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2021年05月30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對法產生抗藥性,就得下重藥
23:14~27:47
給孤獨長者(Anāthapiṇḍika)、
毘舍佉(Vesākha)等,
他們見法極為容易。
有些人聽到讚頌佛陀的偈子,
就證悟初果了,
根本不知名色、不知毗缽舍那。
那是因為他的心聽到了法,
聽到了熱乎乎的法。
而大家呢?
大家的心類似於已產生抗藥性的病毒,
我們一出生就已經聽到法了,
比如:在泰國,
大家一直聽到僧人教法,
聽到此人教法、彼人教法,
已經聽到法了,
聽至心已經產生抗藥性。
因此,必須忍耐一些,
由於病毒已經產生抗藥性,
所以服藥得服得久一些,
得用更長的時間修行。
直到有一天,
心的力量足夠了,就會領悟,
做出決定,體證道果。
比如,大家一直聽聞,對嗎?
我們修行之後,(聽聞)——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
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
佛陀的時代,
僅僅只是聽聞這些內容,
由於他們不曾聽聞法,
一聽聞而頓悟的人很多,
但有些人並沒有頓悟,
這取決於個人。
我們已聽聞很久,
尤其是那些出過家的人,
早晚課誦時,就有這一篇內容,
聽了之後,沒什麼感覺,
心已對法頑固,已經免疫,
類似於對藥物產生抗藥性,
於是就必須服用更多的藥。
(譬如)下藥而病毒不會死,
因為已經產生抗藥性,
於是必須服用更強的藥,
而且更長時地服藥。
有些人會服用很強的藥,
有些人則很容易,
高僧大德教導念誦「佛陀、佛陀」,
他就念誦「佛陀」,不會想很多。
念誦「佛陀、佛陀……」,
心安住起來,
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
觀照蘊、界工作,
看到它們不是「我」,
有些人十分容易。
有些人則更為艱難,
心十分膨脹,
修持十三頭陀行,
那是強烈地在折磨煩惱習氣,
若想進食,僅是依照需要而進食,
不會追求於舒適及快樂。
有些人則不斷地行腳……
高僧大德們的分享,很值得聽,
比如,隆波蒲尊者曾經分享,
有一位出家師父,
他下定決心經行,
經行至足部已裂開,
裂開至最後走不動了,
於是他就爬,爬到手腳全都裂開,
最後躺著,站不起來了。
當他躺著時,左翻身、右翻身,
在他內心如此用心——
自己正在經行,
身體不斷地動,以此修行,
最後他真的取得好的成果。
因此,若已產生抗藥性,
則需下更重的藥。
有些高僧大德晚上不睡而修行,
但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素質。
比如,
隆波曾遇見一位東北部的高僧大德,
隆波去頂禮他,
他說自己可以不進食而修行很棒,
卻不能忍耐不睡覺。
而隆波放尊者呢?
他可以不睡覺,
但若不進食,修行則不好,
心就不寧靜,
因此,每個人不同。
尊者說,他能一連好幾天不進食,
心會很亮堂,修行也非常好。
但若一夜不睡,
三天都是迷迷糊糊的,
得用三天才能抵消,於是去睡覺。
因此他們下藥很重,
我們自我衡量。
當認為自己證悟時……
41:59~51:11
假設我們修行之後,
誤以為自己證得道果了,
那要觀察何處呢?
觀察煩惱習氣。
先觀察,
我們要判斷自己的煩惱習氣,
首先必須觀察——
自己的心有沒有卡在禪定中?
這點非常重要。
若心具有禪定而觀照煩惱習氣,
無論如何都看不到的,
看不出來。
真正可以觀察煩惱習氣的心,
是平常、普通人的心,
也就是——
平常、普通、不會修行人的心。
因此,當我們修行時,
若生起一些奇怪的現象,
別立即感到高興。
若有疑問:「那是什麼?」
要知道「有疑問」,
若無疑問:「哎!就是這個!
肯定證悟了!」
別下定論,需更多地觀察。
觀察的時間長一些——
「這個煩惱習氣還會再生起嗎?」
若證得初果須陀洹,
連「自我」的影子都不存在了,
不是「人」的影子,
而是「心」的影子,
感覺到「心是我」的影子。
如果真正證得初果,
「自我」的感覺再也不存在,
徹底地一斷永斷,
再也不可能會有「我」了。
如果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