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第一章 聖潔尊貴的佛母

第二冊•第一章 摩訶摩耶(Sirī Mahāmāyā Devī)

書名|《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

作者|釋了覺、釋了塵

達摩佛的出生,是法輪轉動的源頭,讓沉寂黑暗的世間重啟佛法的光明,揭開了這一期教法的精彩。無以計數的人天得此源頭活水而轉凡入聖,佛子們以佛法鋪陳而開展的篇篇動人事跡,皆追溯於佛陀的誕生為源。

佛母僅在一尊佛出於世間時出現。一位菩薩自從被授記以來,若為智慧型菩薩,最短需勤修四阿僧祇1又十萬劫的波羅蜜2即當成佛;若為信心型菩薩,則需勤修八阿僧祇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才能成佛;若為精進型菩薩,則需勤修十六阿僧祇又十萬劫的波羅蜜方能成佛。由於經歷悠久的時間方才出現一尊佛,因此佛母的出現亦彌足珍貴。

喬達摩佛的母親——摩訶摩耶(Sirī Mahāmāyā Devī)具備成為佛母的一切功德,她已累積十萬劫的波羅蜜,此生為孕育未來佛、將悉達多菩薩帶至世間,她的今生來世皆精彩絕倫。

佛母的最佳人選

摩訶摩耶出生於釋迦族天臂城(Devadaha), 父親為善覺王(Mahāsuppabuddha), 母親為善相王后(Sulakkhaṇā)。摩訶摩耶為長公主,妹妹名為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3(Mahāpajāpatī Gotamī)。年幼時婆羅門占相而預言,善覺王的兩位公主在未來懷胎時,孩子必定是轉輪聖王。

當她們已達適婚的年齡時,淨飯王(Suddhodana)將摩訶摩耶及摩訶波闍波提迎娶至迦毘羅衛國(Kapilavatthu),並立摩訶摩耶為王后。

此時, 菩薩自燃燈佛(Dīpaṅkara Buddha) 授記以來,已歷經四阿僧祇又十萬劫累積十波羅蜜之期,並將成佛所須具備的條件達至最勝。當菩薩生為毘輸安多羅王(Vessantara)時,菩薩以無以倫比之行感得大地震動七次,在那一輩子圓滿了所有十波羅蜜,終結累積波羅蜜之期。從該處沒後,菩薩出生在兜率天(Tusita)為白幢天人(Setaketu Deva)。

白幢天人菩薩在兜率天享四千年的天壽之樂,相當於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當菩薩在兜率天的天壽僅剩人間時間的一千年時,淨居天(Suddhāvāsa)的梵天預告︰「朋友!由今日起的一千年後,將有佛出世。」

「遍知一切的佛陀將出於世間! 遍知一切的佛陀將出於世間!」源自於天界的宣布迴響於人間,在佛陀即將出世的一千年前,此消息已傳遍人間。

當聽見即將有佛出現的預告時,一萬世界的天人,包括四天王天、帝釋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及大梵天們共聚在一個世界,討論向白幢天人菩薩作成佛請願之事。

當白幢天人菩薩的壽命僅剩人間時間的七日,色身已現五衰相4時,一萬世界的天人及梵天們皆至兜率天白幢天人菩薩所在之處,合掌請願:「天人菩薩!您圓滿了十波羅蜜,不是為了獲得帝釋天的榮耀,不是為了求得魔王、梵天、轉輪聖王的殊榮,而是為了獲得遍知佛果,救度人、天人出離三界。天人菩薩!現在是您成就佛果的最佳時機!確實是您成就佛果最適宜的時機。請您入人間母親之胎,在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願您開示無死涅槃,救度眾生解脫輪迴。」

對於天人、梵天們的勸請,白幢天人菩薩並沒有立即允諾。猶如過去諸菩薩下降人間前所作的觀察一般,白幢天人菩薩作此五大觀察:時機(Kāla vilokana)、洲(Dīpa vilokana)、國家(Desa vilokana)、種姓(Kula vilokana)、生母的壽限(Janetti āyupariccheda vilokana)。

