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要動手去修行才會知道——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07月29日A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阿紫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聽法已經聽了好幾天了,明白了修行的核心,然後就要自己去修行,如果僅僅只是知道但是不動手的話,是不會真正知道的。

戒隨念和修定

最初是持五戒,要用心的持五戒,每天都用心去持戒,從早上起來提醒自己今天要持戒,然後中午吃飯之前,晚上吃飯之前,重新提醒自已說「我要持五戒」,睡覺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有些人覺得晚上睡覺之前,不用提醒持戒了,但是有些人他晚上睡過去,第二天就沒有再醒過來[若有提醒,心有持戒就會投生善趣],所以我們要認真地持五戒,讓這個心常常去持戒。心有想到自己要持戒,這個稱之為「戒隨念」,然後[定]就很容易會生起。

我們自己有戒後,最初每天花十五分鐘的時間認真去修行,一開始不用花很久的時間,然後慢慢地逐漸增加時間。每天禮佛念經,花一點點時間[約幾分鐘],不用花十五分鐘都來禮佛念經,[接著]我們憶念佛、法、僧三寶,這個稱之為「佛隨念」、「法隨念」和「僧隨念」。常常憶念三寶,可以讓心獲得寧靜。現在的時間是用來供養佛法僧三寶的,因為我們整天心都非常的忙碌,非常的動盪,現在去憶念佛法僧三寶,得到佛隨念、法隨念和僧隨念,就會生起[定]。我們想到自己的戒,用心去持戒,這是戒隨念,然後[定]就容易生起。隨念有十種(1佛隨念、2法隨念、3僧隨念、4戒隨念、5佈施隨念、6天隨念、7寂止隨念、8死隨念、9身至念、10安般念)。隨念後,我們可發展[定]。修[定]的方法,並不是「控制」心去寧靜。[定]翻譯為「安住」,心是安住的。心不是一會兒跑到這裡,一會兒跑到那裡,而是安住的,心是喜悅的,心是醒過來的,這個稱之為心有[定]。讓心有[定]的方法很簡單,可以先想到三寶或想到我們所做過的善行,比如我們有持戒,比如我們今天有去做佈施,比如水災的時候我們有去做佈施,想到自己做過的善行,這個稱之為「佈施隨念」。當我們動手修行的時候,讓我們的心帶領心跟一個所緣在一起,先找一個所緣,比如說「佛陀、佛陀」,或者是「三瑪阿羅漢」,這個也可以,或者是「美達庫納阿羅漢」也可以,唸誦什麼都可以,心跟唸誦在一起,只要是我們心喜歡的,唸誦之後心有快樂,這是修行奢摩他(寂止)的方法,也就是帶領快樂的心,與快樂的所緣在一起,心一定要有快樂。但是修行奢摩他的時候,如果我們「想要」讓心[入定],「想要」獲得這個、獲得那個,一旦生起「想要」,苦就會生起,心就不會有快樂了。當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被「想要」控制。我們修行是為了供養佛陀,是為了做善行來供養佛陀,我們修行並不是為了去得到什麼。我們有快樂的心,去憶念佛法僧三寶,憶念我們的持戒,憶念我們的善行,我們的心就會有快樂,然後我們用快樂的心,去覺知讓心有快樂的所緣。

每個人讓心有快樂的所緣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自己去觀察(去選擇),比如隆波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觀呼吸或安般念的時候會有快樂,觀呼吸一會兒後,心就會有快樂。這是帶領有快樂的心,去覺知讓心有快樂的所緣。快樂遇到快樂後,寧靜就會生起,這是修行奢摩他的方法。我們一定要有快樂的心,去覺知讓心有快樂的所緣。有些人唸誦佛陀、佛陀之後有快樂,那就跟佛陀的佛號在一起,唸誦佛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