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A 法談摘錄|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2017年8月19日A|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法談摘錄一
00:56~01:53

世間的智慧和法上的智慧是不同的。

世間的智慧,並不能令我們離苦,只是幫助我們舒服地活著而已。有的人過於聰明,但沒有戒,沒有法,並不會真正的快樂。

學習法而獲得的智慧,會令心變得非常安穩。不停訓練下去,生命就會非常圓滿,充滿快樂。無論貧窮或是富有,都會有快樂。無論生命中發生什麼,都依然可以有快樂。

法談摘錄二
 06:12~06:48

觀察到了嗎?我們會有一個感覺——
有一個「我」在裡面。

現在的我和小時候的我,是同樣的我。我們的臉一直在變化,但我們認為心還是原來的心。今年的心,明年的心,下一世的心,我們認為是同樣的一顆心。

認為這顆心是永恆的,這顆心是我
——這正是所有邪見的源頭。

法談摘錄三
10:45~11:30

我們進一步修行,就會進一步照見——
心也不是「我」。

為什麼?
因為心也是被覺知的對象。

好的心能感覺到嗎?壞的心能感覺到嗎?快樂的心、痛苦的心,能感覺到嗎?

看的心,能知道嗎?聽的心、聞的心、嘗的心、觸的心、想的心……這些全都能被我們覺知——心,同樣也是被覺知的對象。

最後就會照見——
心不是「我」,心也是被覺知的對象。

真正的「我」並不存在,
「我」僅僅是一種錯覺。

一旦照見心不是「我」,
世間所有的一切就再也不是「我」了。

法談摘錄四
18:14~19:34

心,
是覺知者,
沒有任何形象。

事實上,
心就是感知本身。

感知到眼根,稱之為眼識;
聽到聲音,屬於耳識;
感知到心裡所想的內容,屬於意識。

真正的心,
無形無相。

心,
僅僅只是一種感知。

就好像苦、樂不是「我」,
它只是一種感覺。

好、壞、貪、嗔、痴,
也不是「我」,也是心裡的一種感覺。

真正的心,是一種感知,
不是人,不是我,不是眾生,
它是對所緣的感知。

感知眼根的所緣,
稱為眼識,或是眼方面的心;
感知「眼、耳、鼻、舌、身、心」,
分別稱為眼識、耳識、鼻識……意識等。

如果我們去觀,就會發現:
那個感知——也不是「我」。


法談摘錄五
27:30~28:41

何時照見——心不是「我」,
整個世間就再也不是「我」了。

何時照見——心即是苦,
整個世間就全是苦了。

心就會放下心,
就會抵達涅槃。

通過修行,照見——
身是苦,心是苦,

並非是以負面的角度
去看待世間。

事實上,
身和心本身就是苦,
只是愚痴者看不見而已。

一旦照見,
心就會放下心,
就能接觸到最無窮無盡的快樂
——涅槃。

這樣的快樂
不是某一個層次的快樂,
或是某種構建出來的快樂。

涅槃——
是「望」的止息;
是「想要」的止息;
是「造作」的止息。

慾望的止息,稱為「離」。
造作的止息,稱為「無為」。
這些都是涅槃的名字。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文字來源:www.ganluyu.org

完整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