首先,白幢天人菩薩觀察時機︰「此時是佛陀出世的好時機嗎?」倘若人壽由十萬歲遞增時,則非好時機。由於人類長壽而不易見生、老、病、死之苦,對於佛所開示無常、苦、無我的義理不能理解,因此化導無效;倘若人壽由百歲遞減時,也非好時機,此時人類的樂煩惱過於熾盛,對他們所教導的佛法猶如劃在水上的痕跡,轉眼即失;當人壽處於十萬歲至一百歲期間,則為好時機,此時生、老、病、死輕而易見,苦、無常、無我之法易被理解,人類也不過於沉迷樂。當一萬世界的天人、梵天們向白幢天人菩薩作請願時,正是人壽處於一百歲之時,這時正是適合成佛的時機。

再者,白幢天人菩薩觀察洲。世間有四大洲,諸佛不出現於其他三洲,唯出現於南瞻部洲(Jambudīpa),此為合適之洲。再者觀察國家,南瞻部洲面積一萬由旬5,過去諸佛唯出現於南瞻部洲的中土(Majjhimadesa),辟支佛、上首弟子二人、大弟子共八十人,轉輪聖王、剎帝利、婆羅門、居士等也都出生於中土。中土釋迦族的迦毘羅衛國(Kapilavatthu)為合適的國家。

隨後,菩薩觀察種姓。諸佛不生吠舍6與首陀羅7之家,唯出生在受人尊敬的剎帝利8與婆羅門9此二種姓。此時剎帝利為世人所敬重,因此迦毘羅衛國剎帝利淨飯王作為菩薩的父親是合宜的;最後觀察生母的壽限,諸佛之母須具備謙遜及貞潔的美德典範,不沉迷於酒、此生不破五戒、為成佛母而累積了十萬劫的波羅蜜。淨飯王的王后—— 摩訶摩耶是如此的女性,而摩訶摩耶僅剩十個月又七日的壽命,摩訶摩耶作為菩薩的母親是合適的。

白幢天人菩薩作此五大觀察後,心中決意:「我將下生人間,成就佛果。」於是對前來請願的一萬世界之天人、梵天們說︰「諸位天人、梵天!如你們的請願,我成佛的時機已至,你們且歸去吧!我將下生人間,成就佛果。」

白幢天人菩薩作出承諾,與天人及梵天們道別後,在兜率天的天人陪同下,進入歡喜園(Nandavana)。

界六層天各有歡喜園,任何天人皆視歡喜園為天界最吉祥、輝煌、壯麗的花園,具有令天人悅意之色、聲、香、味、觸。當天人面臨五衰相現,為即將失去天界之樂而難過哭泣時,一旦進入歡喜園,他們即刻忘記悲傷,恢復平靜、怡然及快樂。白幢天人菩薩進入歡喜園時,陪同菩薩的天人們對他說:「由此處死去,將生善地。」他們在菩薩遊園時隨侍於側,使菩薩憶念前世所行的善業,菩薩隨即逝世。

聖潔母胎宿菩薩

當白幢天人菩薩在兜率天歡喜園逝世時,淨飯王的王后——摩訶摩耶正值中年,大約五十五歲。那時,迦毘羅衛國正逢年度的斗宿(Uttarāsaḷha)節日,從九日至十四日間禁止飲酒、不著香花鬘及香油塗身,並廣行一切善業,摩訶摩耶王后亦如是行持。

在大曆六十七年阿沙哈月10(Āsāḷha)十五月圓日,摩訶摩耶王后早起,以香水沐浴,再以四十萬金作布施。她裝飾自身後食用朝食,並向她的老師—— 阿私陀仙人(Kāladevila)求受八齋戒,隨後進入宮殿精勤持守齋戒。

在當夜的後夜時分,持守著八齋戒的摩訶摩耶王后臥在床榻上入睡,她作了奇異的夢,預示菩薩的入胎。她夢見天界的四大天王抬著自己,連同床榻運至喜馬拉雅山的阿耨達池(Anotatta),並將她置放於廣達六十由旬的悅意石上。此悅意石則在一棵高達七由旬的大沙羅(Sāla)樹下。

