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如果心對了,開發智慧則無需耗時太久

阿姜巴山

2019年3月9日|第十一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聽錄整理|法音錄



禮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家好!哎,疲憊還沒有消退呢!

舊生們感覺到了嗎?我們在吃飯之前聽到的法依然還是那副舊面孔,可是我們對法的領悟有所增長。因此,法,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去聽,這樣的話,我們對法的領悟就會隨著我們心靈品質的提高而增長。

這樣的法,看起來好像是非常基礎的內容,但是對於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很實用。但也許在不久之後,我們就又會把它忘得一干二淨。舊生們觀察到了嗎?它就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來仔細地分析一下這個世間最偉大的人,也就是我們的世尊,我們的佛陀。當他還只是一位菩薩的時候,他不停地去累積波羅蜜,不停地去修行,而且他的修行已經來到非常棒的程度,已經來到了行捨智。在他遇到巴利文名為「提邦觀」,也就是給他授記的古佛的那一世,他的波羅蜜對於證悟阿羅漢來說已經徹底圓滿了。但由於他的無限慈悲,他發願有一天可以來救渡所有眾生,所以那一世他的發願是無限偉大的,大過於只是成為阿羅漢。

他那一世的波羅蜜已經圓滿到當下就可以證悟阿羅漢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的心已經完全契入到中道,已經來到了行捨智,開發智慧已經是極其游刃有餘了。但是在得到古佛授記之後,他為了累積成佛的波羅蜜所用的時間是四大阿僧祇劫加十萬大劫,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的心仍會不時地忘記心契入中道的狀態。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就算是在最後一世,他要想真正能找到中道,也是花了六年的時間出家,最後才真的能夠契入中道。最後一世他出生為王子,生活在王宮裡,在整個29年的時間裡,他一直迷失在五功德的那些所緣裡,那時他契入的是迷失的極端。但在出家修行之後,他最開始是跟兩位隱士學習,之後又花了5年多的時間讓自己的身心受苦。在那段時間裡,其實他契入的是打壓的極端。

因此,如果我們今天下午聽完之後感覺自己已經明白,已經有所領悟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我們就把它徹底忘掉了,還給了老師,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接下來時間裡,菩薩仔細地審思:太鬆了不行,太緊了也不行。當他真正領悟到中道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悟道成佛了。

因此,只要心對了,開發智慧就無需花很久的時間。為什麼有些修行人開發智慧花了非常久的時間?那是因為他們的心本身並不正確。因此,今天下午所教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一門功課。

如果我們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去修行一種禪法,然後及時地不斷地去觀察心,就會獲得一顆好品質的心。這樣的心具備非常多特質,它會是什麼樣的?非常輕鬆、舒坦,柔軟,靈活;可以變化;它不會被貪瞋痴控制;它會老老實實地去捕捉所緣,不會去選擇只覺知某一部分所緣,而刻意地不去覺知另一部分所緣;心隨時準備好去工作,不會懶惰。

事實上,一顆好的,適合修行、適合開發智慧的心,必須具備所有這些特質。在我們不斷地及時地知道心的時候,在心迷失的時候,我們及時地知道,就會獲得這樣的正確的心那麼一瞬間。這就是正確的禪定。

在修行的時候,如果我們去打壓心,我們的心就不會具備這些好的特質。那些喜歡打壓自己的心,喜歡緊盯心的人,他們的心是什麼樣子的?心就會沉重、憋悶;心會沒有變化、不動盪,是靜止不動的;心會懶惰;心會昏昏沉沉的;心會僵硬;心會堅硬。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檢查自己的心絕大部分時間處在什麼樣的狀態。如果在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心一直處在緊繃、憋悶、僵硬、呆滯的狀態,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已經有在打壓自己了。

它難在哪裡,知道嗎?心僵硬卻不知道,心昏沉也不知道,誤以為心很寧靜。這就是老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為什麼?假設我們已經憋悶到它成為我們的一種常態了,我們是不會感覺到自己憋悶的。這時候明眼善知識就會指出我們的狀態——這是緊盯、這是憋悶、這是呆滯,這就會讓我們的修行變得更容易一些。所以佛陀才會在經典裡開示:一個好的明眼善知識是我們修行生活的全部。在經典裡稱為:善知識是滿梵行。

