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的對治法|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微法談聽錄

(23:40~29:05)

2020年9月5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整理|靜慮林



我們不停地去訓練自己,
一旦有了禪定,就繼續開發智慧。

比如,我們淫心特別重,
就去修習不淨觀,
心、貪心就會滅去。

如果我們有瞋心,
就去修習慈心觀,
比如我們特別討厭這個人,
就試著想:
為什麼他做那麼壞的事?
因為他有某一些苦藏在背後。

如果我們知道
別人所想、所說、所做的背後藏著什麼,
我們就恨不下心。
為什麼?
因為在所想、所說、所作的背後,
其實全都是貪、瞋、痴,
就如我們的所想、所說、所作所為的背後
藏的東西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更好的,
我們就不會去恨別人。

比如,我們對某一個人生氣,
假設我們有妻子,
她紅杏出牆,我們恨她,
假設我們是她——
我的先生一整天都在工作,
對什麼東西都不感興趣,
家裡面根本沒有溫暖。
我們將心比心,
如果我們是她,也想分手了。

如果我們將心比心,
知道原因,知道前因後果,
知道為什麼這麼去想,
我們就能夠理解,
就不會生氣了。

因此,修習慈悲觀,
其實就是以「作為朋友」的心,
去看待別人、看待眾生。
「作為朋友」的心,也就是——
以他的角度來看待他,
而不是以我們的角度來看待他。

如果我們懂得如此訓練去看的話,
慈悲就會自行生起,
就不知道為什麼要生氣。
「如果換成是我們,
我們也同樣會這麼做」,
就會這麼看。

有些人「痴」很多,
根本不知道分辨是非對錯,
現在全世界到處都是
不知道分辨是非對錯的人。

大人會騙小孩說:
「你這麼做、那麼做,
你這樣做的話,會比較趕得上時髦。」
每一個時代的大人都會欺騙小孩,
隆波的時代也是如此的,
後來長大了之後,自己有一些體會,
社會應該怎麼長治久安呢?
並不是理論。

大家各種各樣的理論,
是透過「痴」在欺騙,
是自己想出來的,
自認為這樣會好,
然後就不停地去分享、宣傳說:
「這樣好,別的不好」,
這是「痴」。

我們修行,
不停地去觀察自己,
怎麼做我們的心可以有禪定。

如果我們的貪心特別重,就去修習不淨觀;
如果我們的瞋心特別多,就去修習慈悲觀,
以「作為朋友」的心,去對待眾生、動物。

有些人連對樹都生氣,
走著走著,撞了樹枝,
對樹枝生氣,因為它攔了自己的路。
踩到香蕉摔倒了,對香蕉也生氣。
容易生氣的人,什麼都生氣,
卻不對自己生氣——
為什麼自己沒有覺性,
去撞這個、撞那個的。

如果我們具有慈悲的話,
生氣就會慢慢地消失,
心就會開始寧靜,
就不會因為瞋心而散亂。

如果我們貪心很重,
因貪心而散亂,
我們就去思維、修習不淨觀,
心就會寧靜,不會因為貪心而散亂。

如果我們心有「痴」,
我們就要懂得保持理性——有因有果,
為什麼別人會怎麼想?
或許他們有他們的優點,
而我們的想法是不對的也有可能。
我們慢慢地去看,
別以偏見來去看待事情,
如此我們的心就會寧靜。

一旦心寧靜之後,
心就會有力量。

身體與心是有區別的,
身體必須要動,常常地動,
每一天經常地動,
持之以恆地去運動,
動的量要足夠,身體才會健壯。

心則必須寧靜,必須不動,
才會有力量,
身與心是完全不同的兩端。

如果心一整天散亂,心是不會有力量的。
我們修習禪法,帶領心去跟單一的所緣在一起,
不隨順貪、瞋、痴而跑。

如果貪、瞋、痴比較強,
就運用剛才隆波所教導的善巧方便(對治)。
如果貪、瞋、痴不是很強,
我們就輕鬆自在地與禪修所緣在一起,
心就會寧靜在單一的所緣,
就會有寧靜型的禪定,就會有力量。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完整開示|音頻來源:禪窗

完整開示|視頻來源:Dhamma.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nN6lAsI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