此時四大天王的天妃前來,帶摩訶摩耶前往阿耨達池,將她沐浴洗淨,為她穿上天人之服、塗天人的香料、裝飾天界之花。在阿耨達池不遠處有一座白銀山,內有黃金宮殿,設有天人的床榻,她們讓摩訶摩耶頭朝東而臥在天人的床塌上。

那一刻,她在夢中看見優美的白象在距離她不遠處的黃金山上。白象從黃金山上漫步而下,登上白銀山,以銀色的象鼻握著白蓮花,一聲高吼而進入摩訶摩耶所在的黃金宮殿中。白象三度右繞摩訶摩耶的床塌周圍,然後撥開她的右脅而入胎。

當摩訶摩耶作此夢時,白幢天人菩薩在兜率天歡喜園正知、正念而命終,瞬間進入如蓮花般的母胎之中。菩薩入母胎的時間為大曆六十七年阿沙哈月的月圓日,那一刻正好是月亮與斗宿會合之時。

菩薩入母胎的同一瞬間,一萬世界悉皆震動,出現三十二種徵兆︰一萬世界充滿無限的光明、盲者在瞬間得見色、聾者在片刻得聞聲、啞者能說話、背脊彎曲者能伸直、跛者能行走、受縛者的枷鎖得解開、地獄之火熄滅、餓鬼世界無飢渴、畜生不感恐怖、疾病者康復、眾生說愛語、馬嘶愉悅、象吼悅意、樂器各自奏音、手鐲等飾清脆自鳴、一切諸方清澄明淨、悅意涼風輕柔吹拂、不合時令降下大雨、地底湧水流向各處、無鳥飛翔、河川止流、海水味甘,各處盛開五色蓮花、水上及陸地花朵盛開、樹幹綻放花朵、樹枝綻放花朵、藤蔓綻放花朵、七莖花簇破磐石而出、天界蓮花垂掛空中、四方降下花雨、天界樂器自奏。

一萬世界的美麗莊嚴達至極致,猶如佈滿花朵的花環,又彷彿如花束、層層花海的花床。空氣瀰漫馥郁芬芳,猶如搧動犛尾拂子而香氣四溢。

翌日,當摩訶摩耶甦醒時,她向淨飯王告知此夢。淨飯王召集六十四位具有高度名望的婆羅門,為他們設昂貴之座,以金缽盛滿醍醐乳糜、蜜糖等美味飲食供養,再布施大量新衣、牛群等物,令他們滿足。隨後,淨飯王向婆羅門請教摩訶摩耶之夢,問道:「此夢是吉?是凶?」

婆羅門等回答:「大王勿慮!王后已懷妊,宿胎為王子而非王女。貴君的王子降生,倘若他在居家生活,則為統領四大洲的轉輪聖王;倘若他出家,則為遍知的佛陀。」

此消息傳遍遠近諸國,當國王們得知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摩訶摩耶王后懷了具有威德之子的消息,他們紛紛送上衣裳、飾物、樂器等珍貴賀禮。由於菩薩及摩訶摩耶過去的善行無以計數,因此獲得來自諸方的獻禮及祝福。

懷胎慎守護菩薩

菩薩宿在摩訶摩耶的母胎之後,四大天王的毘沙門天王(Vessavaṇa)等,進入摩訶摩耶的宮殿守護,日以繼夜地執劍阻擋餓鬼、夜叉、形貌醜惡的野獸及飛禽接近,以保護菩薩及摩訶摩耶。一萬世界的四位天王,一共為數四萬,圍繞摩訶摩耶的宮殿門口守護,延伸至一萬世界的盡頭。

