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五章 你唾棄之物,我亦不眷戀

第一冊•第五章 說法第一比丘尼──曇摩提那(Dhammadinn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若我們摯愛的伴侶突然減少對世俗的望,放棄財產及世俗的親密關係,心傾向於佛法,我們將會如何應對?是埋怨、極力挽留,還是給予最深的祝福?

身為婦人,曇摩提那(Dhammadinnā)卻作出另類的選擇——出家。她以傲然的骨氣,不屈服於世間的情愛及財富,以滅苦為目標,努力淨化自心。她修行的成果豐碩,甚至比過往摯愛伴侶的成就更勝一籌。由於她說法的能力出類拔萃,佛陀譽她為「說法第一比丘尼」。

伴侶成聖,化情為智

曇摩提那(Dhammadinnā,意為「法施」)出生於王舍城(Rājagaha)富者之家。她具有美麗容貌及高尚德行,生活豐足且安樂,凡是她所希求的皆得遂願。當她已達適婚的年齡時,嫁給富人維沙卡(Visākha),過著幸福的日子。

她的丈夫維沙卡與王舍城頻婆娑羅王(Bimbisāra)是要好的朋友。那時,佛陀為了兌現成道前與頻婆娑羅王的約定——成佛後先至頻婆娑羅王的國土教化,於是在度過首個雨安居後,佛陀於大曆一〇三年弗沙月1(Phussa)滿月日前往王舍城。2

當時,佛陀偕同千位阿羅漢,從象頭山(Gayāsīsa)前往王舍城附近的杖林苑(Suppatiṭṭha Cetiya)。頻婆娑羅王得知佛陀已抵達王舍城,歡喜地率領十二萬眾前往杖林苑向佛陀禮敬,維沙卡亦在此十二萬人之列。

佛陀為眾人說法,其中十一萬人證得須陀洹果,一萬人成為皈依三寶的在家居士。維沙卡在此法筵中證得須陀洹果,隨後在另一個場合聽聞佛陀說法,而證得斯陀含果。之後,他證得阿那含果。阿那含果階段的聖者,斷除了對感官樂的執著,他對可意的視覺目標、聲音、香氣、味道或身觸皆沒有了渴愛,斬斷了貪與瞋恚二結。

阿那含聖者的外相與行為將有著明顯的轉變,往常維沙卡笑臉盈盈而期待看見自己的妻子,如今他看起來卻十分沉穩及平靜。妻子曇摩提那一如既往守在窗戶,等待他的歸來,當她看見維沙卡沉穩的舉止時,心想︰「發生了什麼事?」

曇摩提那走下階梯並站立在樓梯下端,向維沙卡伸出她的手。然而,維沙卡並沒有像往常一般牽著她的手走上階梯、與她親密地交談,反而平靜地獨自走上樓。她心想︰「現在似乎不合時宜,待會我將在飯桌上向他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在用餐的時間,維沙卡並沒有像平常一樣與她同桌進食,反而沉默地獨自進食,猶如修習禪定的長老比丘一般。她心想︰「在傍晚的時候,我將詢問這究竟怎麼回事!」

然而傍晚時分,維沙卡並沒有進入他們同臥的房間,反而獨自睡臥在另一房間的小木床上。曇摩提那開始擔心︰「我的丈夫是不是已經有了其他的女人?是否有人刻意在我們之間挑撥離間、造成誤會?或是我做錯了什麼事嗎?」她的心中盤旋這些惱人的困惑。

相同的情況延續二至三天,她終於忍不住,決定打破沉默的僵局。於是,她進入維沙卡獨臥的房間,謙和地站立在維沙卡的身旁,行禮並合掌,期待丈夫給予回應。

維沙卡見到她後,說︰「為何你在這不合時宜的時刻,來到我的身邊?」

「不合時宜?是的,我的夫君!你已經變了,發生了什麼事呢?除了我之外,你是否已有其他的女人?」

「不是的,曇摩提那!並沒有這回事。」

「那麼,是否有人在我們之間進行挑撥、造成誤會呢?」

「不是的,並沒有這回事。」

「這樣的話,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事呢?」

「不是的,曇摩提那!你沒有做錯事。」

「倘若如此,為何你待我如此冷漠,猶如陌生人而非夫妻呢?這幾天,你沒有像往常一般對我說許多話了。」

維沙卡心想︰「心靈上的體驗是重要的事,出世間法甚深,不像世間事那般容易解釋,不向他人顯露為宜。但是我無法避開曇摩提那的質問,若我不回答,她將心碎。」

如此思惟後,他平靜地說︰「曇摩提那!你並沒有做錯些什麼。我聽聞佛陀說法後,有了超凡的體驗,了知出世間法。一位了解出世間法的人,世間的一切再也無可比擬。從今日起,我已不渴望滿足你我之間的愛戀及親密關係。」

他接著說︰「若你同意,我將把你父母給予的四億及我父母給予的另外四億,一共八億的財產,全歸你一人所擁有。你可以像對待你母親或姐姐那樣地對待我,我將接受你任何形式的照顧;若你不想住在此處,亦可選擇帶走那些財產,回到父母家去。若沒有其他男人照顧你,我也將會待你如同我的妹妹或女兒一樣地照顧你。」

捨棄世間,如棄唾穢

曇摩提那聽了維沙卡這番重要且坦誠的話後,內心感到滿足,她心想︰「這並非出自凡人口中所能道出的言語。我的丈夫必然已了悟真理,但這真理僅限於男人才能體證嗎?」當她如是思惟時,對維沙卡提問︰「真理僅限於男人方能體證嗎?女人是否也有能力體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