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顛倒的想蘊是開發智慧的障礙——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1年01月16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先讓心安住成為知者

觀呼吸時,別斷了覺性,要讓心跟自己在一起,不停地去訓練,在我們觀身體呼吸時要小心:心會跳到呼吸上面去。如果修行要進步快一點的話,心一跳進去就要及時地意識到,絕大部分的人修行時,心跳到禪修所緣上並沒有看見,這稱之為「沒有看到自己的心」。

又如我們「吸佛、呼陀」的時候,心跑到呼吸上面,要及時地意識到,這樣心就會安住起來獲得[定]。如果會「觀心」的話,就會更快獲得[定]。[定]其實就是訓練讓心寧靜、讓心安住。一旦心寧靜、空、光明、亮堂起來了,別誤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這只是獲得修行方面的工具而已。我們修行觀心,如果心是空、光明,有在覺知自己,那只是得到了工具,可以用於開發智慧。

我們真正的核心工作是開發智慧去觀身、觀心。開發智慧就是我們的心安住變成知者、觀者,去覺知身、覺知心、覺知名色、覺知五蘊…可以有不同的稱呼。覺知時,要有心作為知者、作為觀者。如果心跑到禪修所緣上面在一起,那麼我們只獲得寧靜而已,如果我們及時知道「心跑到被觀察的對象上面」,跑動的心就會滅掉,獲得「安住的心」,但此時還沒有取得道與果,因為還沒有開發智慧。

開發智慧時,觀身也可以,觀感受也可以,觀心也行,修行法念處也可以,但法念處非常的難——要觀不善法、五蓋之類,不是只知道五蓋生起了,還要知道它生起是什麼原因,要怎麼做它才不生起,觀得更細膩,比心念處更加細膩;或是觀善法,最絕頂的善法是「七覺支」,要看到為什麼「念覺支」會生起,為什麼「擇法覺支」會生起,…不停地去觀,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或看「五蘊」;或看「六根」,這是純粹的法念處,直到看到緣起法,絕大部分的我們達不到這一步。

所以,我們先選擇簡單的,先觀身、觀心。身體從來沒有逃到哪裡去,但是我們忘了它,因此我們讓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沒有迷失,不流浪到別的地方去,身體一動有覺性感覺到,心就有力量,就會變成知者、觀者。

正確的想蘊

接著,如何能來到毗缽舍那(觀)的修行階段?這必須要有正確的界定。正確的界定就是正確的想蘊。

有的人教導說:「想蘊不好,它是智慧的障礙。」這說法有一部分對。真正阻礙開發智慧的想蘊是「顛倒的想蘊」、錯誤的想蘊,錯誤的界定,比如,身體事實上是不淨的,若界定它是美的、漂亮的、淨的,這稱為錯誤的界定。把無常的事物界定成恆常的,比如身體是無常的,但是我們感覺它是恆常的,[這也是錯誤的界定]。我們現在的身體跟以前的身體是同一人的,但若看以前的照片就會發現不一樣,身體不停地在變化,生命的每個時段都在變化,只是身體的變化速度比較慢,不像前後的心不一樣,心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如果我們觀自己的心,會看到心極快速地在生滅,會看到心一直在演示無常,也在界定「心是無常的」。界定「身體是無常的」是比較難的,因為身體的壽命要比心的壽命更長,它比心的變化速度更慢。

我們觀心很容易就觀到無常,觀身的無常會比較難,因為它變得比較慢。如果透過觀感受來開發智慧的話,要去界定「每一個感受是無常的」——如果是身體方面的感受,它會變得慢一點,如果是心的感受會變得比較快,比如,我們心中有快樂時,一回頭看到討厭的人,心立刻就苦了起來,變得很快。

慢慢去觀察,觀身體的無常是有點困難的,身受是在身體上生起,觀身體方面感受的無常會稍微難一點,需要花點時間,這跟觀[心方面的感受]不一樣。觀身體方面的感受,比如痠痛的生起[要花一點時間],有時一換姿勢痠痛就消失了。但是心方面的感受,變得非常快,時苦時樂一直在變化。或者觀行蘊:觀心的造作,造作好、造作壞、造作不好不壞,很容易看到無常,因為我們的心一直是變來變去的,不停地在盤旋變化,一會兒貪、一會兒不貪、一會兒生氣、一會兒不生氣、一會兒迷失、一會不迷失,心不停地飛快變化,因此觀心看到無常是很容易的。

正確的界定:界定不美不漂亮的事物:「它是不美不漂亮的」。界定無常的事物:「它是無常的」,這樣的界定才算可以。界定苦的事物:「它是苦的」。界定無我的事物:「它是無我的、它不是我、不是我的」,這種界定會獲得智慧,會生起智慧。如果是錯誤的界定會更加迷思,錯誤的界定會導致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思想會導致錯誤的相信、錯誤的見解。正確的界定會獲得正確的思維,比如想到身體,界定「身體是不美、不淨的」,如果界定正確,思維這身體時,就會看到身體是不淨的。很容易界定「身體是苦」、很容易界定「心是無常」,因為身體一直被苦逼迫著:

坐久一點就會苦、走久一點就會苦、躺久一點也會會苦,站久一點也會苦,一直在苦,因此我們覺知身體時,界定身體是苦就很容易看到:坐著一動不動,這裡痛那裡痛,這裡癢那裡癢,很快就苦了。一旦有了正確的界定,接下來就會獲得智慧,就會知道:這個身體不值得去抓取,不是什麼好的寶貝。心就會放下身體。因此別看不起「想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