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二十四章 道在廚房中

第一冊•第二十四章 佚名比丘尼、瑪帝卡母女居士(Aññatara, Mātikamātā)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多時候,我們對所謂的「修行」有所誤解,認為那僅是出家人的事,或是空閒、老年時才來投入的事。由於觀念的偏差及諸多的藉口,我們築起高牆,將自己隔絕在體證道果、涅槃之外,讓此珍貴人身盤旋於忙碌的俗務之中,平白地浪費了生命。

在佛陀時代,證悟者不僅在蒲團上完成修行,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體證佛法。證悟佛法的契機,蘊藏在極其普通又平常的例行事務中,就連烹飪做飯也能成為證得道果的契機。

一旦注入精進與熱忱訓練自心,行者的正念將連綿不斷且毫不費力地自然生起,進而開發智慧,不斷地照見身心是苦、無常、無我的實相;如此滴水穿石地持續,直至累積的智慧足以斬斷無明邪見,道與果就能在任何瞬間生起,證悟的果實自然水到渠成。

一位名字不詳的比丘尼(Aññatara,簡稱佚名比丘尼)及女居士瑪帝卡母(Mātikamātā),她們在家時身負許多責任及義務,從早至晚需完成眾多繁瑣的工作。但是,他們從不放棄每一個能落實修行的當下,進而成就不凡的道果。

生活家務即道場

在《長老尼偈》記載一位佚名比丘尼(Aññatara),她出生於毘舍離(Vesālī)具有大財富的剎帝利家。當她已達適婚的年齡時,嫁給門當戶對的剎帝利青年。

有一次,佛陀遊方至毘舍離,並在該處說法。她聽聞佛法後生起淨信,皈依三寶而成為佛陀的在家女弟子。不久之後,她聽聞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比丘尼(Mahāpajāpatī Gotamī)說法,心中生起強烈的出家意願。她懇求丈夫︰「我願出家。」但是丈夫卻不允許。

她出家的心願不遂,萬般無奈之下,只好一如既往地繼續履行俗家的職責。然而,她並未因此而放棄想離苦的決心,時時憶念佛法的甘露法味。在生活作務中,她不懈怠地以正知、正念觀照身與心的實相,不錯失任何修行的機會。

有一日,她如往常一般進入廚房燒飯做菜。當她將青菜葉放入鍋中時,強大的火焰突然竄起,青菜被熱鍋燒得「滋滋」作響,葉中的水分、生機頓時燒盡,新鮮的菜葉在瞬間枯萎、焦炙。她觀照此無常法的呈現,心在瞬間進入禪定,當下證得阿那含果。此階段的聖者對色、聲、香、味、觸已無渴愛,斬斷了貪與瞋恚二結。

從那一刻起,她無知足,生活極為簡樸。她不再裝飾自己,過去佩戴的珠寶與裝飾全封存在櫥櫃裡。

丈夫對她的轉變感到好奇,問道︰「親愛的妻子!為何你不像往常一般佩戴裝飾品呢?」她如實地回答,居家生活對她而言已不再適宜,並且再次提出出家的請求。

她的丈夫聽後,終於允許她出家。猶如曇摩提那比丘尼1(Dhammadinnā)的出家一般,她的丈夫為她舉辦盛大的典禮,在眾多隨從的陪同下,以黃金轎子將妻子送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比丘尼的僧團,並對長老尼說:「請聖尼為她剃度」。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比丘尼為她披剃,授具足戒,並帶她往詣佛陀之處禮敬如來。佛陀知悉她證得最上道果的因緣已成熟,對她述說以下偈言:

長老尼汝怡然眠,布片自在作法衣,
貪已寂靜止息,猶如鍋中炙枯菜。2

「長老尼!你的苦已熄滅,行住坐臥且安樂生活吧!自在披著以布片製成的袈裟,那導致再生的貪已止息,已被阿那含果的道智所燃盡,如同鍋子中枯萎的菜葉一般。」

聽聞佛陀所說的偈言後,由於今生的努力及過去生的波羅蜜成熟,再加上佛陀的教導誠然善美所致,她當下證得阿羅漢果,滅盡殘餘的微細煩惱而獲得大樂。她具足三明、六種神通、四無礙解及八解脫。

佚名比丘尼的證悟並非偶然,她在過去多生已累積廣大波羅蜜。《譬喻經》3記載她為「涼亭施者」(Maṇḍapadāyikā)。

在拘那含佛(Konāgamana Buddha)出於世間時,她出生在一座村莊部落,熱衷於拘那含佛的教導,並邀請佛陀接受飲食供養。她以堅硬之木製成樓閣,覆以華蓋,再將地板打磨得清瑩光澈,鋪滿香花及噴灑香水,然後對佛陀說︰「食時已到,飲食已經準備好了。」

拘那含佛前往該樓閣,坐在已準備好的座位上,她親手供養各種殊妙飲食,並讚揚佛陀的美德。當佛陀用膳完畢後,她供養佛陀一套袈裟,並將樓閣供養佛陀。盡其一生,她不斷地行持善業,無論前往城市或村邑,她皆廣行布施。從該處沒後,她轉生天界。

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出於世間時,她出生於良家。當成年時,由於對輪迴生起怖畏及出離心,她在迦葉佛教法中出家成為比丘尼,修行梵行長達二萬年。從人界捨報後,她再次轉生於天界。直至此最後的一生,她在喬達摩佛的教法中斷盡一切煩惱,從生死輪迴中解脫。

挑柴運水皆是道

另一位在忙碌生活中精進修行直至證悟的在家女性,名為瑪帝卡母(Mātikamātā),她是一位村長的母親。

有一次,有六十位比丘獲得佛陀指導的禪修業處後,前往瑪帝卡母的村落精進禪修。瑪帝卡母熱心照顧此六十位比丘的生活起居,除了提供飲食及必需用品之外,也建設遮風避雨的住所,好讓比丘們在雨安居期間安心辦道。

有一日,瑪帝卡母詢問比丘們︰「在家人是否可以禪修呢?」並懇請比丘們指導禪修。比丘教導她觀三十二分身︰在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膜、胃中物、屎、腦;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唾、涕、關節液、尿。

她得到禪修業處如獲至寶,返回住處精進修習。即使在烹飪或做家務時亦未曾間斷,時時刻刻正念現前,並如實觀照身心是苦、無常、無我的實相。如此日夜精進不懈,不久後即證得阿那含果。

由於宿世所累積的波羅蜜,她獲得附贈品:天眼通、天耳通及他心通。當時她體證的智慧與獲得的神通,遠遠超越所供養的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