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四資具|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1年08月01日|泰國解脫園寺

09:21~25:47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心的食物——功德

為了生存,
身有四種資具(衣、食、住、藥);
心亦需要四種資具。

心的食物——即功德,
如果心有功德,就會有快樂,
功德為我們的心帶來快樂,心會有快樂。

如果我們能做些什麼善事,那就去做吧!
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去做。
我們行善造福,那即是滋養心的食糧,
讓它不至於枯萎和死亡,
如此,心就會十分滋潤、愉悅。

具有功德的心,那是有快樂的,
因為功德的名稱即是「快樂」。

若心僅有惡業,即是心缺少食物;
若心具有功德、做功德,
心就獲得好的食物,
便能滋養我們的心。

隆布敦長老開示:
所有的功德,有機會就去做,
機會過去了,忽略也沒有關係,
不必刻意尋找,以致心急如焚。
若焦急地做功德,那便沒有功德,
那是帶著貪心、迷失在做,
做了之後,希求得此獲彼,
心並不滿足、不愉悅。

(比如)做功德之後,
希望可以中彩票,希求得此獲彼。
有時我們聽到傳聞,
有些女人摘下戒指供養舍利,
希望自己可以獲得好的配偶,
由於她的心是善的,這福報也現前了。
但並沒有讓大家這麼做,
若這麼做而期待結果,
不太可能得到什麼結果的。

真正具有功德的心,
它自身是帶著快樂的,
這即是以食物滋養心。

僧人也做(功德),
僧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功德,
有多餘的食物,就分享給他人或動物。
有些人供養資金,不怎麼用,
便用於幫助社會。

比如:隆波也做(功德),
此寺廟的僧人也常常幫忙做,
捐助這間醫院、那間醫院、
這個基金會、那個基金會……
若有多餘的物品,也會派送出去幫忙。

上個星期,隆波與阿姜宋彩尊者、
麥琪媽媽,還有一些居士們,
捐助水給予方艙醫院,捐了八千四百瓶,
大家隨喜(anumodana)吧!
若大家隨喜,也能獲得功德,
源於隨喜而獲得功德。

當我們憶起功德,感覺到了嗎?
我們的心就會十分滋潤,
那就是給予心的食物。

大家聽到隆波做此功德,
讓大家來隨喜功德。
「隨喜」亦是一種功德,(福業)共有十種。
隨喜功德,我們的心會亮堂、滋潤,有快樂,
如同進食了一般,那是功德。

「功德」屬於心的食物,
「物質」則屬於身的食物。

心的衣服——戒

身體需要什麼?
身體需要衣服。
心也有衣服,「戒」是心的衣服,
我們穿此衣服,
是為了不用在任何人面前感到羞愧。
我們穿衣服,則不用在任何人面前覺得羞愧,
但有些人臉皮厚,不怕裸體的。

心的衣服即是「戒」,
若我們的戒好,就如我們穿著得體,
我們進入社會時,
就會雄赳赳、氣昂昂的。
無戒之人,那是厚臉皮,
若出家人無戒,
那就稱為「無羞愧心之人」(alajji),
沒有慚愧心。

戒可以遮蔽令我們羞愧的部分,
其實即是「心的衣服」,
因此,我們要持戒,
否則,我們如同那些餓鬼一般,
赤裸裸地走來走去,
不敢見到太陽,不敢見到天神,
無戒、無法之人,
如同裸體之人行走於市集之中。

大家修行,若獲得天眼通,
我們就會看到那些鬼,
他們無衣遮體,極為欠缺。
有些鬼根本沒有衣服,
有些鬼僅剩一丁點布。
我們不必讓自己變成那般模樣,
必須有戒,那即是為心穿上了衣服。
我們的心不用羞愧、不用慚愧,
即使遇見高僧大德,也不必羞愧,
因為我們有戒。

比如:出家人有戒,
若不好的出家人不持戒,
那稱之為「無羞愧心之人」,
巴利文稱之為「alajji」,
「alajji」的意思即是「無羞愧心之人」,
破戒之人,亦是「alaj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