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難點在於我們並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明眼善知。在佛陀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因為佛陀會為大家指出來。佛陀會直接去驗證、去指出這位是阿羅漢,這位是三果聖者,這位具備這樣的品質、那樣的美德——有佛陀來為大家證明。但是現在這個時代,沒有,那要怎麼辦,知道嗎?曾經聽說過嗎?一切眾生都是隨業流轉的。因此,我們就會發現對修行感興趣的人,有的會去這個道場,有的會去那個道場,有的會去另外的道場或者到這裡來學習——這裡的教導也有可能不對。

因此,在學法修行的時候,非常必要的一點就是同時要對經典有所了解。比如我們聽老師講了之後,知道好的心是這樣的狀態,適合開發智慧的心是這樣的一些狀態,有這樣的一些特質;而不適合開發智慧的心具備這樣的一些特質。那並不是屬於我們的智慧,而是老師的智慧。那對我們而言就屬於經典、屬於理論的學習。

我們來學習,就一定要先去學理論,讓自己先明白。在沒有老師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在沒有老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去自我審查、去觀察。這在經典裡稱為如理正思維。如理正思維就是把自己身上呈現的那些修行的境界和狀態跟教導去作對照,並不是一直處在思維和分析的狀態,而是好好去體會、去修行,然後把自己修行出現的境界和狀態去跟老師們所開示的那些理論作對照。

佛陀曾經開示過:明眼的善知識是我們修行的全部。在另外一次,佛陀同樣開示道:如理正思維是修行的全部。我們大家相距很遠,也不知道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明眼善知識,我們需要更多地仰賴的是什麼?是如理正思維。比如來參加禪修,我們都要滿足一些報名條件,比如一定要看過以往的視頻,或聽過以往的音頻。

修行了之後,我們一定要懂得把自己的那些境界和狀態去跟老師們的開示和教導對照,看看自己的修行是否已經走上了正確的軌道。比如老師開示道:我們修行不要去追求靜止不動的狀態,但如果修行了之後,我們的心一直處在靜止不動的狀態,就說明我們已經修錯了。如果修行了之後,我們無時無刻不帶有覺性,一直都是保持覺知的,這說明什麼?說明不對。為什麼?因為真正的教導是要常常地有覺性,要常常地保持覺知,而不是無時無刻不保持覺性。

相信嗎?我們在一次聽法的時候,真正明白和領會的不到幾句話。至於其他剩餘的,我們以為自己明白了,事實上根本沒明白。舊生對這方面的理解會更清楚,以為自己明白了,可是修行下去,直到有一天才明白:曾經以為自己明白了,事實上根本不明白。以前的明白同樣也對,就是因為過去的那份理解和領悟,才導致今天的理解跟領悟更多了。這就是法的神奇之處。

同樣的法,聽眾的心靈品質不同,領會就不同。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明白,但每一個人的明白是有層次的差別的。真正正確的方法就是:一邊聽法,一邊不斷地持之以恆地去用功修行,然後再聽法,再去觀察和體會。這樣的話,就算錯也不會錯得太久。

心在沒有打壓的情況下跟自己在一起,但是它並不會一直跟自己在一起,一會兒迷失,一會兒又開始覺知了。一會兒會看到心迷失去想;在某些片段,能夠感覺到心跑過去聽了;在某些片段,能夠感覺到心跑過去看老師了。在某些片段,什麼也不知道,那是什麼?那就是迷失了,沒有覺性。

我們要想真的能夠修行,一定要真的看到那些境界或狀態。一旦及時地知道心迷失去想了,心又會再一次片刻地保持覺知、覺醒、喜悅的狀態,但是很快又迷失了。

如果我們一直處在迷失的狀態,能夠看到這些境界嗎?看不到。如果我們一直處在打壓的狀態,能夠看到心的這些運作和變化嗎?看不到。

—旦我們及時地知道心跑去想了,心就會亮堂起來,就會光明,感覺到了嗎?然後又迷失去想了。

錯了嗎?沒有錯。看到了嗎?心要迷失,我們也阻止不了。它會生起覺性嗎?它會覺知自己嗎?我們也掌控不了。一定要真的這樣去看見、這樣去體會,心才會自己真的明白和領悟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法掌控的,我們操控不了。如果僅僅只是一直處在思維和分析的狀態,是永遠不可能明白的,一定要真的看到那些境界或狀態。

