了嗎?誰看到了?(學員舉手)不錯。迷失來看老師了嗎?誰看到自己剛剛迷失來看老師了?(學員舉手)不錯,可以去睡覺了。這個很重要,認識到迷失很重要。
聽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整個生命一直都是在迷失的,世間的人就是這樣。
(學員:想了一剎那也是迷失,而不是想了很久才叫迷失,對嗎?)
對,哪怕迷失去想一剎那,也是迷失。但我們要過很久才知道自己迷失了,有時要想好幾個回合才知道自己迷失了,很多人從早到晚只迷失一次。真的,一天只迷失一次,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著只迷失一次,加起來就是一次,因為他的迷失從沒間斷過。
所以一定要把迷失切斷,不斷地把它切斷。迷失很長,但如果我們覺性生起,就相當於把很長的迷失切成一段一段的。覺性生起得越頻繁越好。
當我們醒來一次,就會更加神清氣爽,心就會有快樂。所以老師早上跟大家說,其實每個人都一直在做夢。迷失去想,但自己沒看到,就相當於在做夢。看得出來嗎?這一點明白嗎?睡著的人看起來會可愛嗎?當我們睡著做夢時,我們是什麼樣的?(老師演示流口水的樣子)
看到過有人邊走邊打電話嗎?不斷地打電話,非常忘我地打電話(老師演示)。在那一刻,他就是在做夢、在迷失。我們看到那些打電話的人一會兒不斷地點頭,一會兒站起來手舞足蹈。他們看起來像瘋子嗎?這樣可愛嗎?我們曾經那樣做過嗎?
想變得可愛嗎?想要可愛,就一定要不斷地醒過來,別讓自己迷失太久。一旦意識到自己迷失了,那個剎那就會光明起來。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心變得輕盈了,很舒服。這就稱為「醒過來」。
但醒了不久,我們又會再次睡著。這樣講明白嗎?很好!當笑的時候我們很舒服,而且我們有覺知到,這稱為「有在覺知自己」。這樣講明白嗎?
(學員提問:覺知自己算不算一個境界?)
對。迷失了,知道,然後知道了,也知道,因為它們發生在不同的時刻,明白嗎?老師早上講到每顆心都生了就滅,所以醒來的心,知道的心也是一剎那的。後面的一顆心生起,知道剛才的那顆心是知道的。
迷失去想了,看得出來嗎?沒轍了,讓老師休息一下。
剛剛大家迷失來看老師,然後迷失去想了,看得到嗎?老師是教大家去觀,但在現實生活中,是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學習的。怎麼做才可以常常看到呢?就是要多多地去覺知,最好讓心可以多多地記得。
所以,各種各樣的境界生起,心多多地去記得這些境界,覺性就會多多地生起。感覺到了嗎?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是非常舒服的。這樣的感覺,有誰感覺得到?不錯。誰感覺不到?
聽說過一句話嗎?眾生都是隨業流轉的。
迷失去想了,心就會有沉重感,感覺得到嗎?一旦意識到跑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