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微法談
編譯|禪窗
1
諸法之根源是「如理正思維」, 即善巧地自我審查: 未曾有過覺性,如何做將會生起覺性? 未曾有過戒,如何做將會有戒? 未曾有過禪定,如何做將會生起禪定? 未曾有過智慧,如何做將會生起智慧? 至於「解脫」,那是水到渠成的。 當戒、禪定、智慧圓滿後, 「解脫」將不請自來。 沒有誰能指揮心證悟道與果, 心會自行證悟。
2015年5月3日
00:10:58~00:11:40
2
持續覺知身、感覺心,不斷這樣覺知, 直至獲得初級的洞見: 此身非「我」,此心非「我」—— 僅僅只是一種見解看法而已。 因此,初果須陀洹道 是透過見解看法而生起的。 初果根除的結縛有: 身見結、疑結與戒禁取結。 此三結,正是透過洞見實相而根除的。 實相就是:「我」不存在。 照見「我」不存在—— 沒有「我」在身心之中, 沒有「我」在身心之外, 於是斷除「身見結」; 從而清楚地明白實修的方法: 除了覺知此身此心之外,別無他法, 對此確信無疑,此為斷「疑結」。 這是通往純凈無染 與解脫自在的唯一之路, 絕對不可能有第二條存在。
2008年4月28日B
00:04:12~00:05:07
3
有人誤以為: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證悟每一個果位,苦就依次減少25%, 比如證悟初果須陀洹,苦就減少了25%。 事實是:證悟須陀洹之後, 粗重之苦幾乎殆盡,僅剩微細之苦; 尤其是證悟阿那含之後, 微細之苦也已日近黃昏, 約只剩5%而已,不會超過10%。 乍看起來,阿那含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 斷除五個結,但它們藏身於心的至深處, 而苦卻不會超過5%。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失地」在基礎階段就已被收復, 因為我們的心幾乎全是被粗重的煩惱習氣所掌控著的。
2008年4月28日B
00:06:27~00:07:17
4
依賴於對自身的覺知—— 心迷失了,知道,心在緊盯,知道, 從而得到「知者的心」。 然後透過「知者的心」 去觀身工作、觀心運作,持續不斷。 如果累了,就通過修習寧靜來獲得休息。 心力恢復之後, 繼續持續地觀身工作、觀心工作, 這樣持續用功,心於是會慢慢不斷提升, 直至某一天大徹大悟,它就會放下。 徹悟什麼? 徹悟「四聖諦」,而非其它, 徹悟所有的蘊界有的只是苦。 蘊界本身即苦,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 而不是曾經以為的「時苦時樂」。 如此照見,心就會慢慢放下, 心於是就會對所有一切保持中立。 因為不再有任何掙扎,於是放下, 一旦心不再掙扎,於是便不再造作。 一旦心不再造作,於是心就會看見「不造作」—— 其實就是照見涅槃。
2011年2月26日A
00:27:20~00:28:17
5
聖道生起時,心會進入禪定的, 但進入的是觀禪,而且入的是安止定—— 沒有任何刻意與強迫的前提下,心安住於心; 覺性在沒有絲毫刻意要覺知的前提下, 及時主動地捕捉到心; 在毫無刻意分析或思維情況下, 智慧領悟到心的實相。 一旦覺性、禪定、智慧 在同一瞬間自動運作於同一個點——心, 其實就是以禪定的力量, 於同一心識剎那將正向的法(即三十七道品)凝聚於心—— 「結」正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被根除的。
2012年8月24日B
00:19:26~00:20:02
6
「徹底止息」是高階的「涅槃」, 名為「無餘涅槃」。 還有另外一種涅槃—— 根除煩惱的涅槃,名叫「有餘涅槃」: 蘊還存在,但心已無煩惱習氣, 因此,心不再去抓取「蘊」。 這種涅槃並未到達滅苦的程度,但已離苦。 離苦與滅苦是有差異的。 離苦,是指心不執著名色,不執取身心, 不執著組合成「我」的蘊界。 一旦心不執著, 於是心與蘊徹底斷開,彼此毫無關聯。 好比水壺,如果我們用手去提著,就會酸,對嗎? 一旦我們能夠放下,水壺依舊是原來模樣, 但是因為沒有提起它,所以我們不會手酸。 這個蘊也是同樣的。 蘊本身就是苦, 但是我們並沒有去把它拿起來, 蘊依然有屬於蘊的苦, 但我們並沒有與蘊一起苦, 這稱之為我們「離苦」, 也就是心擺脫了蘊。 這就是「有餘涅槃」—— 仍然還有所殘留的涅槃,即尚有蘊殘存。
2010年11月14日
00:04:11~00:05:21
7
涅槃還有另外一種,即蘊止息的涅槃, 我們稱之為「般涅槃」、「無餘涅槃」—— 所有的蘊都徹底止息, 這個稱之為「滅苦」。 什麼時候滅蘊, 那個時候就稱之為「滅苦」; 什麼時候擺脫蘊, 那個時候就稱之為「離苦」, 擺脫蘊,即不執取蘊。
2010年11月14日
00:05:23~00:05:42
8
一旦沒有「欲望」, 涅槃就會在眼前呈現。 因為涅槃是「離欲」,即解脫於欲望。 沒有了「想要」,心就不會掙扎, 無掙扎,稱之為「無為」,即涅槃, 因此,我們稱呼涅槃為「無為」也可以的。 如果我們用功,有一天心就將會抵達「離欲」, 心不再抓取什麼,我們的心抵達「無為」—— 心不再掙扎、不再造作,擁有純純粹粹的快樂。 我們的心從對身心的執取中擺脫出來, 稱為「解脫」; 我們的心不再對世間有絲毫牽連, 稱為「無掛礙」。 這些全是涅槃的代名詞。 心抵達涅槃後,餘生只有快樂, 本自圓滿無缺。
2009年3月3日
00:35:39~00:36:23
9
「如何做才會生起涅槃?」 絕無可能,涅槃無生。 這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涅槃不生不滅, 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