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05月05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1.〈覺性的價值〉
隆波的修行[進度],非常地快,非常地快,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隆波一直非常用心,不停地去覺知、不停地去觀察,觀察自己的身心,至於其他的事情,全部都不要,除非是賺錢工作。工作的時候非常地努力,其他的,全都是修行的時間,譬如等著公車去工作,一直都是有覺性地在發展覺性,吃飯也是有覺性,去上廁所也是有覺性,並不會把修行放棄,因此修行的速度進步很快。
曾經有位出家師父,是高僧大德的侍者,他曾經問過隆波,那個時候隆波還是居士,他問:居士!你是怎麼修行的?為什麼你修行那麼快,出家人十年二十年,都比不過居士你的修行一年?修行十年二十年,[如果]沒有發展覺性,即使一百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佛陀說:「如果有覺性,就只是一天、一個晚上,那個價值大於一百歲的人卻沒有覺性。」
2.〈由覺性得到剎那定〉
有的人有覺性,同樣也會得到[定],比如,心跑掉,及時地知道心的跑掉,就會得到[定],就會安住起來。或者有五蓋生起了:1.有貪欲而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2.有瞋恚而不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3.有散亂(掉舉)、煩躁不安;或4.有懷疑;或5.有委靡不振(昏沈)等五蓋。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有五蓋生起了」,五蓋就會滅去。五蓋是[定]的天敵,一旦我們的心沒有了[定]的天敵,[定]就自然會有了,不用做什麼。比如,及時知道心不滿意,[定]就生起了;只須及時知道心散亂,[定]就生起了。一旦我們有覺性及時地去知道,心就會自動地安住,不用另外去訓練進入禪定。這是對那些進入不了禪定的人,也同樣可以生起[定]的方法,也就是透過覺性及時地去知道心的跑掉,跑到眼、耳、鼻、舌、身,跑掉之後,就會有1.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者2.不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者有3.心的散亂,跑到這裡、跑到那裡、跑到未來、跑到過去,一旦及時地知道,心就會安住起來。修行的時候,4.心有疑問:「要怎麼做才可以啊?怎麼做才修得對?」時,要及時地知道:「心有疑問」,疑問就滅掉,[定]就生起了。因此有的人有疑問,想問隆波,但是隆波並不想讓他問,要他去知道「心有疑問」,要去看到疑問生了就滅,心就會得到[定],就會安住。至於5.心有委靡不振(昏沈),這就比較難了。心委靡不振的時候,知道「委靡不振」,委靡不振不是心,[是被覺知的對象],心變成觀者,就只是這樣,心就安住起來了。有生氣、有不滿意,或者有滿意生起了,要知道它們是被覺知的對象,心是觀者,這樣心就安住起來了。
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心跑到眼、耳、鼻、舌、身、心[意],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就會安住起來,[定]就有了。這個定是一剎那、一剎那的,稱之為「剎那定」。別看不起剎那定,絕大部分的阿羅漢們是透過剎那定走過來[開悟]的,不是安止定。那些先修出禪定(安止定、四禪八定)而後開悟的阿羅漢是少數的。絕大部分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是用很短的[定],很短的一剎那,這個稱之為「剎那定」,這個就夠了。因此,什麼時候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跑掉了,一剎那及時地知道,心就不跑,[定]就生起了,心安住起來,心變成知者,變成觀者,而且沒有任何刻意地要呵護它,它是自己安住起來的;心很快又會跑掉,再一次跑掉再一次知道,又會再安住,就是這麼訓練。但是這只是得到覺性和[定],還不能體證道果,一定還要提升,也就是要提升智慧。
3.〈二種知道〉
一定要開發智慧:如果我們在覺知身體的時候,還有進一步的感覺,知道它是無常、苦、不是我;在我們覺知心的時候,比如覺知心苦、心樂、心好、心壞,而且進一步感覺它們是無常的:苦是無常的,樂是無常的,好是無常的,壞也是無常的,它是無法掌控的,它是無我的。因此我們有兩個知道在重疊,第一個知道是覺性在知道,知道這個身和心的存在;還有一個知道是智慧在知道,進一步地知道,看見這個身和這個心都是無常、苦、無我,這個是以智慧在知道。
4.〈覺性和智慧的有無〉
因此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好好地觀察:
a.有的人都沒有覺性,打坐之後,迷迷糊糊的,忘了自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