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二十二章 我出家,至死不渝

第一冊•第二十二章 善慧比丘尼(Sumedh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起出離世間的心是無比珍貴的,猶如密暗的輪迴牢獄中,有了絲絲裂開的痕跡;那古老的輪迴密室裡,由此迎來一抹溫暖的曙光,困在牢獄的人,瞬間瞥見自由的希望。

然而,出離心與世俗心好比水火不相容。因此,想出離世間的人與沉溺樂之人,在見解上有巨大的分歧。在世間與出世間的岔路上,我們是迎合世間的樂價值觀,或是傲然不群地不與俗流?

善慧(Sumedhā)一心想出離輪迴,希望得到父母的允諾而出家,然而父母卻動之以情,努力勸服她接受婚姻及享受王后的榮耀。透視實相的清澄心眼,使她對五全然不感興趣。儘管面對眾多的磨難與考驗,她始終以不拔之志,屹立不搖地堅定其立場,以此戰勝情愛的牽扯,邁入清淨的出家生活。

透過精勤修行,她最終揚起勝利之旗,戰勝所有煩惱魔軍,解脫輪迴的束縛枷鎖。善慧決意出家修行的動人事跡,記載於《長老尼偈》1

厭輪迴希求出家

善慧出生於曼達沃帝城(Mantāvatī),乃科迦王(Koñca)之女。年幼起,她經常與同齡的公主及隨從們前往比丘尼僧團聽聞佛法。幼小的心靈逐漸生起出離之心,對輪迴之苦生起怖畏,對世俗的樂生起厭離。她以三寶為皈依,多聞且善說,精勤持戒並善於訓練其心。

當她已達適婚的年齡時,她的父王及母后作了決定︰「讓我們將善慧許配給瓦羅那瓦帝城(Vāraṇavatī)阿倪卡喇達王(Anikaratta)吧!」

她聽聞風聲後,前往謁見父王及母后,並對他們表達她堅韌不拔的出家決心,說︰「父王、母后!我不再過居家的生活,我將出家。」

她向父王及母后敘述想出家的原因︰「我的心向著涅槃,諸有皆是無常的,天界的壽命亦短暫,樂則更為空虛,苦遠比樂多。愛猶如蛇之毒,而愚痴者卻執著於愛,因此墮入地獄而長期受苦。愚痴的人每日放縱身口意,無信且積聚各種惡業,在地獄長時受苦。愚者無智慧及正見,不了解苦因,不明白被教示的四聖諦。」

「母后請聽我說,佛陀已開示聖道,但是眾多人並不知曉,渴望再出生,或求生於天界。然而,所有的生命皆是無常的,成為天人亦非永恆,僅是短暫的存在,愚者卻無懼於一再出生。」

「輪迴中的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四趣,以及人、天二趣,後者的二趣並不容易獲得,若出生在四惡趣則不具有出家修行的機會。請求父母允諾,讓我得以在具有十力的佛陀教法中出家,我將少、精進地修習佛法,願出離生死輪迴。」

「此不實的苦聚身,我已不復欣喜。為了滅除再生的渴望,請允許我披剃。如今已生值佛世,遠離八非時2,此難得的時機已得,我將一生持守淨戒及梵行。」

為滅苦能忍諸苦

善慧向父母訴說出家的意願後,心堅石穿地說︰「我將不再以在家之身進食,倘若不出家,死亡即離我不遠。」語畢,她跪求而倒地,伏在王宮閣樓的冰冷地板上。

見善慧如此堅持,王后傷心絕地悲痛哭泣,科迦王亦不捨而難過流淚。但是,他們依然不放棄地苦言相勸︰「我親愛的女兒!快起來!為何你不快樂呢?你與阿倪卡喇達王已有婚約。在瓦羅那瓦帝城的阿倪卡喇達王長得年輕俊俏,你將成為王后,阿倪卡喇達王之妻。」

他們繼續勸說︰「孩子!出家律儀及梵行難以行持,那樣的生活多麼淒苦啊!擁有王權,可享權力、財富、威勢與樂。你正值青春年華,應當盡情享受榮華及樂。親愛的女兒!你應完成這樁婚事!」

「父王!母后!這福我不享,輪迴本來就不具有任何實質及意義。婚事我絕不妥協,要不出家,要不則死,這是我的抉擇。」

善慧接著說︰「身體不淨且釋放惡臭,這令人可怖的腐壞身,如充滿腐肉的皮囊,不斷流出不淨之物,它有何價值?塗以血與肉的身體令人厭惡,它是蟲蛆寄居之處、鷹鳥咀嚼的食物,如此之身為何不捨棄呢?死後不久,這身體即被送往墓地,親友棄之如柴木,隨即成為狗狼之食。拋棄噁心的屍體後,連父母都忙著沐浴身體,更何況是平常之人?」