四大天王們守護菩薩及摩訶摩耶,並非出自於擔心菩薩及摩訶摩耶被傷害。實際上,即使上兆的魔羅手持一兆座須彌山,前來威脅已達最後一生的菩薩及其母摩訶摩耶的性命,魔羅及須彌山將自行摧毀粉碎,菩薩及其母親將不為所傷。然而四大天王依然持劍守護,這僅是為了避免摩訶摩耶被不悅的聲音或事物所驚嚇,亦是作為敬奉菩薩之舉。

當摩訶摩耶沐浴、用膳、著衣之時,四大王天們將自己隱匿;當摩訶摩耶進入宮殿臥在床塌時,四大天王們則顯現他們的形貌。一般人見到天人將受驚嚇,然而出於菩薩的威德及摩訶摩耶自身的波羅蜜之故,她不驚不怖,將為數眾多的四大天王視為宮中的侍從般自然無奇。

在菩薩入母胎之前,摩訶摩耶經常從阿私陀仙人處蹲踞受戒。可是當菩薩入胎之後,摩訶摩耶並不適宜蹲踞在他人足下,於是她自行持守戒律。

當菩薩入胎之後,摩訶摩耶絲毫不起慾念,即使是對淨飯王亦如此。由於摩訶摩耶過去的波羅蜜,她的容色出塵脫俗、白璧無瑕。她的高貴優雅是世間頂尖畫家、雕塑家難以描繪的清麗。然而,倘若得見摩訶摩耶者,不滿足於僅是眼見,而以愛戀之心希望親近她,此人將發現自己的雙足猶如被鐵鏈拴牢般無法動彈。佛母摩訶摩耶是如此一位特殊、聖潔、不容被任何男性或天人以染心相向的女人。

當佛母摩訶摩耶尚在世間時,除了她之外,沒有其他女人能登上王后之位,她擁有的名望達至絕頂。

摩訶摩耶懷妊時,並沒有承受一般懷孕婦女所經歷之苦,比如︰肢體腫脹、疼痛、沉重等。她心境安樂,身體並無疲憊。

菩薩在胎中,猶如住在一座聖潔的寺院,又彷彿身置於盛滿璀璨鑽石之處,菩薩宿於如此之胎中。當菩薩的身體在母腹中五胞成形時,摩訶摩耶能透視胎兒,恰如色彩斑斕的絲綢線穿過清澈、透明、具八琢面的琉璃。此源於摩訶摩耶往昔的波羅蜜,她的肌膚變得格外輕透細滑、不染塵埃;腹部的肌膚亦清澈澄莹,明澈如玻璃、璀璨如紅寶石。因此,摩訶摩耶能以肉眼由其腹部透視嬰兒,猶如看見置放在透明水晶寶盒之物。然而,由於菩薩的眼識尚未完熟,菩薩在母胎中卻無法看見母親摩訶摩耶。

摩訶摩耶能見嬰兒是否處於舒適的位置。若見不適,如天下所有母親將做的事一般,她將調整至嬰兒舒適的姿勢。恰如手持盛滿油的器皿,摩訶摩耶如此謹慎守護著胎中的菩薩。摩訶摩耶見菩薩結跏趺坐,適意地倚靠母親的脊柱,猶如說法者在法座上倚靠座背而坐。

菩薩誕生人天慶

當懷胎已將近滿十個月時,摩訶摩耶想返回天臂城,她向淨飯王請求︰「大王!我希望前往故鄉天臂城拜訪我的親族。」

「好的!」淨飯王給予允諾。

於是,淨飯王下令修整道路,由迦毗羅衛國至天臂城之間的道路,皆令其寬廣平坦,並在道路兩旁佇立芭蕉,置放盛滿淨水的瓶子,插上隨風飄揚的旗子等。隨後,淨飯王讓摩訶摩耶乘坐新製的黃金車乘,由一千名侍衛肩擔,在眾多大臣、侍從相陪簇擁下,出發前往天臂城。

