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三章 縈繞蓮花的傳奇

第一冊•第三章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Uppalavaṇṇ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迴猶如生命的一幅畫,倘若了解因果法則的運作,則能為此幅畫填上悅意的色彩,成就人、天人的果報,乃至成就涅槃。此生命之畫將如何呈現,在眾多因緣之中,以「心」為關鍵。

源於種種不同的心,眾生有種種形相、道、信解、業的差別。佛陀在《相應部•繫繩經第二》[efn_note]《相應部》22相應品100經。[/efn_note](Dutiyagaddulabaddhasuttaṃ)提及心的多種多樣,更勝於畜生界的種類。譬如染工或畫師,以胭脂紅、鬱金黃、靛藍、深紅等染料,在磨得細緻的木板、牆壁或白布上,創作出種種完整且細緻的男女像,同樣地,未斷除「我見」的無聞凡夫,使五蘊再度出生。

為何人類有優劣貴賤之差別呢?《增支部•末利王后經》[efn_note]《增支部》4集197經。[/efn_note](Mallikādevīsuttaṃ)記載,拘薩羅國的王后末利夫人(Mallikā)曾向佛陀請法︰「為何有些女人貌美、富裕又具影響力?有些則貌美,但不富裕也不具影響力?有些雖醜陋,但富裕又具影響力?」佛陀為她解釋,美麗緣於不易怒及常無惱,財富緣於布施,影響力緣於不嫉妒。由此得知,優劣貴賤之差別皆源於業力所致。

蓮華色比丘尼(Uppalavaṇṇā)在多劫的輪迴中,隨其善行及發願,圍繞著蓮花而開展多生的傳奇。她以善業彩繪輪迴之畫,直至最後一生徹底地解脫輪迴。蓮華色比丘尼是比丘尼僧團的二上首女弟子之一,尤其精通於神變,被佛陀譽為「神變第一比丘尼」。

膚色如蓮貌如花

蓮華色出生於舍衛城(Sāvatthī)具大財富之家庭,居家因種種寶物而閃爍光耀。她所求之物皆能遂願而得,生活具足大安樂。蓮華色的容貌如出水芙蓉般清麗脫俗,世間罕見。由於膚色猶如深藍蓮花之蕊,故名「蓮華色」。

由於擁有美撼凡塵的容貌,她在家族中備受尊敬及愛戴。當她正值金色年華時,數百國王、王子及長者子爭相提親,他們對蓮華色的父親說︰「請將你的女兒嫁給我吧!」

面對眾多具有雄厚財力及權勢地位者的提親,她的父親不曉得該如何回應,心想︰「我無法滿足每一個人,應當想出一個善巧的方法來處理此事。」

為避免得罪任何一方,他詢問蓮華色︰「親愛的女兒!你是否願意出家成為比丘尼?」

此生是蓮華色的最後一生,聽聞此番話語,猶如提煉百次的香油噴灑在她頭上,她歡喜地說︰「父親!我將出家。」

於是,父親向她禮敬,並將她送至尼眾寺院出家,成為比丘尼。

諦觀火焰得道果

出家之後,她精進培養覺知,保持正念觀照身心的實相,心達安住及平捨。不久即輪到蓮華色比丘尼在寺院當值,負責打掃及點燃戒堂(Sīmā)、說法堂的燈火。她在該處觀察油燈的火焰,以「火遍」作為禪修所緣而進入禪定。以此禪定觀照身心苦、無常、無我的實相,瞬間證得阿羅漢果,獲得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此時,蓮華色比丘尼出家未至十五天。[efn_note]《譬喻經》其他版本說蓮華色比丘尼出家未至八個月,證得阿羅漢果。[/efn_note]

她獲得六種神通之中,以神變為最勝。具神變者,能一身化為無量身,無量身現為一身,或顯或隱、穿牆、穿壁、穿山皆通行無礙;出沒大地,猶如在水中;覆水不沒,猶如在地面;結跏趺坐在空中浮游,猶如有翼之鳥;以手捫摸日月之大神力、大威力;身能自在到達梵天界。除此之外,她能隱去本來的形態,而顯現童子、龍、虎、山、海、轉輪王、象兵、馬兵等形態。

她宣說證悟宣言,記載於《長老尼偈》︰

知宿世所住,得獲淨天眼,
智慧知他心,耳界得清淨。

我得神變智,已達漏盡智,
實證六神通,成就佛之教。[efn_note]《長老尼偈》第227~228偈。[/efn_note]

《譬喻經》[efn_note]《譬喻經》四•2品19•第2~14偈。[/efn_note]記載,證得阿羅漢果的蓮華色比丘尼,前往佛陀之處,禮敬佛足後無畏地宣說︰「奉告大牟尼,我已度脫輪迴,已得不動道,一切苦已盡。」

在佛陀及四眾面前,蓮華色比丘尼請求懺悔寬恕︰「在佛陀的教法中具有淨信的大眾們,若我曾對你們有犯錯之處,在如來尊前請求你們的寬恕。奉告大勇者!在流轉輪迴中,若我有任何過失,請世尊寬恕我。」

手捫世界如兒戲

佛陀對蓮華色比丘尼說︰「親愛的女兒蓮華色!向修習我的教法者,展示你的神通,今日讓四眾斷除疑惑。」

蓮華色比丘尼說︰「佛陀大勇者!我是您的女兒。佛陀大慧者、光耀者!我已作諸多難行之行。我的膚色猶如藍蓮花蕊,因此名為『蓮華色』。大勇者!具眼者!我是您的追隨者,伏禮世尊足。」

「大勇者!請見我的神通,我將向導師您展示我的力量。」

隨後,她如是向佛陀展示其神變︰

四大海之水,置於我手中,
恰如小兒戲,置油於手中。

拔扯起大地,置於我手中,
如童子青年,拔起燈心草。

手如輪圍山,覆蓋於上方,
降種種色雨,屢屢令雨下。

大地作石臼,砂石作穀物,
須彌山作杵,如童子搗碎。[efn_note]《譬喻經》四•2品19•第11~14偈。[/efn_note]

蓮華色比丘尼將四大海洋之水,置於她的手掌中,恰如小孩遊戲,手置胡麻油一般。她拔扯起大地並置於手中,宛如孩童或青年輕易地拔起燈心草一般。她的雙手擴延至輪圍山般大,覆蓋在世界的上方,並一再降下各種不同色彩的雨水。她以大地為石臼,砂石為臼中的穀物,須彌山作杵臼,如童子嬉戲般輕而易舉地將其搗碎。

