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突然降臨,你是否準備妥當|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2019年5月25日|泰國解脫園寺

編譯|禪窗


天來的中國人很多,都是來參加翻譯阿紫葬禮的,她的去世非常突然,這就是生命的不確定性。

上週五她還來寺廟幫忙隆波翻譯中文,那天有一群中國人在,儘管頭痛,可她仍來幫忙翻譯,誰都沒想到她得了重病,星期三就去世了。

隆波已經碰到過好幾例這樣的突發事件了,其中一位是隆布帖長老的寺廟分院的女廚師,她正在吃飯,然後摔了一跤,結果食物進入氣管而無法呼吸,五分鐘以後就死了。

佛陀曾經比喻道:我們的身體就像是土鍋。大家認識土鍋嗎?我們現在都是用不鏽鋼鍋。若誰見過土鍋就會知道,一不小心它就會碎掉,極其易碎!

佛陀說,我們的身體看似健壯,實則卻像是一口土鍋,隨便碰一下就碎了,太冷或太熱,會死掉;生病了,也會死……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提早做好準備——因為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我們所愛之人也隨時可能死去,生命是不確定的,然而死亡卻是確定的。

讓我們在死之前就做好準備的方法是:通過戒、定、慧來努力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靈水準,如此不斷積累,若能證得道與果就更好、更保險了。

比如證到初果,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安全了,但這只能說是在一定程度上。證到初果和二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了,也就是不會再投生至四惡道了;但是再生為人的時候,惡業仍可能現前——依然會遭遇不好或不美的事物。

假如自己從未曾佈施過,就會出身貧寒。若曾不恭敬值得恭敬的人,就會出生在卑賤的家族。因此,假如證得初果之後便目中無人,見了誰都瞧不起,見了長輩也不合掌禮敬,只是一味地要別人敬拜自己……這樣去投生的話,果報會在投生之後現前——會投生到家境不好的家族;又或是去嘲笑別人:這人學法呆頭呆腦,真不開竅。嘲笑他人而後再次出生時,自己學法就會艱難。雖然曾經見法,曾經有波羅蜜,但接下來要跨越每一階的體證,就會異常艱難。因此,即便證到初果和二果仍不可疏忽大意!別造惡業!

有人疏忽大意,不想持戒,自認為戒已經自動自發,不用持了,那是錯解了。

我們要做好準備:努力持好自己的戒——管好自己的身與口,令其乾淨清爽,這稱之為「有戒」。

主觀上,我們有意識地不在身與口上做壞事、造惡業——不說不好的——指什麼?不說假話、不兩舌,兩舌就是讓別人吵架的話。「犯兩舌」是很容易的,在網络(比如facebook等等)上面寫東西,是很容易讓人犯兩舌的,會導致人們互相攻擊。

說謊、兩舌、說粗話、說無意義的話(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說粗話或髒話並不僅僅是指罵爹罵娘。如果只是說順了嘴,還不能算是惡口。惡口粗話是指粗俗地指責他人或謾駡他人。但若是跟朋友聊天——他娘的這樣,他媽的那樣,若只是口頭禪,就還不能算是粗話。但這僅限於是指某人他並無惡意,只是說順口了。

曾有位阿羅漢,他無論碰到誰,都稱對方為「臭小子」,因為他說順了口,已經習慣了。比如遇見這位居士:怎麼樣啊?臭小子,還好嗎?如果是隆波坤長老:小丫頭片子,你老子怎麼樣啊?對這位長老而言是不能算作粗話的——小丫頭片子,你老子怎麼樣啊?類似這樣的。那禿頂不讓老子講,等等的(隆波笑)。這些不是惡口粗話,並沒有破戒,只是這位長老的說話風格習慣而已。

至於綺語這項,大家很容易全軍覆沒的。有關妄語,包括:說謊,說挑撥離間的兩舌話,惡口,以及說無意義的話。當今網路讓人易犯「兩舌」,導致人與人互相爭鬥;再有就是「綺語」,「綺語」是指什麼呢?「綺語」是指沒必要去說但卻依然要說,包括以打字輸入方式的「說」。現今不用「說綺語」了,而是「輸入綺語」。

若戒不好,要有自知之明,要去提升,讓戒好起來。身方面的戒是:不傷害別人,不傷害其它眾生的身體,不為難別人,不故意令他人生病、受傷等等,囚禁其它眾生也屬於破戒。有時飼養寵物,生起氣來就打它們,打完了又去安撫,等等,在生氣的時候就去打它們,這是不同於教訓人的。不同於父母打孩子、師父教訓弟子,棍棒教育之類的。但是現如今的社會已無法接受這樣的方式了。

