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時,哪種業會先結果?|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法談摘錄

(10’20”~16’57”)

2020年12月12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臨死之前,是惡業現前還是善業現前?那不是「我」能選擇的,那是心自行做出的選擇,是由業報所裁決的。

首先,如果造過重業,它會先行結果。所謂重業,既包括大善業也包括大惡業。

善的重業是指,比如獲得禪那且定力不退,又或是證悟道與果——這些肯定最先結果,它們導致臨死時是帶著極大善心而去的。若是已達苦之終點的聖者,就更不必說其殊勝之處了。

五逆重罪則屬於不善的重業,也會先結果。如果尚未體證道果,但卻造過不善的重業,它便會先行結果。比如,弒父殺母這類惡業肯定先結果。而且弒父殺母的那一世無法證悟道果,因此在死亡時,不善的重業會先結果。比如阿闍世王,他曾殺害自己的父親,該惡業必然會先結果。

但如果沒有重業,那麼先結果的就是「慣行業」。比如,每一天見人都會暴力相加,那麼臨終所見的便全是不好的「幻相」,看到跟人追趕打鬥,或是被人反擊,於是下墮到地獄。

常常造的業行已經變成習慣,若無重業,這些「慣行業」便現前。假如我們每天都供養托缽的僧人,不一定是多麼貴重的供品,而是雖窮,可是每天都培植少許功德。即使沒什麼東西可以佈施給人,也會佈施給動物,把剩菜剩飯分給它們吃。每一天堅持讓心是善的、沒有自私自利,那麼在臨終時,曾經習慣的「業」便會結果。

又比如,每次喝酒都讓手下去殺雞,也是天天堅持這麼做,臨終就會看到「雞」的「幻相」……那些我們一再、一再重復的業行,那些已經變成習慣的業行,它們將會結果。

另一個結果的業是「臨終業」——那是瀕死之時所造的業,類似於「機動性」的部分。比如,我們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功德,但是臨終時剛好看到出家人……

經典記載,有一位名為馬塔昆迪(耳垂沒有紋路)的男子,他的父母十分吝嗇,即使生病了也不看醫生因為害怕花錢。當兒子病重、全身冷得發抖時,父母把他帶到門外、躺下,曬太陽。

佛陀以遍知之智了解到他是可被度化的對象,因此站在他家門口。那時馬塔昆迪面朝大門躺著,所以看不見站在路邊的佛陀,於是,佛陀向他散發光明,他這才回頭看到佛陀,並且心生法喜,然後,他帶著這樣的心境死去。由於這是臨終之前的善業,導致他去往善道,投生成為天神。

但是,如果臨終接觸到「不善」的境界,比如病情加重而生氣了,那麼即便一生行善,但只要那一刻被瞋怒控制,也會先下墮到惡道。

再剩下的就是其餘力道羸弱之業。如果沒有其他的業將要結果,它才會結果。那是一些微小的、不是刻意製造的業,比如,走路不小心踩死螞蟻,這類業並不充分,其缺少非常重要的因素:動機。如果沒有其他的惡業與善業現前,這類業才會結果。

萬不可疏忽大意,必須隨時準備好,讓自己的訓練來到極嫻熟的程度:訓練去分離蘊、界:身,屬於身的部分;病痛,屬於病痛的部分;心內的感覺,屬於心內的感覺……

比如,病痛在身體上,但是心擔驚受怕,這些壓力和擔憂不是身體也不是病痛,(甚至)也不是心——因為心是知道壓力與擔憂的「人」(心是「能知」)。

如果將分離蘊界訓練得非常嫻熟,那是極為了不起的(成果),因為具備了來生逃離惡道的可能性。

當然,只能保證逃一世,因為再下一世或許就忘了。所以,我們必須讓心習慣「修行」。天天練習,即使今生沒有體證道果,但是在來生,曾經訓練過的就很容易捲土重來。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

微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