如是展現神通後,蓮華色比丘尼對佛陀如是宣說︰「我是最勝佛陀的女兒,名為蓮華色,乃神變自在者,是您教法的遵奉者。我以種種神變展示世間的導師,我宣說名字種姓,向具眼者禮足。我已獲得諸神變、天耳通、他心通、能憶宿世的宿命通、天眼通,一切煩惱已斷盡,不再有來生。依於佛陀的神力,我的智慧廣大而清淨,具足四無礙解。」

「在往昔流轉輪迴中,我曾值遇諸最上智者,為了今能值遇世尊您而作大奉侍。往昔所作之善業,一切累積的福德,此皆是為了您,大勇者!除去不善行,遠離不能處[efn_note]不能處(Abhabbaṭṭhāna):指漏盡者不可能從事的九種行為。《長部•清淨經》提及漏盡比丘不可能違犯九處:一、故意奪取有情性命;二、故意偷取;三、從事淫法;四、故意說虛妄語;五、為感官享受而貯藏物品,猶如從前在家時;六、因而做出錯誤的行為;七、因瞋而做出錯誤的行為;八、因痴而做出錯誤的行為;九、因怖畏而做出錯誤的行為。[/efn_note],捨棄自己的最上生命,此皆是為了您,大勇者!我布施一萬俱胝[efn_note]一俱胝(Koṭi)相等於一千萬。[/efn_note]的財富,累劫布施生命,此皆是為了您,大牟尼!」

蓮華色比丘尼隨後在佛陀尊前向大眾訴說她過去多生,始於勝蓮華佛所累積的波羅蜜。

比丘尼之秤與量

有一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讚許蓮華色比丘尼︰「比丘們!在我的比丘尼弟子中,神變者,以蓮華色為第一。」[efn_note]《增支部》1集237經。巴利為「Etadaggaṃ bhikkhave mama sāvikānaṃ bhikkhunīnaṃ iddhimantīnaṃ yadidaṃ uppalavaṇṇā」。[/efn_note]

佛陀不僅嘉許蓮華色比丘尼之神變力,亦嘉許她在領眾及教學上的出眾,與大智慧第一的懺摩比丘尼[efn_note]懺摩比丘尼(Khemā)被佛陀譽為「大智慧第一比丘尼」,請參閱第一冊第二章「無畏獅子吼」。[/efn_note],一同被譽為比丘尼弟子的典範。《增支部》︰「諸比丘!有信心之比丘尼作希求時,應作如是正當之希求,我當如懺摩比丘尼及蓮華色比丘尼。諸比丘!彼等懺摩比丘尼及蓮華色比丘尼,是我等比丘尼弟子之秤、之量。」[efn_note]《增支部》2集132經、《增支部》4集176經。[/efn_note]

《相應部•獨女經》(Ekadhītusuttaṃ)︰「汝若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者,應如懺摩比丘尼、蓮華色比丘尼。諸比丘!此懺摩比丘尼及蓮華色比丘尼,乃我弟子比丘尼中之秤、之量。」[efn_note] 《相應部》17相應24經。[/efn_note]

懺摩比丘尼與蓮華色比丘尼二者,為佛陀比丘尼僧團的二上首女弟子,一如舍利弗尊者及目犍連尊者,為佛陀比丘僧團的二上首弟子。

與魔羅波旬遊戲

在《相應部•蓮華色經》[efn_note]《相應部》5相應5經。[/efn_note](Uppalavaṇṇāsuttaṃ)記載了蓮華色比丘尼制伏魔羅的事跡。

一日清晨,蓮華色比丘尼著衣持缽,入舍衛城托缽乞食。用膳完畢後,她前往日間禪坐處——安陀林(Andhavana),站立在一棵開滿花的沙羅樹下。

這時,魔羅波旬為了讓蓮華色比丘尼生起恐懼、怖畏,身毛豎立而捨棄禪定,於是往詣蓮華色比丘尼之處,說出此偈︰

樹頂盛開花,沙羅樹下立,
唯獨汝一人,美貌無倫比,
愚人之汝心,不懼惡者否?

此時,蓮華色比丘尼如是思惟:「誰在說此偈?是人還是非人?」那時,蓮華色比丘尼知悉:「這魔羅波旬,令我生起怖畏、懼怕、身毛豎立而退出禪定,因此說出此偈。」

於是,蓮華色比丘尼以偈頌回應魔羅波旬︰

心惡如汝者,百千來於此,
不動我一毛,我一不怖汝。

我可隱身形,入汝之腹中,
或立汝眉間,汝不得見我。

我心得自在,善修如意足,
解脫諸結縛,我實不怖汝,朋友!

蓮華色比丘尼對惡魔波旬說,即使有十萬個如他一般的惡人來到面前,亦無法令她感到絲毫地顫抖或怖畏。她已運心自在,從各種束縛中解脫,因此說︰「我不畏懼你,魔羅!我的朋友!」

魔羅波旬感到苦惱:「蓮華色比丘尼已知道是我。」於是,他沮喪、悲傷,萎身隱沒其身形,在彼處消失。

在《長老尼偈》亦記載蓮華色比丘尼降伏魔羅的過程,偈言與《相應部》大同小異。後有此敘述︰

如長矛,諸蘊斷頭台,
汝呼之樂,此為我不喜。

喜貪隨處滅,打碎癡闇蘊,
波旬!如是汝當知,
惡者!汝被我所敗。[efn_note]《長老尼偈》第234~235偈。[/efn_note]

蓮華色比丘尼述說諸的過患,對於愚者所謂的「樂」不感欣喜。她揚起勝利的微笑,說︰「魔羅!你已被我制伏。」

佛對神通之制戒

蓮華色比丘尼所具的大神變力,在佛陀面對外道挑起的神通宣戰時[efn_note]《法句經注釋》14品2、《本生經》483經。[/efn_note],她再次向佛陀請願,請佛陀允許她施展大神變,以協助佛陀催伏外道。然而,當時佛陀已制戒佛弟子不得於在家人面前施展神通。

此典故記載於《律藏•小品•小事犍度》[efn_note]《律藏》小品•第五小事犍度•栴檀木缽(V.ii 110)。[/efn_note](Khuddakavatthukkhandhaka)。那時,佛陀在摩拘羅山(Makula)度過第六個雨安居後,前往王舍城(Rājagaha)竹林精舍(Veḷuvana)。