以前若有外來者到寺院搗蛋,主持是可將其捆綁施以鞭刑的,人稱「寺院懲罰特權」。現在如果發生類似的事,哪怕只是抓他,都會被告上法庭——剝奪人身自由;打他則是傷害了別人的身體。社會變了,那樣做已經行不通了。

我們傷害他人的身體,是破戒;損害他人的財產,也是破戒;傷害或搶走他們所愛之人或所愛之物,也是破戒;比如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以前要是想得到別人的女兒,就要明媒正娶。如果在印度,若要自己的女兒得到對方的兒子做丈夫,女方就必須登門提親。有些泰國男人想要投生到印度去,這樣就可以讓女方來登門求婚,而不用聘禮了。可現如今也已不是這樣了,男女平等了。

因此,傷害別人(包括其它眾生)的身體、侵害別人的財產或侵犯他人所愛之人的,統統都是破戒——破第一、第二和第三條戒。我們一定要持戒,要自我反省、好好持戒。五戒的最後一條——是關於讓人上癮的毒品酒類,它們會導致我們喪失覺性。

時代變了,標準也跟著變了,某個時期,人們吸食大麻,另一時期又明令禁止。就像某個時期的宣傳:人人都要吃雞蛋,每天吃一個雞蛋,就不用再看醫生;但五世皇時期說的是不可以吃雞蛋,現今又能吃了。那些專家學者們就是這樣變來變去,難以信賴。

佛陀的法不一樣,幾千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爭議。世間的知識一直在變,顛來倒去,無法信賴。

我們要去自我檢討,哪條戒還不好,就要提升改進。主動而用心地持守,這是在為死亡做準備。如果我們的戒律圓滿,沒有缺斤少兩,那麼死後是完全有可能投身為人或是天神的。已經擁有了人類的法,也就是有了戒;而後,要進一步去提升自己的心靈水準,要來到將要做壞事時能生起慚愧心,並且對造惡後的苦果感到不寒而慄。將要造惡時會生起慚愧心的意思是:自己覺得羞愧難當,不敢造惡。

如果心還比較粗劣——怕被別人發現而感到羞愧,比如小偷要偷東西,被別人看見後的慚愧,類似這樣的還不是,品質還不夠高。有機會偷盜卻不偷盜,因為自己的內心有羞恥感,這才能稱之為「有慚愧心」。

具備了慚愧與畏懼的心,是攜帶了戒的心,是有機會成為天神的,稱為「有天使之法」——有慚愧心與敬畏心。又或是我們繼續提升,令自己的心擁有禪定,心若能進入四禪八定,就可以升至梵天界。

因此我們要提升自己,若戒還不好,就去完善它。要自我反省,已經這把年紀了,不用別人再提醒了。大家已經知道什麼是破戒,什麼是不破戒。

而禪定呢?能夠訓練就應該去訓練。僅僅只是佈施、持戒,就可以投生為人或天神,但若是禪定很好,便可以投生為梵天神。

可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想成為梵天神,因為梵天神有個缺陷——沒有老婆。梵天界沒有性別之分,沒有男女,沒有淫慾,心完全處在平靜快樂的狀態。

例如,出家僧侶修習梵行,就是按照梵天神的狀態在訓練自己——沒有性。不是男同、女同,他們被稱為第三性別。梵行神沒有性別,不會黏著痴迷於色、聲、香、味、觸,具備禪定的心就是那樣的。

那會有快樂嗎?有人誤以為沒有「性」的生活是不可能快樂的。但那完全是更高級別的快樂——心是寧靜、清涼、滋潤的。比如我們修習禪定,心集中入定一次,有時候可以長達幾天心都處於清涼滋潤的狀態。但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心入定便會溫暖而舒服。不然來自寒冷國家的人就不想要禪定了——以為入定反而更冷,並非如此。它是自行調整的,其內在自帶快樂。

誰曾經進過體檢室?是不是必須要把衣服脫掉?通常情況,醫院設置的溫度約22度,而手術室更是寒颼颼的,有些地方的溫度還要更低,病人要躺下來敞開胸口,冰涼冰涼卻毫無辦法,衣服不給穿,被子也不可以蓋,必須敞開,而且還要在胸口塗消毒水,消毒水又是放在冷櫃裡的,真是雪上加霜啊!