去思維和分析,讓自己對法有一些明白和領悟,根本比不過心真的去看到那些境界或狀態。在我們迷失去想、去分析思維法的時候,那一刻是什麼?那一刻就是心散亂,迷失去思維法了,那一刻已經迷失了。因此,真正的法是無法透過思維和分析來學習的。在起步階段,我們需要透過自己的思維、分析去對法的核心和原則有所領悟,但那並不是對法真正的領悟。

當下這一刻心寧靜,要知道心寧靜。寧靜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什麼東西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那個事物就不是我。

我們迷失去思維、去分析、去想的法的內容並不重要。為什麼?因為已經告訴大家了,我們迷失去思維、分析法,那是散亂。

大家有收穫嗎?有沒有誰覺得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東西,有嗎?根本沒有人舉手,為什麼老師會獲得這樣的成功和成效?

慢慢地去學,慢慢地去聽。對於新生,我們是無法了解全部的。我們有時會對這一點有所明白,有時會對那個部分有所明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整個修行的狀況就會越來越清楚,對這條路線就會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清晰。舊生也是一樣的。

—定要像這樣去看到那個事實跟實相。什麼都行,有覺性去看見它們,要去及時地捕捉到它們。

—定要想!如果不想的話,那就變成了枯木石頭。但是迷失去想了,要及時地知道,而不是迷失非常久,就好像一整夜一直處在做夢的狀態。有開始明白嗎?我們平常一直處在做夢的狀態,我們的常態就是一直處在睡著的狀態。

好玩嗎?說明什麼,知道嗎?說明我們在座的200個人中,有非常多的人有真的去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就是修行一種禪法,然後去及時地知道心,因此大家才會很容易擁有知者、觀者的心。

一定要想,想了要去知道。

哪一點是法,知道嗎?是在我們看到那個境界的時候,而不是聽到老師所講的內容。因此要記住,學法修行是無法透過思維來學的,是無法透過聆聽來學的。

好幾個人睡著了。但是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可以跟得上,所以法就不停地在往前走。

好,差不多了。明天出發的時間非常早,知道了嗎?為什麼現在的法非常悲傷?就因為明天要早起了。大家從那麼遠的地方飛過來,只是起床時間稍微早那麼一點點,就顯得非常悲傷了。看到了嗎?善法從來沒有永恆不變過。

什麼都行,不停地去覺知,不停地去看見,不停地有覺性。直到有一天明白所有的境界都是無法掌控的,每一個境界都來了就走,不是我。

今天聽了兩個回合的法,不包括在寺廟的聽法。今天下午那個板塊是帶領大家去學習心學,讓大家的心可以獲得短暫的知者、觀者的狀態。第二個回合是對心學做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講述真正適合開發智慧的心都具備哪些特質,而且進一步解釋了不適合開發智慧的心是什麼樣的狀態,然後帶領大家去看那些實相和事實——是通過我們自己去看到那些境界或狀態。

如果誰在那一刻能夠看到那個境界,那時得到的就是覺性。如果誰看到那個境界之後,能夠從三法印的角度去看,比如看到它們來了就走、生了就滅,在那一刻就有在開發智慧。或者是有這樣的一份領悟真的在心裡生起:它是要迷失還是要覺知,它是要去聽還是要去看,是無法掌控的,是我們操控不了的,它們是無我的。這是從「無我」的角度在開發智慧。

因此,它真正的核心在於什麼,知道嗎?一定要先看到那些境界或狀態。只有先看到了境界,接下來才可能過渡到真的看到那個境界或狀態的三法印。為什麼?因為真正的三法印就是那些境界和狀態所呈現出來的,對嗎?

已經結束了。已經學習了心學,已經獲得了正確的心,然後又來到慧學,有開發智慧。那不就完了嗎?可以回家了。

大家心的整體品質是有在進步、有在提高的,法也會隨著我們心靈品質的不同而不同。

【完】


法音錄聲明:

文章轉錄自微信公眾號「禪窗」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便於閱讀且符合書面表達,我們對其進行了後期編輯校對,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審校,準確性未得到確認,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完全歸責於整理者,望讀者知悉與明辨,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音頻來源:禪窗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