當時,王舍城一名富人獲得極為珍貴的栴檀木,並以此栴檀木製作成缽,置於網袋內,再以竹竿連接竹竿,將網袋掛在高達六十肘的竹竿頂上,隨後宣布︰「在此世間真正的阿羅漢,請騰空取下這布施之缽。」

當時,自稱是阿羅漢的六師外道住在王舍城,他們聽聞此消息而紛紛前往富人的住處,說︰「居士!我是阿羅漢神通具足者,缽給我!」

無論六師外道如何使計,富人皆權巧且堅定地回答︰「尊者!我已將此缽布施予具有神通的真正阿羅漢,若你是具足神通的阿羅漢,請親自騰空取下此缽!」由於六師外道皆非具有神通的阿羅漢,他們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空手而返。

直至第七日,目犍連尊者(Moggallāna)與賓頭盧頗羅墮尊者(Piṇḍolabhāradvāja)從竹林精舍外出,準備入城托缽。二位尊者在距離城市不遠處,站立在平坦的岩石上著衣。

此時,尊者聽見幾位喝醉酒的人們說︰「朋友!過去六師外道經常在各處宣稱自己是阿羅漢。然而至今已過了七日,王舍城富人懸掛一缽於高達六十肘的竹竿上,並宣布︰『在此世間真正的阿羅漢,請騰空取下這布施之缽。』那些宣布『我是阿羅漢』的人,尚未有一人能飛馳於空中。如今我們才知曉,世間並不存在阿羅漢!」

聽見他們的言論後,目犍連尊者對賓頭盧尊者說︰「賢友賓頭盧!你是否聽見那些酒者的詆毀?他們一概而論的泛泛之談,將影響佛陀教法的聲譽。你是具有神通的阿羅漢,騰空取下那枚缽吧!」

賓頭盧尊者尊敬目犍連尊者而說︰「賢友目犍連!如來置您為神通第一比丘,希望您親自作此事。我僅將在尊者不擔待時,方才接下此任務。」

目犍連尊者說︰「賢友賓頭盧!你去取下吧!」

得到目犍連尊者的同意,賓頭盧尊者進入第四禪,從第四禪出而以神通力使他們站立著衣的那塊巨石騰空。此巨石平整地切割,猶如絲綢之布,尊者讓此巨石在面積三伽烏達(Gāvuta)的王舍城上空盤旋環繞七次。猶如一大蓋子,這巨石覆蓋整座王舍城。

人們見巨石懸於空中而生起大怖畏,心想︰「這塊巨石已覆蓋整座城市,我們將被壓迫。」他們驚慌地拿著盤子覆頭,四處竄逃。

當巨石環繞上空七次時,賓頭盧尊者讓城民得見他的身影。城民見尊者在上空而乞求道︰「尊者!請持好巨石,否則我們將毀滅!」在城民見到賓頭盧尊者的瞬間,尊者以腳趾踢拋巨石,使它回到原來的位置。

賓頭盧尊者立於王舍城富人住家的上空,取下懸掛高處的栴檀木缽。富人見尊者而伏身趴在地面,懇請賓頭盧尊者下降至其家。當尊者降落地面進入其屋時,富人恭敬地從尊者手中取缽,盛滿珍饈美饌供養尊者。賓頭盧尊者接受那栴檀木缽後,返回寺院。

當賓頭盧尊者在返回寺院的途中,那些錯過而未見尊者展現神通的王舍城人民,圍繞著尊者乞求︰「尊者!請讓我們像其他人一樣,得以見識你所施展的神通。」他們吵吵嚷嚷,成群跟隨在賓頭盧尊者的身後,直至竹林精舍。

佛陀聽見寺院沸揚喧嘩之聲,向阿難尊者問道︰「阿難!誰在高聲喧嘩呢?」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賓頭盧頗羅墮尊者騰空摘下王舍城富人布施的栴檀木缽,聽聞此消息的人們追隨賓頭盧尊者,這些喧嘩聲正是追隨者的音聲。」

佛陀得知賓頭盧尊者的行為後,集合僧眾並問道︰「賓頭盧!你以神通(Pāṭihāriya)騰空摘下王舍城富人布施的栴檀木缽,此事是否屬實?」

尊者如實承認,於是佛陀呵責道︰「賓頭盧!這不適當,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為何為了這卑微的木缽,向在家人展示神通呢?賓頭盧!譬如婦女為卑微的小錢,而展示腰間的圍兜。賓頭盧!你亦如是為卑微的木缽,而向在家人展示神通。賓頭盧!如此讓尚未生起信心的人不生起信心,已生起信心的人無法增益。」

於是佛陀制戒︰「諸比丘!不得向在家人示現上人法的神通,示現者墮惡作。」佛陀吩咐比丘將該栴檀缽毀壞成粉末,作為諸比丘的眼藥。隨後佛陀再制另一戒︰「諸比丘!不得持木缽,持者墮惡作。」[efn_note]《律藏》小品•第五小事犍度•栴檀木缽(V.ii 110)。[/efn_note]

佛陀見向在家人施展神通的過患,為了世間的利益,而對比丘立下此戒。

神變能化轉輪王

外道知悉佛陀針對神通而制戒一事,心想:「沙門喬達摩禁止比丘們展現神通,相信今後喬達摩的弟子至死亦不會違犯戒律,沙門喬達摩自己亦不會再使用神通。」

他們逮到機會,在城鎮街道向人們吹噓︰「過去為了維護聲譽,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為了一枚木缽而展示微妙的神通,僅有沙門喬達摩的弟子無恥地作了此事。千萬別認為我們沒有神通力,我們可不把沙門喬達摩的弟子放在眼裡。若同修、同道們願意,我們可直接找沙門喬達摩一較神通競技,相信沙門喬達摩不敢接招。若他勉強答應展示一神通,我們則會以雙倍的神通力戰勝他。」

頻婆娑羅王(Bimbisāra)聽此傳聞,往詣佛陀之處,問道:「世尊!您是否制戒禁止比丘展示神通?」

「是的,大王!」

「外道四處吹噓,他們將向如來挑戰神通競技,世尊您將如何應對呢?」

「倘若外道展示神通,我亦將施展。」佛陀回答。

「但是,世尊!您不已制定禁戒,禁止施展神通了嗎?」

「大王!此戒律是專為佛弟子而制,並非對佛而制。」

「世尊!是否能有戒律僅專為佛弟子而制,佛則除外呢?」

「大王!倘若如此,我將反問你,你的御園是否有芒果樹及其他水果呢?」

「有的,世尊!」

「當有人隨意摘採水果而食用時,你將如何處治呢?」

「世尊!我將給予懲罰。」

「你自己是否能享用這些水果呢?」

「能,世尊!當我享用自己所屬之物,我理當不受任何制裁。」

「大王!譬如你的統治領土延伸至三百由旬,我的威勢領土(Āṇākhetta)亦延伸至一兆世界。我不受限於任何戒律,僅有我的弟子才受限於戒律,我將施展神通。」

「世尊!您將在何時施展神通呢?」

「大王!從今日起的四個月後,在阿沙哈月(Āsāḷhā)[efn_note]阿沙哈月( Āsāḷhā)大約在六月至七月之間。[/efn_note]滿月之日,我將施展神通。」