「色身不堅實,此筋骨聚合的肉身,充滿唾液、眼淚、糞尿等,人們卻對此腐敗之身徒然貪戀。若將此身剖開,並由內往外翻,身體散發的臭味,就連母親都厭惡。蘊、處、界僅是短暫的聚合,為再生的根基,是純粹的苦,如此我怎能選擇婚姻呢?」

「我寧可日日三百茅刺身,如此忍受一百年,只要無止盡的苦得以來到終結。了知佛陀教法之人,堪忍此等苦。輪迴日月漫長,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死去。在天界與人間、在阿修羅與畜生、餓鬼與地獄,身心受盡無量的折磨。地獄之苦更為熾盛,墮惡趣者之苦亦同,在天界亦無庇護,沒有任何事物更勝於涅槃之樂。」

「那些聽聞佛陀的言教,不顧一切精進解脫生死者,他們已證得涅槃。父王!今日我即將出家,放下那沒有實質的樂,我對樂感到厭惡,唾棄諸如嘔棄物,如砍斷的多羅樹。」善慧篤定地向父王如是說。

過患心不喜

這時,阿倪卡喇達王為迎娶善慧公主,在眾多隨從簇擁下,於指定的時間從瓦羅那瓦帝城啟程,漸近曼達沃帝城。此時,善慧毫不留情地將自己的一頭烏黑秀髮毅然剪斷,關閉樓閣門,在房內端坐禪修而進入初禪。

當阿倪卡喇達王抵達曼達沃帝城時,善慧沉浸在初禪的禪悅裡,隨後她將心轉向於觀照無常。

阿倪卡喇達王逐步登上宮殿的階梯,黃金及各種珍奇寶石在其身上閃爍光耀,他向善慧合掌求愛,並說︰「王家有威勢、財寶與主權,你且安穩享受榮華樂。正值青春年華,你應當盡情享受諸,世間的樂在世上是難以獲得的。我的王國託付於你,你且享有此榮華富貴,龐大的財富隨你處置。切勿愁顏不展,你的父王及母后因而苦惱憂傷。」

善慧視諸為塵土,遠離愚痴的她作如是智慧的回覆︰「勿讓心欣喜於諸,諸有過患。過去統領四洲的曼陀多王3(Mandhātā),在樂享受者當中為第一,然而他的望卻至死未曾滿足。即使雨神普降七寶之甘霖遍及十方,人們對諸依然飢渴,始終在求未飽足的情況下死去。」

「諸猶如刀和砧,有斷命的危險;如毒蛇頭,可怖可畏;如燃燒的炬火,持炬向風逆走必為所燒;如骸骨,狗啃骸骨而不能療饑。諸是無常不穩固的,毒大而苦多,如熱鐵丸;諸是惡害的根源,以苦為結果。」

「諸有害,如樹果,為採果而爬樹,終被另一名鋸樹取果之人所傷;諸有苦,如肉臠,使眾鳥競逐;諸如夢,醒時全空;諸如借品,債主終必索還。諸如長矛、疾病、腫瘤、火坑,一切害惡與災禍的根源,怖畏及殺害之因。」

「諸有如是眾多苦,實為解脫的障礙。請你回去吧!對於此生導向『有』的再生,我已無信賴之處所。當他人自身的頭尚燃著火時,他能為我作些什麼呢?老與死步步追迫,一刻都不宜耽擱,我應盡全力來粉碎它。」

樂法得清涼涅槃

善慧如是述說之後打開房門,看見她的未婚夫阿倪卡喇達王及其父母,坐地傷心地哭泣、黯然神傷。

善慧溫和地對他們說︰「愚者長時沉陷輪迴,由於父親、兄長之死,一次又一次地憂悲哭泣,自己始終難逃一死。應當憶念無始的生死輪迴中,所流的淚水、所飲的乳水、所灑的血液,以及堆積如山的骸骨。」

「若集合輪迴中的淚、乳、血,足以匯成四大海,若堆積生死輪迴一劫的骸骨,則等同毘富羅山(Vepulla)。若將南贍部洲粉碎如棗核般大之丸,此等數量猶不及在無始生死輪迴中,世代母親之數;若將世上樹枝、樹幹、草及葉皆斷成四指般長的寸段,追溯至往昔的世代父親之數,猶不及此數。」

「人身難以獲得,猶如盲龜在大海,海上飄有木軛,盲龜浮出海面時,龜頭剛好穿過正漂浮的軛眼,人身難得猶如此喻。身體如聚沫般不堅實,五蘊悉皆無常,切勿忘記地獄之苦。應當思惟我們如何一再地出生,埋葬於墳場而徒使墓地增大;思惟如鱷魚之懼,為填腹而造惡;思惟四聖諦之法義。」

