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十七章 蘇巴比丘尼(Subhā Jīvakambavanik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若感官接觸讓心悅意的所緣,則容易生起貪欲。對尚未見「欲望是苦」的凡夫而言,心生起貪欲,則進一步想擁有及獲得那令心悅意的對象。這全然沉浸在欲望的心,毫無平靜可言。
凡夫迷戀色身,未見其污穢不淨的實相,尤其對異性的身體更易生起貪愛。當一位已證悟的女性對「此身是苦」有清晰的洞見以後,碰到異性的愛戀與糾纏時,她將如何應對呢?
耆婆芒果林的蘇巴比丘尼(Subhā Jīvakambavanikā),在面對風流少男的挑逗與糾纏時,以超凡的慧眼,無所畏懼地破除愚者的邪見,更不惜挖出自己的眼睛以示教誡。
此身是不淨及苦的聚合,這是不爭的事實。唯有未見實相的心,才會認為此身潔淨又可愛。當那念念不忘的色身已離散為一堆不淨的物質,熾盛的欲望亦隨之灰飛煙滅。蘇巴比丘尼的智慧及勇猛事跡,記載於《長老尼偈》1。
愚者的惡心挑逗
耆婆芒果林的蘇巴出生於王舍城(Rājagaha)一戶顯赫婆羅門家。她擁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由此得名「蘇巴」(Subhā),意為「美好」。2
有一次,佛陀至王舍城說法,她聽聞佛法後生起淨信,皈依三寶成為女居士。由於對輪迴深感恐懼,她見欲樂的過患而決定出家修行。
於是,她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比丘尼(Mahāpajāpatī Gotamī)座下出家,精勤修習佛法,不久便證得阿那含果。此階段的聖者斷除對感官欲樂的執著,對可意的視覺目標、聲音、香氣、味道或身觸都沒有了渴愛,斬斷欲貪與瞋恚二結。
有一天,蘇巴比丘尼前往王舍城耆婆芒果林(Jīvakambavana),途中有一名風流少年見她貌美而心生愛戀,站立在該處攔截她的去路。這位風流少年是舍衛城具大財富的金匠之子,樣貌俊俏,常四處遊蕩。
蘇巴比丘尼對攔截他的風流少年說︰「我對你做錯何事?為何你站在此處阻攔我?」
「先生!碰觸出家的僧尼是不當的。善逝3所立的戒學律儀乃無瑕、善美且純淨。我依於世尊的教導而清淨無繫著,為何你阻攔我呢?你的心污濁有塵垢,我的心清淨無垢染,我的心在一切處得解脫,為何你阻攔我呢?」
風流少年挑逗道︰「你有漂亮的容色,正值青春年華,為何要出家?脫去那黃色袈裟,來吧!我們到花林尋歡。聳立的樹木花朵盛開,花粉隨著風飄而香氣四溢。初春是美好的時季,來吧!我們到花林尋歡。林中的樹木冠著花,花枝迎風搖擺而發出騷音,你獨自一人進入森林,如何尋歡呢?森林常有猛獸成群出沒,發情的狂象騷動不安,那沒有人跡的森林多恐怖,你卻想在無人陪伴之下而獨自前往。」
接著,風流少年又說︰「你擁有無與倫比的美貌,猶如黄金鍛造的雕像,猶如天界美曼園4的仙女。絕美者!你將穿著那迦尸國(Kāsi)所出產的細軟綢服,絢麗得耀眼奪目。若你與我一同住在林中,我將對你唯命是從,無人比你更令我傾心,你這擁有緊那羅女的柔美雙眼者。」
他一再嘗試勸服蘇巴比丘尼︰「倘若你接受我的勸告,你將過得幸福快樂。來吧!你且還俗過居家生活,居住在清涼的樓閣,有眾多僕女服侍,穿著迦尸國所出產的細軟綢服,戴上花鬘,塗上香油及顏料。我將為你打造各種裝飾,各各皆以黃金、寶石及摩尼珍珠所造。你將臥在覆有華蓋的昂貴臥榻,敷有嶄新且潔淨的墊毯、蓬軟的羊毛敷具,臥具皆以旃檀木雕飾,瀰漫著高價的旃檀樹精香。」
「現在的你,猶如出水的青蓮花,盛開在非人所守護的池塘,無人可以觸碰。你這貞潔的梵行女,讓這美器空凋殘。」
此身充滿不淨物
蘇巴比丘尼平靜地問這風流少年︰「此充滿不淨腐肉、充塞墳墓且易壞的皮囊,何處值得你愛戀?」
風流少年回答︰「你的眼睛似牝鹿,又如山中的緊那羅女,看見你這雙眸,情慾倍增添。長在那猶如純金般完美無瑕的臉頰,這雙眼似蓮瓣一塵不染,看見這雙眸,情慾倍增添。縱然你離我而遠去,我也將思念你。你那長長的睫毛,你那純潔的目光,你這擁有緊那羅女的柔美雙眼者,再也沒有何東西比你的眼睛更令我愛戀。」
蘇巴比丘尼說︰「你想走向那錯誤的道路,你想捕捉天上的月亮為玩物,你想跳越須彌山,你對佛陀的孩子有非分的企圖。」
她接著如是作獅子吼︰
涵蓋天界之世間,我於一切處無欲; 不知何物能貪著,藉由聖道連根除。 猶如投炭之火焰,恰似劇毒之器皿; 不知何物能貪著,藉由聖道連根除。 有者未省察五蘊,有者未曾侍導師; 汝可誘惑如彼者,誘惑識者徒憂惱。 詈罵禮敬苦與樂,我以正念為安立; 我知不淨有為法,心於一切處無染。 我為善逝弟子尼,八正道為乘而行; 拔除煩惱之箭刺,我入空舍而為樂。 我見木製玩偶形,多種色彩善繪成; 以繩線木栓繫縛,以此作種種舞蹈。 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