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大馬四念處禪修課程
阿姜巴山首次大馬弘法行
日復一日重複著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從早上睜眼到晚上睡著,我們一直迷失在念頭的世界,即使我們是醒著的,但是心依然是睡著的。生活的苦樂悲喜,獻給了手機屏幕內的虛擬世界,一句留言就可讓我們踏上不歸路,一則貼文就可讓我們憤怒異常。這世界發生了什麼?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已儼然無法分清楚。
我們的心無法趨向寧靜,而狂喜、憤怒、悲傷、嫉妒、狂傲、憂苦無聲息地佔滿內心,以至於寧靜、喜樂毫無立足之地。我們被外在的各種人事物牽動,心迷失於各種欲望的漩渦之中,這副自己給自己戴上的手銬,把我們牢牢鎖在輪迴裡。這樣的生命是我們想要的嗎?如此的模式能否改變?
阿姜巴山曾說過:「真正為我們帶來最多苦的,即是自己的身與心,而不是外在的人、事、物。如果我們依靠自己,便能有快樂,自身是滿足的,沒有煩惱,誰也無法讓我們痛苦。」
四念處禪修是超越憂悲苦惱的唯一道路,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解套的機會。
指導老師
阿姜巴山
跨越语言的隔阂,跨越民族的藩篱,一届又一届以中文为主导的禅修课程、一篇又一篇以中文群体为对象的教导,那一双慈悲愿力的推手,推动著「法」弘遍整个中文世界。承载着众生离苦的愿力,牺牲自己抵达最终目的地的寂静,他将生命奉献给法的弘传,循循善诱引导着正在迷路的我们。
若想遇见一位不谋求利益、不冀望回报、真心帮助你的人,在世间出现一位,已是稀有珍贵至极,而我们都一起遇上了。
阿姜巴山為泰國著名禪師隆波帕默尊者的實證弟子,其弘法足跡遍及中國、泰國,包括曼谷、羌奈、孔敬府、那空沙王等不同地方,如今更是首次踏入大馬這片土地。
阿姜巴山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2012年8月23日,我與一位商業競爭對手喝咖啡,當談及客戶的歸屬問題時,由於被搶走了客戶,十分擔心與憂慮。就在那時,心發生了兩次生滅,當時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麽,心也並未去定義。隨後,『看見』心說了一句:『任何生起的,必然會滅去』,之後心中產生了清涼與祥和的幸福感。競爭對手當時很好奇,問:『你的客戶都被搶走了,怎麽還能這樣平靜?』那時並不知道是見法了,只覺得寧靜、清涼、幸福,而且持續了好幾天。最後,心恢復常態,卻再也不是以前的常態。從此以後,再苦,也不覺得是『我』在苦,只覺得是心苦。再高興,也不覺得是『我』在高興,而了解到是心在高興!但是與人交談時, 還是會沿用『我高興、我難過』的習慣用語,只是不會再覺得是『我』高興與『我』難過。」
在那以後,每次隆波帕默尊者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