善慧述說諸及輪迴再生的過患,以各種善巧令聞者得以憶念及思惟其過患。為了更深入地開顯義理,善慧接著說︰「涅槃甘露是存在的,為何嚐五辛?樂比五辛更苦澀。不死甘露是存在的,為何欣求樂?所有樂皆熾燃、灼熱、沸騰。若希求無敵者,諸有眾多敵人,為何還欣求諸?諸如王、火、盜、水、怨等類有眾多敵人。」

「解脫是存在的,為何欣求諸?諸使人被束縛及傷害,貪著諸的人,將被捕縛、殺害及受苦。譬如點燃草炬火,手持火把不捨棄的人,終將被火燒傷;同樣的,諸如炬火,抓取諸而不捨離的人,終將被火燒傷。」

「切勿為了丁點的樂,而捨棄出世間的大安樂,否則將如魚吞餌而遭遇死難。在諸中應善調伏望,否則將如狗被鏈所拴而失去自由。倘若臣服於諸,則將被諸所吞食,猶如飢餓的賤民弒狗食肉。心被諸所奪者,身心承受無量苦惱。諸並不堅固,請速放棄吧!」

「不老是存在的,為何欣求諸?凡是有所生,皆離不開老、病與死。」

「這是不老,這是不死,這是不老不死之道,無悲傷、無怨敵、無障礙、無過失、無怖畏、無熱苦。眾多聖者已經證得涅槃,今依教法而精進者依然可證,但懈怠者則無法得。」

對諸行不樂,善慧述說以上這番話後,為向阿倪卡喇達王表達決心,她將斷髮拋在地上。

阿倪卡喇達王從座而起,合掌對科迦王如是請求︰「請允許善慧出家,她將見諦而得解脫。」

善慧畏懼於再生之苦,在得到父母的允諾即出家。善慧的父母、王族親戚、眷屬等由此而對佛法生起信心。

當她尚為學法女時,即已獲得六種神通,證得阿羅漢果。善慧王女證得涅槃,此實為善妙稀有。她在生命的最後時段,如實敘說她的過去生。

施佛善業恆吉祥

在拘那含佛(Konāgamana Buddha)出於世間時,她出生於富者之家。那一輩子,她與兩位朋友一同打造價值千金的莊嚴精舍,布施以拘那含佛為首的僧團。此兩位一同布施精舍的朋友是懺摩4(Khemā)與陀然(Dhānañjāni)的前生。由於此布施功德,她捨報後轉生三十三天。

從該處沒後,她往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無論生在何處,由於業的緣故,她皆成為天后;若出生在人間,則為轉輪聖王的女寶或諸小國王的王后。無論生在何處,她在天界擁有大神力與光耀,在人間亦具有如是名望及威勢。

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的教法時期,她是迦尸國(Kāsi)奇奇國王(Kiki)七位公主的朋友,勤守五戒並常行布施,命終之後,出生於三十三天。她僅在人間與天界流轉,無論出生在天界或人間,她皆享受各種祥福,在多生的輪迴中,在一切處皆幸福。

在喬達摩佛出於世間時,她出生於曼達沃帝城,為科迦王之女,名為善慧公主。此是她的最後一生,由於多生累積的波羅蜜成熟,她厭離輪迴之苦,以堅毅的決心出家修行,並徹底解脫諸苦,享有清涼的涅槃之樂。

善慧比丘尼寧死不屈於諸,那清澈的智慧之眼,看見世間如火焰般燃燒,身心僅是純粹的苦,她無法讓自己再陷於無止盡的苦海而不求出離。當一念想出家的心生起,即使再多的阻擋與誘惑亦不妥協於流俗。這一份如救頭燃的急迫,引領她在此生脫離望的魔掌,活出無限的寬廣與自由。


電子書:

有聲書:

出家,至死不渝——善慧比丘尼

Footnotes

  1. 《長老尼偈》第448~522偈。
  2. 八非時,又稱「八難」︰生於地獄、生為畜生、生為餓鬼、生為長壽天、出生邊地、劣慧愚鈍者、邪見顛倒者、於非佛時。
  3. 《曼陀多王本生經》(Mandhātā Jātaka,《本生經》258經)記載,曼陀多王僅需左手與右手拍合,虛空即降下七寶之雨覆沒至膝。他八萬四千年享王子之樂、八萬四千年為副王、八萬四千年為統領四大洲的轉輪聖王,更以人身的狀態治理天界四天王天,又在三十三天治理諸天人,與帝釋天分半統治權。如此經歷三十六位帝釋天般悠長的統治時間,他依然求未滿,希望殺害帝釋天而由他一人統治三十三天,最後在望未滿足之下死去。
  4. 懺摩比丘尼(Khemā)被佛陀譽為「大智慧第一比丘尼」,請參閱第一冊第二章「無畏獅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