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MN 5|無穢經 Anaṅgaṇa Sutta

蕭式球譯

五.無穢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舍利弗尊者對比丘說:“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舍利弗尊者:“賢友。”

  舍利弗尊者說:“賢友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一種人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一種人有垢穢,而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一種人沒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一種人沒有垢穢,而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

  “賢友們,在兩種有垢穢的人之中,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是低的,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是高的。在兩種沒有垢穢的人之中,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的人是低的,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的人是高的。”

  舍利弗尊者說了這番話後,大目犍連尊者對他說:“舍利弗賢友,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兩種有垢穢的人之中一種低、一種高呢?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兩種沒有垢穢的人之中一種低、一種高呢?”

  “賢友,一個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將不會作出意、精進、努力來斷除那些垢穢。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貪、瞋恚、愚癡這些垢穢和污染的質素。

  “賢友,假如有人把一個有塵埃、有污垢的銅碗帶到市集或銅匠工場,銅碗的主人不使用、不清潔它,還把它放在佈滿塵埃的地方;之後這個銅碗是否會有更多污漬、更多污垢呢?”

  “賢友,是的。”

  “賢友,同樣地,一個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將不會作出意、精進、努力來斷除那些垢穢。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貪、瞋恚、愚癡這些垢穢和污染的質素。

  “賢友,一個有垢穢而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將會作出意、精進、努力來斷除那些垢穢。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不貪、不瞋恚、不愚癡這些沒有垢穢和沒有污染的質素。

  “賢友,假如有人把一個有塵埃、有污垢的銅碗帶到市集或銅匠工場,銅碗的主人使用、清潔它,不把它放在佈滿塵埃的地方;之後這個銅碗是否會更潔淨、更明亮呢?”

  “賢友,是的。”

  “賢友,同樣地,一個有垢穢而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有垢穢的人,將會作出意、精進、努力來斷除那些垢穢。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不貪、不瞋恚、不愚癡這些沒有垢穢和沒有污染的質素。

  “賢友,一個沒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的人,內心將會對外相誘人的事物思維作意,因此貪便會纏擾他的內心。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貪、瞋恚、愚癡這些垢穢和污染的質素。

  “賢友,假如有人把一個潔淨、明亮的銅碗帶到市集或銅匠工場,銅碗的主人不使用、不清潔它,還把它放在佈滿塵埃的地方;之後這個銅碗是否會變成多污漬、多污垢呢?”

  “賢友,是的。”

  “賢友,同樣地,一個沒有垢穢但不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的人,內心將會對外相誘人的事物思維作意,因此貪便會纏擾他的內心。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貪、瞋恚、愚癡這些垢穢和污染的質素。

  “賢友,一個沒有垢穢而如實知道自己內裏沒有垢穢的人,內心將不會對外相誘人的事物思維作意,因此貪便不會纏擾他的內心。他命終的時候內心將會帶著不貪、不瞋恚、不愚癡這些沒有垢穢和沒有污染的質素。

  “賢友,假如有人把一個潔淨、明亮的銅碗帶到市集或銅匠工場,銅碗的主人使用、清潔它,不把它放在佈滿塵埃的地方;之後這個銅碗是否會更潔淨、更明亮呢?”

  “賢友,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