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18年10月21日B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阿紫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認得現象
用心地去修行,明白了修行的原則之後,一定要自己去做,如果不修行的話是不會得到什麼的。如果只是聽隆波講法,得到的只是記憶而已,靠的是記得,但是一會兒就會忘記了。修行時一定要去[認得現象]:認得名法和色法的[現象]是怎麼樣的。比如,我們認識的[現象]是身體在吸氣、身體在呼氣,我們可以覺知到。或者身體在行住坐臥,我們可以覺知到。不需要把身體分成地、水、火、風四界來覺知到,這個比較難,[因為需要用禪定]。比如,我們身體癢,要知道癢。心裡有快樂,這快樂就是一種[現象]。我們學法,就是要去學習這些真正的[現象]。
每個法的[現象]是不一樣的,比如,貪和瞋是不一樣的。迷失,有迷失自己的特徵,快樂有快樂自己的特點。痛苦也有痛苦自己的特徵。地水火風每個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徵。真正的[現象],這是我們用來修習毗婆舍那的,要去認識這些[現象]。雖然我們記得那些法,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現象],這是不行的。認識生氣嗎?誰認識生氣的舉一下手,很好。誰認識貪心的舉一下手,為什麼比認識生氣多呢?因為瞋心更容易被認識。誰認識迷失的?不錯。身體在笑要知道,這是色法在動。慢慢地去學習。這些法的[現象],色法有地、水、火、風四界,但是看到很難。這個「界」的學習比較難,一定要進入到真正的[定]才可以看到。比如,吸氣是冷的,呼氣是熱的。吸氣進去有地水火風嗎?有火嗎?呼吸裡面有這個熱的火。吸氣進去,然後呼氣出來,呼氣就比之前吸氣熱,有火元素進去,然後有火元素出來,但是觀這個界是比較難的。
比較容易的是觀動來動去的色身。看到呼氣的身體不是我,吸氣的身體不是我,一旦這樣看到,那所有的身都不是我了,行住坐臥的身體都不會是我了。所以我們只學習一部分就會知道全部,我們不需
要學習每一種色法。色法一共二十八種,我們不需要全部都學習,能夠學習到什麼程度,就學到那個程度。
名法有心、心所。心是知者,是知道的那個。心所是伴隨著心生起的法的[現象],有五十二種,但是我們不用全部去學習。
又如色法中,男性跟女性是不一樣的,這就增加了一個,這在經論裡叫做「性根色」,這個比較難觀。…
身念處三篇、認識名法
我們不需要學習每一種色,能夠學習到什麼程度,就學到那個程度。比如覺知呼氣的身體,行住坐臥的身體,動的色、停的色,這是佛陀為我們選的。在身念處的修行裡面,有三個篇章可以學習:安般念,還有四威儀,就是行住坐臥,以及正知篇。安般念,就是看到吸氣的身體不是我、呼氣的身體不是我。四威儀,就是看到行住坐臥的身體不是我,這些全部都不是我。正知篇,就是動的身體和停的身體都不是我,每天身體有的只是動和停而已。學習這些就已經可以了。這是關於身的學習,但是如果要去學習四界(或四大)的話,就比較難,如果沒有辦法進入到禪定,是沒辦法真正學習的。
名法看起來簡單一點,快樂認識嗎?痛苦認識嗎?貪心認識嗎?生氣認識嗎?嫉妒會嗎?或者小氣,這有非常多的[現象]。誰從來沒有嫉妒過,舉手看一下。從來沒有嫉妒過,那是好人。瞋心是個[現象],怎樣去辨別這個瞋心的[現象]呢?如果心裡有不舒服,這個就屬於瞋心,心就只有一種感覺,就是苦受。小氣是貪心還是瞋心呢?隆波以前講過了,大家知道答案,小氣的時候心裡沒有快樂,所以這個屬於瞋心。貪心生起的時候,分別有兩種感覺,一種是樂受,一種是捨受。貪心生起的時候,可能有樂受或者有捨受。善心生起的時候也是有樂受或者有捨受。所以有時分別很難,這個人明明是貪心但是看起來好像是善心。比如聽隆波講法,心裡很沉醉而有快樂,但是如果快樂而不知道快樂,這就沒有覺性,這已經是貪心了。什麼時候沒有覺性,那個時候肯定不是善心。
當我們去看心有貪和心沒有貪,或者去看這個苦受、樂受時,心裡快樂並不表示一定是善心,因為有可能心裡是貪心。誰有以前戀愛過的?在非常熱戀時,陶醉其中,這個是貪,就是完全沉浸在裡面,心已經迷了,心已經跑掉了,這個是煩惱,不是什麼善法。
真正的現象
我們要認得的是那些真正的現象(真實法【註】),簡單來講有[七十二]種(其中七十一種是無常的真實法,分成心、心所和色三類。一種是常的真實法,也就是涅槃),但是不需要記得每一樣。「涅槃」我們現在還沒認得。另外兩種是心和色。心是一種。色一共有十八種真實色法。跟心同步生起的心所有五十二種。我們現在不需要全部去明白它們,我們有什麼就去看什麼。如果我們是瞋心型的人,就像佛陀教導的:心有瞋的時候知道有瞋,心沒有瞋知道心沒有瞋。只是這樣去覺知就可以了。非常簡單。如果我們是貪心型的人,就去看心有貪和心沒有貪:心有貪的時候知道心有貪;心沒有貪知道心沒有貪。或者有些人是迷失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