若誰曾體檢過,就會有類似的情況——特別冷,怎麼辦?如果我們禪定很好的話,可以觀想火,或是憶念高僧大德,或想到我們特別敬奉的佛像等,然後祈請:我實在太冷啦!熱量就會到來。一旦有了熱量,我們就可以相安無事了。

比如禪堂這尊主佛像,麥琪媽媽曾經去體檢,由於醫院太冷,就憶念這尊佛像說:老佛爺,太冷啦!然後馬上感到暖和了起來。看到了嗎?具備禪定的心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樣的。

有位比丘去碧差汶府的一個山洞裡面閉關,由於非常非常冷,他不知道是否能夠活得下來,他自己分享說:於是他想起了隆波,然後再呼氣,就像是火噴了出來,這並不是說隆波多麼厲害,而是源自於他自己的心。想到佛陀是佛隨念;憶念高僧大德則屬於僧隨念,心會因此獲得力量,可以玩出花樣而自救。

為什麼隆波一定要講這些故事呢?因為普通人不喜歡訓練禪定,不想去梵天界,所以隆波只好拿哄小孩的玩具來誘導你們。

知道嗎?訓練禪定以後「酷酷」噠——非同一般!當我們住在山洞裡或是其他有條件限制的地方,比如坐公共汽車卻沒有窗戶,玻璃是封閉的,根本打不開,空調又壞了,這時如果沒有禪定,那可就慘啦!整個車廂可能嘔吐得一塌糊塗,而且幾個小時的行程,簡直就是人間煉獄。

如果會修習禪定,便可以集中心力穿透車窗的玻璃。有些高僧大德甚至可以把山都穿透——高僧大德在山洞裡,可以穿山而出,這仰賴於心力。但玻璃並沒有碎,若想讓玻璃碎掉,根本不必入定,使勁踢它一腳就碎了。(隆波笑)

車窗玻璃並沒有碎,但可以感到外面的風不停地往裡吹。這是禪定方面的事,屬於空遍——讓不透氣的地方變得空曠,於是就可以待很久了。

第二天清晨到了曼谷,隆波感覺神清氣爽——哎喲,那感覺就像是飽飽地睡了一覺。而此時同車的乘客們,幾乎都是垂死掙扎爬出來的。

這是禪定方面的內容,大家能夠訓練就要訓練。

禪定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讓我們當下就獲得快樂,其次,它會生起種種智慧,有些是玩具式的世間智慧;而品質好的智慧則是毗缽舍那的智慧。若是想玩出花樣,那就使用止禪——緊盯著所緣,如果要修習毗缽舍那,則要用到安住的心,稱之為觀禪——是讓心安住的禪定,它也有好幾種利益。我們如果趨入這樣的禪定,覺性與正知就會很好,心可以一整天是知者。

精通禪定的心,可以一整天是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甚至可以持續好幾天,但最多七天就會退失。如果再度修習禪定,它就又可以再維持幾天。因此,禪定可以生起覺性與正知,且禪定也是聖道生起時,清除隨眠煩惱的工具。

禪定的好處有四點:

第一,當下就會獲得快樂,讓當下獲得快樂的禪定是止禪,快樂地、持續地跟單一的所緣在一起。

第二,會讓智慧生起,而智慧有兩種:一種是世間的(智慧),可以依靠止禪來獲得;另一種是毗缽舍那的智慧,可以契入出世間法,利用觀禪來洞見到三法印,那是屬於安住型的禪定;

第三,能夠讓我們擁有覺性與正知的是安住型的禪定;

第四,能夠清除我們漏煩惱的也是安住型的禪定。

因此,寧靜於單一所緣的禪定是為了獲得快樂,也可以拿它來當作玩具,玩出很多不同的花樣;至於安住型的禪定,是用於修習毗缽舍那的,可以用於提升覺性與正知;以及在生起聖道的時候根除煩惱習氣。最後這個屬於出世間禪定,而前三種是世間禪定。

看到沒?關於禪定,要學的內容非常多,很有趣的。

為什麼不學呢?不學就太笨了。那麼好的寶貝都不要,你還要什麼?成天在看電影、聽音樂、上網玩微信、玩IG,有了照片就上傳發朋友圈說這是在哪兒哪兒的自拍之類的,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要訓練自己的戒和禪定。隆波已經教過很多了,禪定有兩種:止禪是以放鬆的心,輕鬆自在地與單一的所緣持續地在一起;而觀禪則是修行某一種禪法,一旦心跳進去緊盯著禪修所緣了,我們要及時的意識到,或是心完全往外跑了,也要及時的捕捉到,及時知道心的動靜舉止,就會獲得安住的心。

在戒定慧三學中,智慧是最高的、最好的,智慧仰賴於心跟自己在一起——即安住型的禪定,具備了覺性與正知。

正知是指不會迷失自己,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禪修,這是一定不能忘記的!而不是發呆了好久才意識到:啊,完蛋了!今天忘了打坐——這樣是不行的。

大家要努力持戒;要訓練心,若無法訓練讓心寧靜,就訓練讓心安住,心的安住是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至於心的寧靜呢?它值得擁有,卻並非必不可少,只不過若心如果擁有寧靜,它就會獲得快樂和力量,這樣再開發智慧就會比較容易,所以要去訓練它。