「世尊將在何處施展神通呢?」

「在舍衛城城門的騫荼芒果(Kaṇḍamba,意為白芒果)樹下。」

佛陀選擇距離王舍城四十五由旬外的舍衛城,因為諸佛皆在該處施展雙神變。此外,眾多人將有機會在該處見證佛陀施展神通的事跡。

外道聽聞佛陀將在四個月後,於舍衛城城門展示神通,他們頓時心慌意亂,說︰「這下糟了!沙門喬達摩說那戒律是為弟子而制,並非對自己而制,而且還將親自施展神通,我們該如何是好?」

於是,他們商議後決定誤導人們,緊緊尾隨著佛陀。若人們見狀問道︰「你們在做什麼呢?」他們將口徑一致地回答︰「我們將與沙門喬達摩較量神通,現在他卻逃離我們,我們不希望他逃走,只好緊緊跟隨著他。」以贏得人們的尊敬。

在大曆一〇九年孟春月[efn_note]大曆一〇九年相當於西元前583年;孟春月(Phagguṇa)大約在二月至三月之間。[/efn_note](Phagguṇa)滿月日,佛陀與比丘眾在王舍城托缽後,離開王舍城。眾人見佛陀與比丘眾出王舍城,問道:「世尊要前往何處呢?」

比丘們回答︰「世尊將前往舍衛城城門處,為摧破外道而顯現獨一無二、唯有佛陀才能展示的雙神變(Yamakapāṭihāriya),為此而行。」

大眾說:「唯有佛陀才能展現的神通,實在未曾有,我們將前往觀賞。」於是數十萬民眾紛紛離開自己的家戶,跟隨在佛陀的後方而行。

外道們亦按照他們之前所討論的那般,緊緊尾隨著佛陀。佛陀留宿之處,他們亦在該處留宿;佛陀用膳之處,他們亦在該處用膳,步行及停歇的時間皆與佛陀同步。眾人問外道︰「你們在做什麼呢?」他們便依之前所約定般地作回應。

佛陀步行四十五由旬而抵達舍衛城,住在祇樹給孤獨園(Jetavana)。外道亦同時抵達舍衛城,為了造勢而揮霍一萬金建造一座閣樓,以金合歡木為柱,飾以蓮花,宏偉及壯麗,宣稱︰「我們將在此處展示神通。」

拘薩羅國波斯匿王(Pasenadi)往詣佛陀之處,問道:「世尊!外道已建立一座閣樓。我希望得到世尊的允許,為您建築閣樓。」

「大王!你不必建築閣樓,此事均已安排妥當,已有施者準備建造。」

「世尊!在我之外,是否尚有人具此能力,為世尊建築閣樓?」

「大王!在我展示神通的場所,帝釋天將作十二由旬的樓閣,由寶石所造。」

「世尊將在何處施展神通呢?」

「在騫荼芒果樹下。」

外道們聽說「沙門喬達摩將在騫荼芒果樹下展示神通」,他們感到震驚不已,不惜投擲大量錢財,請人砍伐舍衛城周邊一由旬內所有的芒果樹,即使僅是幼小樹芽亦不留,好讓佛陀無法展示神通。

在阿沙哈月滿月日,佛陀與比丘眾在午前進入舍衛城托缽。當時,御苑的園長名為騫荼,在芒果樹上的紅蟻舊巢處發現一顆熟美的芒果,他驅走被芒果香味吸引而來的烏鴉,摘下芒果而想獻給國王。然而,在前往王宮的途中,經過城門而遇見佛陀,騫荼心想︰「倘若將此芒果獻給國王,最多僅獲十六至十八枚錢幣,不足以讓我在此生存活。但若供養佛陀,那將帶給我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幫助我從永無止境的輪迴中解脫。」如此思惟後,他將這顆芒果供養佛陀。

佛陀接受此芒果而坐於該處,阿難尊者將該芒果擠壓,取出芒果汁供養佛陀。佛陀飲用完畢後喚來騫荼,對他說:「騫荼居士!挖掘土地,將此芒果核種植在此處。」

當騫荼將芒果核種植後,佛陀在植種處上方清洗右手。瞬間,那果核自動破開發芽,長出如鋤柄般粗的綠芽,在眾多人圍觀之際,逐漸長大成高達百肘的大芒果樹,從主幹分出四枝樹幹,第五枝樹幹往上延伸,各樹幹長達五十肘。在眾人圍觀的瞬間,此樹開花結成果實,蜜蜂紛紛群集,樹上果實累累,聳立在天空中。

「即種即長!太神奇了!」騫荼驚歎地呼叫,他立即從樹上摘下金黃色的芒果,以虔誠歡喜之心,供養在場的比丘僧眾。

波斯匿王得知如此壯碩高大的芒果樹神奇地在瞬間長出,命令人不得砍伐,並派侍衛守護。由於此芒果樹由騫荼所種,因此命名為「騫荼芒果樹」,這即是佛陀當初告知頻婆娑羅王及波斯匿王的「騫荼芒果樹」。

一些薰酒的人們亦滿足地享用騫荼芒果樹上的芒果,他們譴責外道卑鄙的動機︰「哈!你們這些無賴的外道!出於恐懼而將一由旬內所有的芒果樹連根拔起,擔心沙門喬達摩在白芒果樹下施展神通。但是,看!這騫荼所種的芒果樹,才是神通即將施展之處!」他們如此說後,將吃剩的芒果核丟向外道。

此時,帝釋天命令風神吹起狂風,將外道的樓閣連柱拔起,扔至垃圾堆。帝釋天亦命令太陽神讓太陽宮殿下沉些許,灼熱地曝晒外道之處,再令風神在該處捲起大風、雨神降下大雨及冰雹。六師外道們看起來猶如身體遍佈白、紅斑點的公牛,他們全身沾滿塵土,狼狽地四處竄逃。

