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一章 因為您,僧尼梵行立

第一冊•第一章 資深第一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ajāpatī Gotamī)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團的首位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1(Mahāpajāpatī Gotamī),為比丘尼僧團成立之期的首要核心人物,亦是比丘尼僧團的發起者。她尚有一個特殊的身分,即佛陀的姨母及養母。猶如親生母親一般,她守護著年幼的悉達多菩薩2(Siddhattha)長大成人。

由於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不凡的出離心及堅持力,造就後世女人得以出家的因緣。她的不放棄及勇猛,在佛陀的肯許下,開啟了比丘尼僧團的先河。

 

猶如親生母,佛身守育者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出生於天臂城(Devadaha),父親為善覺王(Mahāsuppabuddha),母親為善相王后(Sulakkhaṇā),姊姊名為摩訶摩耶(Sirī Mahāmāyā Devī)。在出生不久後,婆羅門觀其面相而預言,她將成為「眾人之首」,因此命名為「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又預言善覺王的兩位公主在未來懷胎時,孩子必定是轉輪聖王。

當她已達花樣年華時,淨飯王(Suddhodana)將摩訶摩耶及摩訶波闍波提迎娶至迦毗羅衛國(Kapilavatthu),並立摩訶摩耶為王后。隨後,菩薩為成佛而從兜率天下降人間,入王后摩訶摩耶之胎。

在大曆第六十八年的衛塞月3(Vesākha)滿月日,摩訶摩耶誕下悉達多菩薩——未來的佛陀,在七日後逝世,轉生兜率天為善喜足天子(Santusita)4。隨著摩訶摩耶逝世,淨飯王將摩訶波闍波提冊立為王后。

在悉達多菩薩誕生三至四日之後,摩訶波闍波提亦誕下王子難陀(Nanda)。雖然淨飯王已精心挑選二百四十名宮女照顧悉達多菩薩,但是摩訶波闍波提卻依然將剛出世不久的難陀王子交給乳母,自己親自授乳及養育悉達多菩薩,待他猶如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

悉達多菩薩在二十九歲時,離開王宮出家修行。5在大曆一〇三年6的衛塞月滿月日,菩薩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人天導師喬達摩佛7(Gotama Buddha)。

佛陀初返鄉,展示雙神變

佛陀成道後,淨飯王曾多次派遣信使前去邀請佛陀回鄉,每位信使皆有一千名隨從陪同,但是派遣的信使在聽聞佛陀說法後,紛紛出家修行,忘了他們原來的使命。直至淨飯王派遣第十位信使——迦留陀夷(Kāludāyī),並以「務必傳達邀請訊息給佛陀」作為出家條件,才成功邀請佛陀回到迦毗羅衛國。迦留陀夷初次見到佛陀,佛陀即為他說法。聞法後,他證得阿羅漢果8,成為善來比丘9(Ehibhikkhu)。

當時,在佛陀成道度過首個雨安居後的第五個月,佛陀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Veḷuvana)。那時,出家七至八日的迦留陀夷比丘心想:「寒季已過,春季已至,大地覆蓋青草,森林綻放美花,道路已可通行,這是佛陀探視親族的大好時機。」於是,迦留陀夷比丘以六十四偈優美之詩偈,婉轉地勸請佛陀回鄉。

佛陀問道:「迦留陀夷!為何你以如是優美的詩辭,促我回迦毗羅衛國呢?」

「世尊!您年邁的父親——淨飯王,希望禮敬世尊及僧團!懇請世尊返鄉探親,以示好意。」

佛陀接受了迦留陀夷比丘的建議:「善哉!迦留陀夷! 我接受你的請求。你前往告知比丘大眾,準備返鄉之旅。」

「好的,世尊!」

於是,佛陀率領二萬阿羅漢,前往距離王舍城六十由旬10外的迦毗羅衛國。此二萬比丘之中,一萬人為淨飯王派遣的信使及隨從,另一萬人為鴦伽國(Aṅga)和摩揭陀國(Magadha)的良家子弟。佛陀以每日行走一由旬之路程,預計在兩個月內抵達迦毗羅衛國,此乃不急促(Aturita)的旅程。

此時,迦留陀夷比丘心想︰「世尊出發之事,我應當告知淨飯王。」隨即騰空,瞬間出現在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宮殿。

淨飯王見迦留陀夷比丘出現在王宮而喜出望外,他以高貴之座招待,並將殊妙飲食盛滿其缽。迦留陀夷比丘卻站起來,作狀要離去。

淨飯王說︰「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