要讓心寧靜,以輕鬆的心覺知令心快樂的單一所緣,而後心就不會亂竄去抓這個、那個所緣,心會寧靜下來。

如果是要讓心安住,那就修習某一種禪法,比如,念誦佛陀、觀呼吸、念誦慈悲喜捨之類的,什麼都行,只要是讓心有快樂的所緣就可以,並非以快樂作為自己的目標,而是要及時知道心的動作。

比如:呼吸時,心跑到了呼吸上,要及時地知道;呼吸之後,心跑去想了,也要及時知道。及時知道心的跑來跑去,心就會安住——毫無任何強迫,不再舉棋不定,它是自行發生的。

心一旦安住以後,接下來我們要去開發智慧——有覺性去及時捕捉到身體的運動變化,有覺性去及時感知到心的動靜或變化。比如,身體一會呼氣,一會吸氣,一會站,一會走,一會坐,一會臥,不停地觀察下去,它不停地在變化。

我們為什麼要呼氣和吸氣?去體會看看。呼吸是無常的,呼氣是無常的,吸氣也是無常的。為什麼大家一定要換姿勢?因為它苦。坐久一點會酸,走久一點會酸,站久一點會酸,躺久一點也會酸,於是就不停地改換姿勢。或是觀察身體的動、身體的停,身體在一些微細的動作之中是有移動的,在觀察的時候,不用去看每個細節,否則太苦了,直接去觀整體,觀整個全身不是我——它就像機器人一樣動來動去,直接去觀無我。

修習安般念是很容易照見無常的,觀行住坐卧(四威儀)很難看到無常,因為它可以一坐幾個小時。這時我們要從苦法印的角度去觀——(身體)正在被苦逼迫著變換姿勢。觀身的移動與靜止時,要觀全身,否則這樣動來動去的,我們要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來觀,是會瘋掉的。直接去觀整體就會感到,整體不是「我」。因此,在身念處的正知篇裡,照見無我比較容易。

如果觀心就會發現,心充滿了無常——快樂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好是無常的,貪、瞋、痴、散亂、萎靡也是無常的。這樣的觀照稱之為「開發智慧」:反覆照見身的三法印,反覆洞見心的三法印。

心還有另一個容易觀的角度,那就是無我——即使沒有刻意要愛,也會愛;即便沒有刻意要生氣,它也會生氣;即使刻意想要不生氣,它仍然會生氣;生氣以後,很想讓它消消氣,可就是消不了氣。這說明沒有什麼現象是我們可以掌控得了的。這種無法掌控——被稱為無我,不在我們掌控範圍內。

因此,一旦有了安住且變成觀者的心,就要去觀照:身是無常、苦、無我的;心是無常、苦、無我的。

這個身體真正容易被觀到的是苦法印,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多的苦在逼迫它,(身體)不是「我」,只是一堆物質或一堆元素;至於心,它容易被觀到無常、被觀到「不是我(非我)」,心是很難被觀到苦相的,因為心變化的所緣極其迅速,還沒來得及讓我們看到「苦」,它就很快變化了。或是入定時,在禪定的狀態去看「苦」也是看不出來的,能看到的只有快樂。

觀心的苦法印是極難的,而觀身的苦是容易的;但是觀「無我」——既適合於觀身,也適合於觀心;對於無常的法印,觀身則比觀心的難度大,因為身體的生滅比心的生滅慢,心的生滅極其迅速,很容易觀到無常,它在一直不停的變化著,這稱之為「開發智慧」。

如果自始至終擁有戒、禪定、智慧,我們就是為死亡隨時做好了準備。即便尚未體證初果或二果,也已經準備妥當了。所有的良善美德,能夠做的就去做。

春燕,她已經做好了準備而且做得非常好。因此,我們大家在生活中不要疏忽大意!

因為死亡隨時都可能降臨在自己身上,或是我們所愛之人的身上。我們一定要努力去訓練,那樣當死亡降臨在自身時,就不會有所動搖;當死亡降臨在所愛之人的身上,我們也不會動搖。

世間的一切全都是生起了必然會滅去——這是正常的。

這就是法——正常的。心若能接受正常而平常的狀態,心就不會苦。心若不願接受正常而平常的狀態,無法接受事實,心就會苦。

一切都是公平的!全都取決於自己的訓練。訓練到心願意接受事實,就不會感到苦了。當事實呈現時,我們就不會(覺得)苦;但若不願接受事實,那麼一旦事實呈現,我們就會苦。

例如,事實是——我們必然會老、必然會病、必然會死!凡是生起的現象都必然會滅去——這是事實。

好了,時間到了,大家去吃飯吧。

【完】


禪窗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完全歸責於我們,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音頻來源:禪窗

有聲書:

 

視頻來源:Dham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