在迦毗羅衛國至天臂城之間,有一座沙羅樹遊苑,兩國之人共稱為「藍毗尼園」(Lumbinī)。當摩訶摩耶抵達藍毗尼園時,每棵沙羅樹皆花朵盛開,由根幹至頂枝百花齊放。在樹枝及花朵之間,有五色的蜂群及各種鳥群飛繞,鳴出美妙的音聲,整座藍毗尼園宛如帝釋天的遊苑—— 闍達羅達園(Cittalatā),又如大威力的國王所設之宴,四處充滿歡樂喜悅之聲。摩訶摩耶見此優美的藍毗尼園,生起想遊此園的心念,於是大臣們為摩訶摩耶護駕,進入藍毗尼園。

摩訶摩耶進入藍毗尼園時,天人們宣告︰「今日菩薩即將從那猶如蓮花般的母胎中出生。」聲音迴響於一萬世界。一萬世界的人天、梵天們雲集,擠滿於此世界。他們各持吉祥寶物作為慶祝菩薩誕生的獻禮。此時天界覆滿白寶蓋,四處迴響著天人們吟詠的天曲、奏響的天樂及吹響螺貝之聲。

摩訶摩耶身著一襲金線錦緞長裙下垂至足踝,圍在身上的白色披肩,刺繡精緻的鯉魚眼紋圖。摩訶摩耶猶如王者走向沙羅樹,當下她突然想捉持那花朵盛開、直圓的沙羅樹枝,而那樹枝在瞬間猶如蘆莖加溫而垂下,接近摩訶摩耶的手掌。

摩訶摩耶優雅地以右手持握那伸至她掌中的樹枝。她的右手飾以金環,手指纖細猶如蓮花之莖,當下摩訶摩耶美麗無比,猶如皎潔的一輪明月從烏黑密集的雲層中初升,如一道閃電耀眼而過,又如美麗的天女出現在天界的歡喜園。

捉持著沙羅樹枝,摩訶摩耶威嚴地站立著,當下她確定自己即將分娩,侍從迅速以簾幕圍繞摩訶摩耶而退下,摩訶摩耶捉持娑羅樹枝站立分娩。

一般婦女產兒期或未滿十個月、或超過十個月,孩子出生的時間無法預知;嬰兒或在母親行、走、坐、臥間不期而產。然而摩訶摩耶卻大不相同,她的懷妊期恰滿十個月,即受孕後的二百九十五天;菩薩僅在母親採站立的姿勢時出生。

一般生類出胎時皆有體液、血液等污染不淨物,菩薩則不然。當菩薩出生之時,他清淨潔白地出胎,不染一絲不淨之物,猶如紅寶石置放於迦尸國(Kāsi)所產的潔淨絹布上。

一般嬰兒將經歷出生過程的煎熬,在分娩過程的初段,母親子宮收縮陣痛時,嬰兒的胎頭隨著下降、彎曲和內轉等迴旋前進,經過緊縮的產道被擠壓而出,這系列痛徹心扉的過程,猶如墜入深不可測的隧道,又彷彿如大象被強拉穿越窄小的鎖匙孔。然而,菩薩的誕生卻猶如水流過濾水囊般輕易,又如說法者在升座說法後,平靜且緩慢地從法座下座,又如太陽的萬道金光越過金山而遍灑大地。菩薩自在舒服地出生,擴展兩手兩足、睜開雙眼,具正知、正念且無畏。

此時,世間出現三十二種徵兆︰一萬世界充滿無限的光明、盲者在瞬間得見色、聾者在片刻得聞聲、啞者能說話……猶如菩薩入胎時一般。

菩薩出生之時,有四位遠離染、具清淨心的大梵天,手持金網承接菩薩,並站立在摩訶摩耶面前說:「王后!你且喜慶,你產下了具大威力的兒子。」

為向菩薩及佛母摩訶摩耶表達敬意,空中降下二脈清泉,一溫一冷,洗浴清淨無染的菩薩及佛母摩訶摩耶的身體,使他們調適身體的冷熱。四大天王以觸柔祥瑞的羚羊皮布,由梵天手中的金網處承接菩薩。人類再以人間的錦緞白布,由四大天王手中的羚羊皮布處承接菩薩。

