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於自己的想法,乃相互傷害之因|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18:49~25:19)

2020年12月19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隆波教導的是修行的原則,
並不是方法。
至於方法,
大家需去選擇自己擅長的。

擅長念誦佛陀,就去念誦佛陀,
擅長觀呼吸,就去觀呼吸,
擅長觀腹部,就去觀腹部,
擅長做手部動作、經行……
什麼都行,僅有少許要求——
一定要知道這麼做的目的,
這麼做,是為了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

心是首腦,
心是諸法的主席,
得到心,就得到法;
沒有得到心,就沒有得到法。

因此,修行之後,
去及時地知道,
心跑了,知道;
心跑了,知道,
接下來就會看得更加地細膩,
看得更多一些。

心跑掉了,
沒有及時地知道,就跑去想。
一旦跑去想了,
就會生起苦樂,生起貪瞋痴等。

心接觸到念頭,
念頭屬於一種法的所緣,
一旦心接觸,那稱之為有「觸」,
有「觸」就會生起感受,
就會生起苦樂。

因此,心迷失去想,
觀察好一些,緊隨而至的,
就是苦樂,有時不苦不樂,
一共有三種(感受)。
仰賴於「觸」,而緣「受」,
有了感受,就會生起「愛」,
就會有望。

一旦有快樂,就希望快樂待得久一些,
快樂消失,又希望快樂再度捲土重來。
一旦有痛苦,就會生起「想要」,
想讓痛苦快些消失,想讓苦再也不生起,
因此,望會緊隨著感受而至。

望之後,
心就會去執著抓取。
執著什麼?
有時會執著自己的看法,
這是很壞的,必須非常謹慎。

這個時代的人,
殺人或相互傷害,
就是源於看法不一致。
自己的看法稱為「理想」,
他人的看法就是「誤解」,
由此就會互相殘殺。

我們會執著自己的觀念——
這個對,那個錯。
「對」與「錯」存在嗎?
存在。
但「對」與「錯」,
全都是有因緣的,是符合因果的,
而不是說我們喜歡的,才是對的,
我們過於執著自己的看法了。

看法並不僅僅只是這樣的涵義,
看法,其實指的是邪見。
比如,大家是凡夫,
凡夫的邪見是滿分的。

感覺到嗎?
大家感覺到「我」存在。
「我」在哪裡?

佛陀教導,
「我」在哪裡呢?
「我」在這個身體上嗎?
那我們現在試著來驗證,
「我」在這個身體裡嗎?
我們看到身體坐著嗎?
有看到身體坐著嗎?
能感覺到嗎?
身體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身體僅僅只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那是一團物質,與外在的物質全是一樣的,
僅僅只是物質元素,那不是「我」。

如果我們開發智慧,
修習毗缽舍那,就會照見——
身體不是「我」,
苦樂也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有因就會生起,沒有因就會滅去,
無法掌控。

比如,命令心永遠快樂,命令不了,
命令心禁止痛苦,也禁止不了,
它不在我們掌控的範圍之內,
這稱之為看到了「無我」,
這在開發智慧。

不停地去觀察、去體會,
我們就會看到,
佛陀所教導的(實相)。
我們認為有個「我」存在,
但佛陀教導我們將那所謂「我」的事物,
分成一個部分、一個部分,
分成五個部分。

觀身體,就看到那不是「我」,
苦樂的感受,也不是「我」,
是被覺知、被觀察的對象。
想蘊、記憶、界定,
比如,記得顏色,
記得這是男人,這是女人,
這是綠色、這是紅色……
有時能記得兩層(涵義),
比如,綠燈可通行,
紅燈不可通行,黃燈得加速等等,
我們就能翻譯它的涵義,這是界定,
記憶之後,還有界定。

還有另一種界定,
比如,我們界定這是「我」,
「我」是恆常的。

大家感覺到嗎?
我們的心,
現在的心與今早的心,
是同一個人,
還是同一顆心。

能感覺到嗎?
去年的心與現在的心,
也是同樣一個人,
從出生到現在,甚至到死,
一直都是「我」,這是邪見。

事實上,「我」不存在,
它一直處在生滅之中,
心也是生滅的,
色身也是生滅的,
感受也是生滅的,
想蘊也是生滅的,
行蘊——造作好壞、貪瞋痴,
也是生滅的,
心也是生滅的,
生起在眼、耳、鼻、舌、身、心,
在六個根門不停地生滅變化。

佛陀教導毗缽舍那,
教導我們將所謂的「我」,
分成一個部分、一個部分,
一共分成五個部分。

佛陀介紹五個部分,
在這五個部分裡,
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去觀,
我們就會發現,
每一個部分、每一個部分,
都找不到「我」。

但一旦將它聚合起來,
為何「我」產生了?
因為想蘊的顛倒,
將不是「我」的事物,
界定成「我」的,
因此,我們的想蘊是顛倒的,
凡夫的想蘊是顛倒的。

慢慢去訓練,
直到能看到實相,生起智慧,
知道了實相,具有智慧的時候,
想蘊就會正確地界定。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