六師外道的其中一位外道導師名為富蘭那迦葉(Purana Kassapa),他的信徒是一名農夫,這農夫心想︰「我的老師展示神通的時間已至,我將前往觀賞。」於是,他帶著盛滿乳糜的大壺及繩子抵達外道的樓閣處。當他看見富蘭那迦葉狼狽竄跑時,問道︰「尊者!我來看你施展神通,你要去哪兒呢?」

外道富蘭那迦葉回答︰「神通有什麼好?將你的大壺及繩子交給我!」領了繩子及大壺,外道富蘭那迦葉直接前往河川,將大壺盛滿沙並繫在自己的脖子上,投河自盡,死後墮於無間地獄(Avīci)承受大苦。

傍晚時分,帝釋天熟思:「佛陀將在今日施展大神通,這是我等的責任,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建造適合世尊施展神通的場所。」於是速令毘首羯摩天(Vissakamma)以七寶建造十二由旬的大閣樓,並覆以青蓮花。

佛陀在傍晚時分走出香室(Gandhakuṭi),前往毘首羯摩天所建造的閣樓中,坐在一由旬的寶石座上,此座翳以三由旬的白寶蓋。

自佛陀向頻婆娑羅王宣布施展神通之事以來,此消息已傳播四方。如今所有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皆已聚集在佛陀即將施展神通之處。佛陀四方圍滿的人群已各延伸至十二由旬,圓周已達七十二由旬。一萬世界的天人亦前來聚集。

此時,一些具備大神通力的四眾弟子在佛陀尊前禮敬,為讓佛陀不為外道挑釁之事勞累,而懇請佛陀允許他們代為展示大神通,人們見後將說︰「連佛陀的弟子都能展現如此精湛神變,況復佛陀?」這些具大神通而向佛陀請願的弟子中,包括︰阿那含聖者迦羅尼女居士(Gharaṇī)、阿那含聖者小給孤獨男居士(Culla Anāthapiṇḍika)、七歲童女慈羅(Cīrā)、七歲童子純陀(Cunda)、蓮華色比丘尼及目犍連尊者。

蓮華色比丘尼對佛陀恭敬禮拜後說︰「世尊!若您同意,我將展示神通。」

佛陀問︰「你將展示什麼神通呢?」

「我將變現長達十二由旬、圓長三十六由旬的隨從圍繞著我,而我將以轉輪聖王之身來至世尊面前,向您禮敬。」

《長老尼偈》記載如下︰

一車四馬駕,吾以神通演,
禮敬佛陀足,世間之怙主。[efn_note]《長老尼偈》第229偈。[/efn_note]

「我知道你的神力。」但是佛陀回絕所有弟子的請求。

此時,佛陀變現寶石步道,以一萬世界的須彌山為柱,延伸至世界東方及西方的盡頭。此寶石步道橫寬十二由旬,步道兩邊飾以黃金,中間鋪滿寶石,其他架構亦以細如沙石的寶石所成。在寶石步道四方各延伸十二由旬的人群之中,佛陀施展諸佛如來才能顯現、與諸弟子不共的雙神變。

佛陀從上半身噴出火焰,從下半身噴出水;從下半身噴火,從上半身噴水;從前半身噴火,從後半身噴水;從眼睛、從耳朵、從鼻子、從肩膀、從手、從側面、從腳、從手指、腳趾,乃至從每一身毛噴火、噴水,從每一毛孔噴火、噴水。

佛陀全身散發深藍、金黃、赤紅、白、深紅、極光淨六色光芒,色彩繽紛、波瀾壯闊;佛陀讓光明遍照一萬世界,藉由佛陀的神力,人類因此得見一萬世界上至色究竟天(Akaṇiṭṭha Brahmaloka),下至八大地獄及八小地獄的所有情況,亦見前來該處的一萬世界之天人、梵天正合掌禮敬佛陀、讚揚佛陀的功德。

施展神通的當兒,佛陀觀察如海般的廣大群眾,每一位觀眾的心,並行於寶石步道上宣說相應的佛法。隨後佛陀觀察是否有人堪為提問者,提問佛陀想宣說的佛法。佛陀觀察而得知並無人堪作提問者,於是化現同樣的佛陀化身,一位、兩位、百位,相互之間提問及作答。化身佛在彼此問答時呈現不同的姿勢,或行、或立、或坐、或臥,奇妙無比且極為壯觀。

二億的人、天人、梵天得見佛陀施展雙神變、聽聞佛法而證得道果。佛陀施展雙神變後,前往三十三天為母親摩訶摩耶(Sirī Mahāmāyā Devī)宣說阿毗達摩(Abhidhamma)。當時,摩訶摩耶已是兜率天的天人,名為「善喜足天子」(Santusita)。[efn_note]佛陀在三十三天為佛母說法的事跡,請參閱第二冊第一章「聖潔尊貴的佛母」。[/efn_note]

即使被佛陀譽為「神變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見佛陀施展唯有如來才能顯現的雙神變,亦驚歎未曾見聞如此壯麗之光景,實在不可思議、未曾有,而讚歎稱揚如來的功德。

輪迴畫裡之色彩

蓮華色比丘尼在多劫的輪迴中,從她的生命與佛法接軌的那一刻起,隨著善行及發願而開展多生的傳奇,與蓮花息息相關。她如此描繪生命之畫[efn_note]《譬喻經》四•2品19•第24~63偈。[/efn_note]︰

在十萬劫昔,勝蓮華佛(Padumuttara Buddha)出於世間時,蓮華色比丘尼出生於富者之家。有一次,她往詣勝蓮華佛之處聽聞佛法,見佛陀讚譽一位比丘尼,並將她置為「神變第一比丘尼」。她聽聞後心生歡喜,冀望在未來獲得如該位比丘尼般的功德與殊榮,於是邀請以佛陀為首的僧團接受七日的飲食供養。在第七日,她將七束蓮花置放於佛足,發願未來獲得「神變第一比丘尼」的殊譽。佛陀為其授記,她的願望將在未來成滿。

她終生供養佛陀及僧團,從該處沒後轉生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沒後,她出生為人,在那一輩子獻上蓮花,並以飲食供養辟支佛。

在九十一劫前,在毗婆尸佛(Vipassi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出生於波羅奈(Bārāṇasī)富者之家,擁有百萬財富。她誠邀以佛為首的僧團至家中接受飲食供養,作廣大供養後以蓮花獻佛,祈願獲得猶如蓮花般的殊容姿色。從該處沒後,她出生為天人,隨後在人間與天界流轉。