菩薩從人類的手中下降,金足平滿地與地面接觸,站立在大地之上眺望東方。此時東方一萬世界猶如寬敞無礙的一大庭苑,無有邊際。在東方的天人、人類皆手捧香花供養菩薩,並說:「大士!在東方之處,無人與您相等,無人更勝於你。」菩薩如是遍觀十方︰四方、四隅、上、下,不見有任何人與自己同等。

於是,菩薩面朝北邁行七步。此時,天人與梵天以各種方式作供養,一萬世界的梵天以三由旬的大白寶蓋為菩薩遮翳,夜摩天之天王蘇夜摩(Suyāma)手執犁毛拂子為菩薩搧風,一萬世界的帝釋天吹響螺貝,其他天人則手持香花、天劍、冠冕等王者標誌物相隨而來。當菩薩步行於地面時,人類見菩薩行於空中;當菩薩裸身行走時,人類見菩薩衣衫完整;菩薩僅是初生的嬰兒在步行,人類見菩薩猶如十六歲的少年。11

當時梵天、天人、人類皆全然無聲,靜默等待︰「菩薩將說些什麼呢?」

菩薩行七步而站立,莊嚴發聲,作獅子吼:「我是世間最上者!我是世間最勝者!我是世間殊勝者!這是我的最後生,我再無後有。」12一萬世界皆能同時聽見菩薩的宣言。

菩薩的誕生正值大曆六十八年衛塞月13(Vesākha)滿月日,天空中的月亮與氐宿(Visākha)會合之時。當菩薩出生時,有五者與菩薩同時出生,即︰耶輸陀羅(Yasodharā)、阿難(Nanda)、車匿(Channa)、迦留陀夷(Kāḷudāyī)及犍陟(Kaṇḍaka)駿馬。另外有二者與菩薩同時出現,即:大菩提樹(Mahā Bodhi)及四甕黃金14

當天,迦毗羅衛國與天臂城的人民護送摩訶摩耶及初生的菩薩,返回迦毗羅衛國。

阿私陀仙人預言

菩薩誕生的當天,統領三十三天的帝釋天及三十三天的天人皆歡喜地說:「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王子出生,此王子將坐於菩提樹下成佛。」他們將天衣拋向空中,以手拍臂而歡喜踴躍。

那天,具八定及五神通的阿私陀仙人如往常一般,進入淨飯王的王宮接受飲食供養,隨後登上三十三天,在寶石宮殿內端坐而享受禪悅之樂。這一天,當他在天界的宮殿門口看見天人們如此雀躍,他好奇地問道:「你們為何如此歡喜呢?願知其中的原因。」

天人們回答:「尊敬的隱士!淨飯王的王子今日出生,他將坐在阿沙陀(Asattha)菩提樹下成佛,轉大法輪。我們將有機會得見佛陀的無限威力、聽聞佛法,因此如是歡喜。」

阿私陀仙人聽了天人的一番話語後,急速由三十三天下降人間,進入淨飯王的王宮,坐在為他所設的座位上,說:「大王!我聽說你的王子誕生了,我想見見他。」

淨飯王命人將裝飾嚴好的菩薩嬰兒帶來,並抱著菩薩趨近阿私陀仙人,想讓菩薩向阿私陀仙人禮拜。當淨飯王如是抱著菩薩時,菩薩將雙足放在阿私陀仙人的結髮頭頂上,猶如暗黑之雲閃過霹靂雷電。菩薩的最後一生,無人堪受得起菩薩的禮敬,倘若有人無知地將菩薩的頭置放於行者的足下,該行者的頭將碎裂成七片。

阿私陀仙人知道菩薩的不凡及殊勝威力,心想︰「我不可自取滅亡。」即由座而起,向菩薩合掌禮拜。淨飯王見此不思議之事,亦不自覺地向自己的兒子禮拜。

阿私陀仙人具五神通,他能憶起過去四十劫、預知未來四十劫,一共八十劫之事。當見菩薩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阿私陀仙人思惟:「他將成佛嗎?或將不成佛呢?」

