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時,哪種業會先結果?|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0:20~16:57)

2020年12月12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臨死前是惡業或善業現前,
我們選擇不了,
那不是「我」能選擇的,
心會自行選擇,
業報會自行決定。

首先,如果我們曾經造作重業,
重業會先結果。
所謂重業,
既包括大善業,也包括大惡業的。

善的重業——
比如,獲得禪那,而且禪定不退失,
又或證悟道果,這些重業就會最先結果,
臨死的時候,將帶著極大的善心而死去。
如果抵達苦的終點,
就更不必說其殊勝之處了。

五逆重罪則屬於不善的重業,
它也會先結果。
如果我們尚未體證道果,
曾經造作不善的重業,便會先結果。
比如,曾經弒父、弒母這類業肯定先結果,
弒父、弒母的那一世,是不可能證悟道果的,
因此,死亡時,不善的重業就會先結果。
比如阿闍世王曾經殺害自己的父親,
那惡業必然會先結果。

如果我們沒有重業,
那麽「慣行業」就會先結果。
比如,每一天見人都以暴力相向,
在臨終時,就會看到不好的「幻相」,
看到與別人追趕打鬥,或是被別人反擊,
於是就會墮入地獄。

常常造作的業已經變成了習慣,
如果沒有造作重業,
這些「慣行業」就會現前。

如果我們每天都供養托缽的僧人,
並不一定是多麼貴重的物品,
雖然自己很窮,但是每天都培植少許功德。
如果沒什麼東西可以佈施給人,
也會佈施給動物,
將剩下的食物分給動物吃,
每一天堅持讓心是善的,沒有自私自利,
那麽臨終時,曾經習慣的「慣行業」便會結果。

比如,每一次喝酒之後都讓下屬去殺雞,
每天堅持這麼做,
在臨終的時候,就會看到雞的幻相。
那些我們已經變成習慣造作的業行,
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業行,
它們將會結果。

另一個結果的業,
就是在臨終之前,所做的「臨終業」,
類似於「機動性」的部分。
比如,我們一輩子從未做功德,
但在臨終的時候,剛好看到了出家人……

在經典裡記載,
有一位名為「馬塔侃達理」(Mattakundali)的男子,
他的父母十分吝嗇,
即使在他病重時,也不帶他去看醫生,
害怕花錢,不請醫生治病。
當兒子病入膏肓,身體發抖,
父母就把他帶到門外、躺下曬太陽。

佛陀以遍知之智觀察,
了解他是可被度化的對象,
於是佛陀就站在他家門口。
那時,馬塔侃達理面朝大門躺著,
並未看見站在路邊的佛陀。
於是,佛陀向他散發光明,
他這才回過頭看到佛陀,
並且心生起了法喜,他以這樣的心境死去。
這屬於臨終之前的善業,
導致他去往善道,成為天神。

但是,如果在臨終時接觸「不善」的境界,
比如,病情加重而生氣了,
那麽即使一生行善,
但只要那一刻被瞋心所控制,
也會先下墮到惡道。

其他剩下的就是力道羸弱的業。
如果沒有其他的業將要結果,它就會結果。
那是一些微小、沒有刻意造作的業,
比如,走路不小心踩死螞蟻。
這類業並不充分,
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動機,
如果沒有其他的惡業與善業現前,
這類業才會結果。

我們不能疏忽大意,
必須隨時做好準備,
讓自己的訓練來到非常嫻熟的程度,
訓練去分離蘊、界——
身體,屬於身體的部分,
病痛,屬於病痛的部分,
內心的感覺,屬於內心感覺的部分……

比如,病痛在身體上,
但心擔心受怕,
這些壓力和擔憂不是身體,
也不是病痛,也不是心,
因為心是知道壓力與擔憂的「人」。

必須訓練至蘊分離得非常嫻熟,
若能做到這種程度,
那是極為了不起的成果,
下一世從惡道逃脫出來的概率是存在的。
但也只能保證逃脫一世,
因為下一世也許會忘了修行。

因此,必須訓練,
讓心習慣於修行。
每一天都去訓練,
即使今生沒有體證道果,
下一世,我們曾經訓練過的修行,
就很容易捲土重來。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