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出生為剎帝利,乃迦尸國(Kāsi)奇奇國王(Kiki)七位公主中排行第二,名為沙瑪那古達(Samaṇaguttā)。奇奇國王是迦葉佛的護持者,他的七位公主對佛法十分敬重。雖然公主們嚮往出家修行,然而奇奇國王並不允許。於是她們過著清淨的梵行生活長達兩萬年,精進修習佛法,建寺護持比丘僧團。

由於此善業,她捨報後往三十三天。奇奇國王的七位公主即是喬達摩佛時期的懺摩(Khemā)、蓮華色(Uppalavaṇṇā)、波吒左羅(Paṭācārā)、跋陀軍陀羅蓋薩(Bhaddā Kuṇḍalakesā)、翅舍瞿曇彌(Kisāgotamī)、曇摩提那(Dhammadinnā)及毘舍佉(Visākhā)。

從該處沒後,她出生在人間一戶貧困的家庭,為獲得鬱金布製成的衣裳而至富人家工作領薪,未至三年終於獲得鬱金之布。然而她見一位阿羅漢比丘的袈裟破爛不堪,隨即將珍貴的鬱金布供養阿羅漢比丘作為袈裟,並發願獲得無上麗容。從該處沒後,她出生於阿利達布羅城(Ariṭṭhapura),為提利達瓦迦(Tirīṭavaccha)之女,名為烏瑪丹提(Ummādantī),具有無上皎好的姿容,端麗達於極致。[efn_note]《本生經》527經。[/efn_note]

足下生蓮之願望

從該處沒後,她出生在鄉村為農夫之女。一日清晨,她在前往稻田的路上,見一座池塘蓮花盛開,於是她進入池塘摘些蓮花及蓮葉。隨後她前往稻田割取稻米,在農舍將粳米爆成米花,細算粳米花的數量一共有五百顆,隨即將粳米花置放於蓮葉上。

此時,有一位辟支佛從滅盡定出定,騰空並降落在農夫之女的不遠處。農夫之女見辟支佛,即刻前往農舍取粳米花及蓮花,並將粳米花放入辟支佛的缽中,再覆以蓮花作為供養。

當辟支佛離開不久後,她心想︰「對一位修行人而言,蓮花有何用途?我還是取回那些蓮花來裝飾自己吧!」

於是她追上辟支佛,並從他手中取回蓮花。此時,她又生起此念︰「倘若辟支佛不需要花朵,他將在一開始就拒絕接受我的獻花。然而尊者卻允許我將花朵置放於他的缽內,顯然他已接受我的供養。」

於是,她又再度將蓮花置放於辟支佛的缽內,懇求懺悔,並說︰「尊者!願我布施粳米花的功德,讓我在未來能擁有如粳米花數量般多的五百孩子;願我布施蓮花的功德,在未來世每走一步皆有蓮花從我的足下而生。」

在她的注目下,辟支佛騰空返回香醉山窟(Gandhamādana),並將她供養的蓮花置放於難陀姆羅山窟(Nandamūlaka)入口,一處辟支佛們常用的階梯下作為足墊。由於此布施功德,她從該處沒後化生於天界,每走一步皆足下生蓮。

蓮花化生之王后

天界捨報後,她出生在人間,於山腳下的大蓮池中含苞化生。在此大蓮池附近居住一位隱士,某日清晨他至蓮池洗臉時,見此池中有一特大的蓮花苞,心想︰「這蓮花苞長得異常大,其他較小的蓮花苞皆已盛開,唯獨它尚含苞待放,這必定有原因。」於是他踩入池中將此蓮花苞摘下,瞬間蓮花苞在他手中綻放,蓮花中竟然躺臥著一名女嬰。

隱士見此可愛的女嬰,父愛油然而生,連同蓮花將女嬰帶至他的住所,決定將她撫養長大。由於女嬰的福德,奶汁自然從隱士的拇指間流淌餵飽嬰兒。當嬰兒躺臥的蓮花枯萎後,另一朵新的蓮花將置放於嬰兒躺臥之處。

當女孩長大至能步行奔跑的年齡時,她每走一步,足下即生出一朵蓮花。她的膚色如藏紅花般晶瑩透光,超越凡人所擁有的美色,隱士將她取名為帕杜瑪娃帝(Padumavatī)。當隱士至森林採集野果時,她獨自留在住處。

帕杜瑪娃帝步入青春年華時,有一次,隱士一如既往地到森林採集野果,留下她獨自在森林的小屋裡。此時,一名獵人見到了她,心想︰「在人類當中,不存在如她一般姿色的女孩,我將了解她究竟為何者?」於是他坐在該處等待隱士歸來。

當隱士歸來時,女孩到門外提隱士手上的水壺及木杖,讓隱士坐下並親切地服侍他。此時獵人確定這女孩是人類,他進入屋內向隱士禮敬,並坐在一旁。隱士見有客人,友善地以各種水果款待,隨後問道︰「先生!你將居住在森林,抑或返回住處?」

「尊敬的隱士!我將返回住處。」獵人說。

「你離開此處之後,對你今日遇見這女孩之事,能否不對外宣說?」隱士問。

「倘若您不願意,為何我要道出呢?」獵人禮敬隱士後離開該處,並在回程沿路的樹幹上刻下記號,以便認得此路。隨後,他進入波羅奈城覲見國王。國王問︰「你何事到此處來?」

「大王!我是一名獵人,我到此處向大王稟報,有關山腳下一名如珍寶般珍貴的女人。」他一五一十地向國王報告在森林所見之事。國王對此事深感興趣,他立刻率領隨從步入森林,並在隱士住所的不遠處紮營,等待隱士用膳完畢後,即率領幾名隨從直往隱士的住處。

國王向隱士禮敬及問好,並供養隱士所需的四資具必需品,說道︰「尊敬的隱士!您住在此處有什麼好?隨我一起到城市去吧!」

「大王!我不去,你且離去吧!」隱士回答。

「好的!隱士!我們將離開。但是我聽說您的住處有女人,女人與隱士一起生活並不妥當,請讓她隨我而去吧!」國王說。

隱士皺眉而說︰「人心難測,取悅多人、令眾人滿意,此事難為!我的女兒如何能適應王宮眾多妃子及宮女的生活?」

「隱士!我將封她為王后,成為眾中最上者,她將得到良好的照顧。」

隱士喚來自己的女兒︰「親愛的帕杜瑪娃帝!」女孩聽見父親的呼喚,即從房舍中出來,向父親禮敬後站立一旁。隱士對她說︰「你已長大成人,從國王見到你的那一刻起,此處就不宜再留你了,你跟隨國王去吧!」

