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式球譯
十五.大因緣經
1.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盧國劍磨瑟曇鎮。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緣起的表面和內涵那樣深,但在我看來卻是那樣淺。”
“阿難,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阿難,緣起的表面和內涵都是很深的。眾生因為不覺悟、不洞悉這個法義,就像一個打結的繩球、一個鳥巢、一堆纏繞的蘆葦草那樣在世間糾纏不清,因此不能超脫輪迴,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2. “阿難,當被問到:‘老死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老死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老死?’
“應說:‘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阿難,當被問到:‘生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生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生?’
“應說:‘以有為條件而有生。’
“阿難,當被問到:‘有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有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有?’
“應說:‘以取為條件而有有。’
“阿難,當被問到:‘取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取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取?’
“應說:‘以愛為條件而有取。’
“阿難,當被問到:‘愛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愛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愛?’
“應說:‘以受為條件而有愛。’
“阿難,當被問到:‘受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受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受?’
“應說:‘以觸為條件而有受。’
“阿難,當被問到:‘觸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觸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觸?’
“應說:‘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觸。’
“阿難,當被問到:‘名色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名色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名色?’
“應說:‘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
“阿難,當被問到:‘識是否有原因而有的?’
“應說:‘識是有原因而有的。’
“如果再問:‘以什麼為條件而有識?’
“應說:‘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
3. “阿難,就是這樣,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識,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愛為條件而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及有憂、悲、苦、惱、哀的產生。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集起。
4. “阿難,這裏說,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生,不生於天神、不成為天神,不生於乾達婆、不成為乾達婆,不生於夜叉、不成為夜叉,不生於非人、不成為非人,不生於人、不成為人,不生於四足動物、不成為四足動物,不生於鳥類、不成為鳥類,不生於爬蟲類、不成為爬蟲類──如果不生於任何眾生之中、不成為任何眾生,息滅生,會不會有老死出現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老死是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緣、有它的集起、有它的條件的,這就是生了。
5. “阿難,這裏說,以有為條件而有生。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有,沒有欲有,沒有色有,沒有無色有──如果沒有任何有,息滅有,會不會有生出現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生是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緣、有它的集起、有它的條件的,這就是有了。
6. “阿難,這裏說,以取為條件而有有。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取,沒有欲取,沒有見取,沒有戒取,沒有我見取──如果沒有任何取,息滅取,會不會有有出現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有是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緣、有它的集起、有它的條件的,這就是取了。
7. “阿難,這裏說,以愛為條件而有取。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愛,沒有色愛,沒有聲愛,沒有香愛,沒有味愛,沒有觸愛,沒有法愛──如果沒有任何愛,息滅愛,會不會有取出現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取是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緣、有它的集起、有它的條件的,這就是愛了。
8. “阿難,這裏說,以受為條件而有愛。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受,沒有由眼觸所生的受,沒有由耳觸所生的受,沒有由鼻觸所生的受,沒有由舌觸所生的受,沒有由身觸所生的受,沒有由意觸所生的受──如果沒有任何受,息滅受,會不會有愛出現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愛是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緣、有它的集起、有它的條件的,這就是受了。
9. “阿難,就是這樣,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愛為條件而有尋求,以尋求為條件而有所得,以所得為條件而有區別心,以區別心為條件而有貪欲,以貪欲為條件而有愛著,以愛著為條件而有執取,以執取為條件而有吝嗇,以吝嗇為條件而有防範。以防範為原因,便會有手拿棒杖、手拿武器、爭吵、爭罵、爭執、不和、兩舌、妄語等各種惡不善法產生。
10. “阿難,這裏說,以防範為原因,便會有手拿棒杖、手拿武器、爭吵、爭罵、爭執、不和、兩舌、妄語等各種惡不善法產生。
“阿難,應這樣來理解這個義理:阿難,如果沒有任何類別、任何形式的防範,如果沒有任何防範,息滅防範,會不會有手拿棒杖、手拿武器、爭吵、爭罵、爭執、不和、兩舌、妄語等各種惡不善法產生呢?”
“大德,不會。”
“阿難,因此,手拿棒杖、手拿武器、爭吵、爭罵、爭執、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