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給煩惱習氣餵食|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07:21~11:31)

2020年11月28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人的原始資本不同,
因此,人類並不是平等的,
而是受控於業報。

如果曾經累積煩惱習氣,
煩惱習氣就會比較多;
如果培養覺性、禪定、智慧,
煩惱習氣就會比較薄弱。

「煩惱習氣淡薄的人」與
「煩惱習氣粗重的人」,
他們都是平等的——
可做此宣言,
但這是不可能的。
人類從未平等,
因為是業報在決定作用。

比如,我們做了很多善業,
我們習慣於行善,
不好的很難控制我們。
但如果我們的心習慣於惡,
惡的就很容易控制我們。

佛陀時代,
曾經有人請教佛陀:
「好與壞之間,
哪個更易為?哪個更難做?」

如果我們聽到之後,
就會立即回答:
「好更難做,壞更易為。」

然而,佛陀並沒有如此作答,
佛陀回答:
「壞人做壞事很容易,
好人行善很容易,做壞事很難。」

每一個人不一樣,
每一個人並不平等。

我們來訓練自己,
縱使大家依然有諸多煩惱,
眼、耳、鼻、舌、身、心接觸所緣,
煩惱湧現了,
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就會照見——
煩惱生、住、滅。

如果未能及時地知道,
煩惱就會控制心,令其造作,
心會先想不好的。
一旦心想不好的,
就會引發言語方面的行為,
於是就會說不好的話,
比如,在煩惱的驅動下,
對他人冷嘲熱諷,激怒他人,
或引發身體方面的行為,
去揍打他人,
或擁抱、親吻他人,
取決於被什麼(煩惱)支配控制。

心方面的造作或思惟、
語言方面的行爲、
身體方面的行爲,
有時被煩惱所控制,
有時被善法所控制,
這取決於我們所累積的資本,
哪一部分累積得較多,
那一部分就更頻繁地控制我們,
不過如此而已。

但也不是說——
煩惱很多,便一直多下去,
佛教並不是聽天由命的宗教,
並不是生來瞋心重,就得一輩子如此,
佛教並沒有如此教導。

我們的基礎不好,
便不斷地播種新的善業,
新的善業便會稀釋過往的惡業。

比如,瞋的習氣很重,
但我們努力地培養覺性,
心生氣了,知道;
心生氣了,知道,
由於覺性運作,
瞋心就無法工作,
何時覺性生起,
煩惱就會撤退。

隨著培養新的習慣,
原先「愛生氣」的習氣,
基於有覺性——
心生氣了,知道;
心生氣了,知道,
而習慣於有覺性,
接下來煩惱就會淡薄,
便無法充分地施展拳腳了。

如果煩惱習氣生起了,
我們完全地迎合它,
煩惱習氣就會累積,
(變得)越來越強烈,
它不會原地不動的。

因此煩惱習氣生起之後,
如果我們去迎合它,
煩惱習氣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
類似於它吃到了食物,
這是很奇怪的物種,
譬如鱷魚,給他餵食,
不停地給它餵食,
它的力量就會長大。

因此,煩惱習氣在心裡生起時,
並不是放任它,終身被它控制。
煩惱習氣生起之後,
我們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
有覺性控制我們的心,
煩惱習氣就無法控制心,
它就會慢慢地逃跑。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