「好的,父親!」女孩聽後站在該處哭泣。

國王心想︰「我得贏得她父親的歡心。」於是留下堆積如山的金銀、寶石在隱士的住處,並在該處冊立帕杜瑪娃帝為王后。隨後,國王帶著帕杜瑪娃帝進城。

自從帕杜瑪娃帝進宮之後,國王幾乎不再看其他的女人,唯獨帕杜瑪娃帝王后能令他歡愉。國王的五百王妃心生嫉妒,進言︰「大王!王后並非人類。大王曾幾何時見過人類當中有步步生蓮者?她一定是妖,她是危險人物,大王必須將她遣出王宮。」國王聽後沉默不語。

後來,帕杜瑪娃帝懷孕了,當時疆土邊境有動亂,國王留下帕杜瑪娃帝在宮中,自己前往邊境撫平戰亂。王妃們逮到機會,對帕杜瑪娃帝的侍從行賄賂︰「當她的孩子出世時,立即將孩子移開,以染有血跡的木頭取而代之。」

當帕杜瑪娃帝分娩時,她產下在胎中的男嬰摩訶巴杜瑪王子(Mahāpaduma),另外四百九十九名男嬰王子,則從她產兒所流出的血液中濕生[efn_note]濕生︰亦作因緣生。由濕氣而生之意,如蟋蟀、飛蛾、蚊蟲、蠓蚋、麻生蟲等及某類人、龍等,彼等依糞聚、註道、穢廁、腐肉、陳粥、叢草、池沼、江河等潤濕之地出生。[/efn_note],一共五百名王子誕生。

侍從心想︰「我得在王后恢復意識前行動。」於是,她將染有血跡的木頭置放在王后身邊,並傳遞訊息給其他王妃。五百王妃到該處各盜走一名嬰兒,將嬰兒置放於木箱內密封。

當帕杜瑪娃帝恢復意識後,她問侍從︰「我的孩子呢?」

侍從皺眉反駁道︰「王后曾幾何時有過孩子呢?這是您產下之物!」說著,將染有血跡的木頭遞至她的面前。

帕杜瑪娃帝十分難過,說︰「快將它拿開!」侍從迅速服從命令,佯裝急切想維護王后的榮譽而將木頭砍成段塊,丟入火爐中焚化。

此時,國王從邊境歸來,在城外紮營等候吉祥時刻入城。五百王妃到城外面見國王,並說︰「大王!您不相信我們對王后的言論,您且詢問王后的侍從,王后產下了一塊木頭。」

國王聽信她們的言說,召見服侍王后的侍從詢問,在未詳加查證之下,就下了定論︰「王后並非人類!」於是下令將她逐出王宮。

帕杜瑪娃帝被逐出王宮,蓮花不再從她的足下而生,膚色亦失去了光芒。她淪落街頭而被好心的老婦人收留。

五百王妃使計得逞,對國王說︰「大王!當您前往動亂的邊境,我們向恆河之神祈願,倘若大王您平安歸來,我們將在恆河以祭祀供奉。」國王聽了歡喜,同意在恆河舉辦祭祀。

五百王妃各自將裝有嬰兒的木箱暗藏在寬鬆的浴衣之中,當進入河川時,順手將木箱放入河中。慶幸地,這些木箱順水而流,被撒在河中的大網所困。當國王在河川沐浴完畢時,漁父將撒在河中的大網收起,他們驚訝地發現此五百木箱,於是交給了國王。

國王問道︰「這些木箱內裝有何物?」

「大王!我們並不知曉,只覺得怪異。」

於是,國王吩咐他們將箱子打開。首個被打開的木箱內,正是嬰兒摩訶巴杜瑪王子,每一個被打開的木箱裡皆躺著一名嬰兒。由於王子們過去的波羅蜜,他們被放入木箱以後,奶汁自然從他們的拇指流出,以餵飽自己。

為了清除國王心中的疑惑,帝釋天在木箱內刻了訊息︰「這些嬰兒為帕杜瑪娃帝王后所生,他們是波羅奈國王之子。對王后生起怨恨的五百王妃及同謀,將王子們放入木箱而投入水中,波羅奈國王應知此事。」

國王恍然大悟,抱起摩訶巴杜瑪王子而下令︰「來人!快備馬車!我將入城向我的王后表達愛意。」

國王匆匆趕至城內,進入王宮,下令讓御象在國內巡迴,並將裝有千金的袋子掛在御象的脖子上,請使者擊鼓宣布︰「誰能尋得帕杜瑪娃帝王后,將獲得國王賞賜的千金。」

帕杜瑪娃帝聽聞宣布後,對收留她的老婦人說︰「母親!您從那御象的脖子上取下那袋金幣。」

「喔!女兒!我不敢那麼做。」婦人回答。

帕杜瑪娃帝催促老婦人二、三次,老婦人終於開口︰「喔!女兒!我取下那袋金幣後,該說些什麼呢?」

「母親!您且說︰『我見到了帕杜瑪娃帝王后』。」

於是,老婦人勇敢地取下御象脖子上的金幣。侍衛問道︰「婦人!你確實見到帕杜瑪娃帝王后嗎?」

「我並未親眼見到王后,但我的女兒見到了。」

「您的女兒在何處?」老婦人引導侍衛至家中,侍衛們認出帕杜瑪娃帝王后,紛紛下跪。老婦人至今才知悉少女的真實身分,出於愛護而訓斥她︰「這高貴的女士如此輕率行事,儘管持有王后的尊貴身分,卻選擇在如此卑微的地方生活、無人服侍。」

侍衛在王后的簡陋住處圍繞白簾,加強守衛,並派遣一人向國王稟報尋獲王后的消息。國王聽了雀躍歡喜,下令以黃金車乘迎接帕杜瑪娃帝王后回宮。然而,帕杜瑪娃帝堅持道︰「我不以如此的方式離開此處。從此住處至王宮的道路上,請鋪上高貴精緻的地毯,沿路覆以黃金裝飾的寶蓋。我將以王后的盛裝步行至王宮,讓所有城民見識我的尊貴。」國王滿足帕杜瑪娃帝的每一項心願。

