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法談|守護六根的意義——隆波帕默尊者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2021年07月10日

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寺廟這一星期只開放兩天就關閉了。事實上,已經提前跟大家預告過了,政府調整疫情政策時我們就需要配合,我們不能不配合。跟新冠肺炎戰鬥,這和戰爭沒有什麼區別。戰爭的時候大家必須要齊心合力。戰敗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做法,有些人想戰鬥,但是有些人想逃避,躲來躲去的,大家就無法齊心合力了。現在也是一樣。我們的首都曼谷已經被進來的病毒佔領了,所以一定要把它奪回來。大家必須要幫忙。隆波暫時停止接納大家進來聽法,是因為安排法務的法工們,絕大部分是曼谷人,他們來就不方便了。現在春武里的疫情雖然沒有曼谷嚴重,但是衛生部防疫的政策是,對那些從疫情非常嚴重地區進來的人,必須要非常小心。如果從曼谷來的話,春武里就要非常小心,所以別來比較好。來了會變成春武里工作人員的負擔。

向高僧大德做禪修報告

法呀!事實上就在我們自身,就在自身來學習。現在這個時代學法比隆波那個時代更容易。以前隆波的時代,學法並沒有網路,去頂禮高僧大德很難,因為他們住在很遠的地方,去頂禮拜訪他們,有時候又碰不到,因為去別的地方辦事了。有時候雖然在寺廟但卻生病了也沒辦法見面。

現在這個時代很容易,把網路打開就可以見到了,包括還有現場直播。隆波的時代必須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法不在高僧大德那裡,法就在我們自身,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心上。所以,去探究自己的身、探究自己的心。」

很久才有機會見到高僧大德,才能做一次禪修報告。隆波跟高僧大德學法,請教過好幾十位,但是真正做禪修報告的只有六位,總共加起來有七次指點,並不多;絕大部分是去做禪修報告,去跟他們匯報說:「您教我這麼修的,我已經按照這麼去做了,現在是這樣、這樣的結果,是對?還是錯呢?」

事實上,心裡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自己觀察它真的能夠減少煩惱,但是跟他們請教說:「如果對的話,怎樣做可以比現在更進步呢?如果是錯的,請您慈悲開示,究竟錯在哪裡?」

事實上,心裡相信是對的,但也必須先預防會不會是錯了。絕大部分跟高僧大德就是這麼去請教。有一些很奇怪的提問,則是其次,例如,修行時,心一直是睡覺的狀態,身體是睡著、心也是睡著,怎麼樣都醒不過來,打坐也會睡著、經行也會睡著,去請教隆布信長老:「我修行不知道怎麼回事,已經無法自助了,解決不了了,修行一直睡著。」

他回答說:「別有疑問了。知者、知者!你怎麼可以有疑問呢?繼續修行吧!你就會在這次結夏安居期間獲得寶貝。」

他要隆波別有疑問,隆波就沒有疑問了:「睡著是它的事!」

以前並沒有像現在那麼多機會,跟高僧大德學法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只能忍耐。有時候修行好幾個月,才有機會可以見到高僧大德一次,平時就仰賴於「如理思惟」,不停地去觀察自己:「自己的修行啊!不善法有減少嗎?善法有增長嗎?」就是看這個,不用去看很複雜的事情,例如,能不能入定,這個不重要。要去觀察:「自己修行之後,善法有增長嗎?不善法有減少嗎?」要去訓練自己具有覺性。

根律儀與守護六根

隆波認為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持戒和在固定形式裡用功,每天都去用功,變成一個常態,這非常重要。

隆波訓練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根律儀」,也就是守護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根律儀非常的重要。那時候修行,只怕心跑了之後會生起煩惱,就非常小心去照顧好自己的心。結果發現心會跑到六個根門,眼、耳、鼻、舌、身、意,一旦它跑了之後接觸到境界,就會生起苦、生起樂、生起好、生起壞,最後會生起滿意和不滿意。有時候會對色、身、香、味、觸、法滿意或不滿意,有時候會對心裡的現象滿意或不滿意——對這樣的所緣滿意,對那樣的境界不滿意,不停地去觀察、去體會。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境界時,心有時候苦、有時候樂、有時候好、有時候壞、有時候貪瞋癡、有時候滿意、有時候不滿意,訓練去觀察,直到變成自動自發的觀察。

心跑掉了並不去阻止,因為隆布敦長老開示說:「心自然的狀態必然會往外送的。」眼前有畫面,就會有生起在眼根的心去看畫面。耳朵有聲音,就會有生起在耳根的心去聽聲音,這些都是心往外送了,但是仰賴於根律儀,眼睛看到畫面時,心滿意或不滿意及時地知道,生起善不善、生起苦或樂、生起滿意或不滿意,不停地及時去知道。

最初,滿意不滿意是看不出來的,只看到當下這一刻是苦、是樂,還是當下這一刻心是不苦不樂,不停地去觀察。眼、耳、鼻、舌、身、意(心)自然地接觸到境界,接觸境界之後,我們不強迫讓心一動也不動,而是讓心自然地去運作,有時候造作苦、造作樂,有時候造作好、造作壞,早期會看到這些。一旦修行越來越嫻熟了,就會看到接觸境界之後,它不只是苦、樂,不只是善、不善,往往還有緊隨而至的滿意或不滿意,比如,接觸到滿意的畫面就會生起快樂,往往就會生起貪心。緊隨而至的心就會滿意,滿意於這樣的畫面。[從接觸]這樣的色、聲、香、味、觸、法,心就會來到滿意或不滿意。

早期的時候無法看到滿意或不滿意,只是看到心苦、心樂、心不苦不樂,或是看到心貪、心不貪,心生氣、心不生氣,心迷失、不迷失,心散亂、不散亂,心萎靡不振,心昏沉,會先看到這裡。越來越嫻熟,接下來就會看到快樂生起的時候,貪心往往就會摻雜進來,心就會滿意,心就會喜歡而滿足。如果看到不滿意、不喜歡的畫面,沒有快樂,瞋心就會摻雜進來,心就會不喜歡,想讓它快點消失。這要仰賴於根律儀,守護六根,讓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境界,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