當帕杜瑪娃帝飾以王后的盛裝後,她宣布︰「現在我將前往王宮。」她每走一步,蓮花即從精緻的地毯上盛開綻放,所有城民皆見識她的榮耀,她以如此之殊榮步入王宮。帕杜瑪娃帝將精緻的地毯贈予老婦人,作為對她的回饋及感恩。

國王喚來傷害她的五百王妃,並對帕杜瑪娃帝說︰「我的王后!我贈予你此五百女人作為奴隸。」

帕杜瑪娃帝回答︰「大王!請讓舉城人民知曉,您將此五百女人贈予我。」

於是國王下令使者擊鼓宣布此事。當此事已被所有人知曉後,帕杜瑪娃帝問道︰「大王!我是否有權力讓我的奴隸恢復自由身?」

「王后!你有權力對她們作任何事。」

「大王!請使者再擊鼓宣布,贈予帕杜瑪娃帝王后的五百奴隸,王后已讓她們恢復自由身。」

帕杜瑪娃帝讓恢復自由身的五百王妃養育四百九十九位王子,自己則親自養育摩訶巴杜瑪王子。

當王子們逐漸長大至活潑奔跑的年齡時,國王為他們在御花園內提供種種遊樂玩物。當王子們滿十六歲時,有一次,他們聚在御花園的蓮花池塘遊戲,觀察池塘中的蓮花盛開及凋零的情況。由於過去的波羅蜜,此景觸動他們的心。他們端坐而思惟︰「連這些仰賴陽光及養分而生長的蓮花,都經歷凋謝及凋零,更何況是依賴業、心、食及時節的身體。此身不可能不經歷老死。」

他們以此作為禪修所緣,觀照無常而了知身心的實相,在無人教授下,他們皆證得道果,獲得辟支佛的智慧(Paccekabodhiñāṇa),成就辟支佛的果位。

五百王子從座而起,以神通各結跏趺坐於一朵蓮花之上。傍晚時分,侍從們提醒︰「王子們!時候不早了,該返回宮殿了。」五百辟支佛沉默不語。

於是,侍從前往宮殿向國王報告此事︰「大王!王子們各端坐在一朵蓮花之上,當我們對他們說話時,他們沉默不作答。」

國王僅說︰「隨他們的意願而坐。」

於是,五百辟支佛在侍從們徹夜守護下,端坐在蓮花之上直至拂曉時分。當清晨曙光初現,侍從再度趨近王子,並說︰「王子們!是時候該返回王宮了。」

五百辟支佛說︰「我們已不是王子,我們是辟支佛。」

「王子!這事可重大了!辟支佛並不像您們這般,他們的頭髮及鬍子僅有二指長,身上備有隱士所需的物品。然而您們依然是王子的裝束,鬚髮尚長,佩戴王子的裝備,怎能說您們是辟支佛呢?」侍從們依據自己對辟支佛的認識而作此言。

端坐在蓮花上的五百辟支佛以右手輕撫頭,在那一瞬間,他們即現辟支佛的外相,備有隱士所需的八種必需品。在眾人的注目下,他們集體騰空飛往香醉山窟的方向。

帕杜瑪娃帝親眼目睹自己疼愛的孩子們騰空飛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在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兒子,悲傷地哭泣,心想︰「我曾有眾多孩子,如今我變得膝下無子了。」她的心被悲傷佔據,鬱鬱而終。

供養五百辟支佛

從該處沒後,她出生在王舍城仙吞山(Isigili)附近的一座村莊,隨後嫁入夫家。一日清晨,她為丈夫送粥飯至田地,見八位辟支佛飛空而過。她急忙奔跑至田地,告訴丈夫︰「看!他們是辟支佛!讓我們邀請辟支佛接受飲食供養吧!」

她丈夫回答︰「親愛的妻子!那些是被稱為『飛翔的碧庫(Bhikkhu)』之鳥類,在其他地區亦存在。他們不是辟支佛,僅是奇異的鳥類。」

在他們夫妻倆談話議論之際,八位辟支佛降落於地面,站立在距離他們不遠處。她歡喜地將自己的食物供養辟支佛,並作出邀請︰「明日請八位聖者接受我的飲食供養。」

「善哉!明日你僅需準備八份飲食、八個座位,但是若你見到除了我們之外的眾多辟支佛,你的信心將更為增益。」八位辟支佛接受她的邀請。

翌日,這位過去生為辟支佛母親的女人,恭敬地準備了八份飲食及八個座位。

那八位辟支佛前往其他辟支佛之處,對他們說︰「今日不前往他處托缽,讓我們一同利益我們的母親。」辟支佛們皆同意。五百辟支佛騰空並降落在前世為辟支佛母親的女人家門前。

女人見五百辟支佛出現在她家門前,她毫不猶豫地邀請他們進入屋內應供。辟支佛們依序坐下,當八個座位坐滿後,辟支佛以神力變現另八個座位,屋內的空間亦隨之增大。當所有的辟支佛都坐好後,她以八人份的飲食供養辟支佛,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所供養的飲食卻足夠讓每一位辟支佛食用飽足。

隨後,她將八束深藍色的蓮花置放於最先邀請的八位辟支佛足上,發願︰「尊者!無論我出生在何處,願我的膚色如深藍蓮花之蕊一般。」

辟支佛隨喜母親的功德,騰空飛往香醉山窟。她一生持續行善,捨報後轉生天界。

最後一生俱精彩

蓮華色比丘尼在多生的輪迴中經歷苦與樂,受多種苦、享多種福,直至此最後一生,喬達摩佛出於世間時,她出生在舍衛城富人之家。由於她的膚色如深藍蓮花之蕊,因此被命名為「蓮華色」。最後一生,她終於圓滿十萬劫前的心願,達到無學的果位,被佛陀譽為「神變第一比丘尼」,成為比丘尼僧團的二上首女弟子之一。

無盡的輪迴中,生命之畫應如何描繪呢?尊貴的出生、不凡的樣貌……生命所求的一切,皆隨著善行及發願而成就。蓮華色比丘尼過去世求子及求美色之願縱然達成了,然而她所經歷的生命之苦卻未遞減,甚至因失去孩子鬱鬱而終。然而,她追求出世間之願,卻讓她終止了輪迴而獲得大樂。

以三寶為對境,行廣大善行之後的發願,皆將在某一世圓滿達成。以善行鋪陳生命之畫,細細描繪出世間的道路,唯有光明的解脫之道,才能為綿綿不絕的輪迴之苦畫下終點。


電子書:

有聲書:

01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2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3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4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5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6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7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

08 神變第一比丘尼——蓮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