他由智慧而預見:「他必將成佛。」了知菩薩是非凡之人,心想︰「此誠然不可思議!」他愉悅地歡笑。

隨後他再思惟:「我自身能否見他成佛呢?」他以智慧預見:「在王子成佛以前,我將死去而不得見佛。我將出生在無色界天15,縱使有百佛、千佛教導,亦不能使我證悟,該處無人得以聽聞涅槃之法。」

如此思惟,阿私陀仙人不禁悲從中來,悲歎哭泣:「我沒有機會得見此不可思議之人成佛,也沒有機會禮敬他,我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王宮的眾人見阿私陀仙人忽笑忽哭,心想︰「我們尊敬的隱士先則微笑,後則啜泣,這實在太奇怪了!」於是問道︰「尊師!有任何不幸及危險之事,將降臨在我們王子身上嗎?」

「王子並無危險與障礙,他必將成佛。」阿私陀仙人回答。

「那你為何啜泣呢?」

「我不得見王子成佛,損失實在太大了,因憂悲自己之事而哭泣。」

離開王宮後,阿私陀仙人思惟:「雖然我無法得見王子成佛,但是我的親族當中,是否有人能見王子成佛呢?」

他預見自己的外甥那羅迦(Nālaka)有因緣得見佛,於是他前往妹妹的家,問道:「你的孩子那羅迦在何處呢?」

「兄長!在宅中。」妹妹回答。

「喚他過來。」阿私陀仙人說。

當那羅迦已來到阿私陀仙人的身邊時,他對那羅迦說:「少年!淨飯王的宮中有王子出生,他是菩薩,從現在起的三十五年後,他將成佛。我的外甥!你將得以值遇佛陀,因此你今日即可出家。」

雖然身在具有八億七千萬財富的家庭,那羅迦思惟:「我的舅父不會鼓勵我做無意義的事,他指示我出家,必然對我確實有利。」

出自於對阿私陀仙人的信心,他立即從市場取得黃色衣物,持土製之缽,剃除鬚髮,身著黃衣,對自己說︰「我的出家,為獻於未來必然出現在世界的最殊勝者——佛陀。」

那羅迦朝向迦毗羅衛國菩薩所在的方向合掌,五體投地禮拜。隨後他將缽納入缽袋中,背著缽袋進入雪山修行,等待佛陀的出現。16

必定成佛之預言

菩薩誕生第五日,淨飯王為菩薩舉行命名儀式,王宮內以四種香粉塗香,地面撒上炒穀物及各種花朵。淨飯王宴請一百零八位精通三吠陀的婆羅門,設尊貴之座,並下令侍從炊煮不混水的醇厚乳糜,以美味飲食供養婆羅門。

婆羅門用膳完畢後,淨飯王獻上珍貴之禮,並讓他們從一百零八位婆羅門當中推選八位婆羅門,以觀王子的相好與成就。

八位婆羅門細觀菩薩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八人當中有七人舉起二指而預言︰「王子相好,若在居家則為轉輪聖王,若出家則將成佛。」

然而,八位婆羅門當中最年少的憍陳如(Koṇḍañña)在仔細觀察菩薩的最勝相好後,舉一指而預言:「具此相好,王子並無任何住在居家的理由,他確定將斷除煩惱蓋而成佛。」憍陳如在過去已累積無數波羅蜜,此為他的最後一生,因此他的智慧更勝於其他七人。他確認菩薩的唯一道路即成佛,其他婆羅門聽後亦讚同其預言。

諸婆羅門商議後, 為菩薩取名為「悉達多」(Siddhattha),意為「一切義成」,預言他將成功地圓滿其利益世界的任務。

淨飯王聽諸婆羅門預言自己的王子將出家,他問道:「我的王子看見何事而出家呢?」

婆羅門說︰「見此四種前兆相—— 老人、病人、死人、出家者。」

聽見婆羅門如是作答,淨飯王說:「自今以後,不許年老之人、生病之人、出家人在王子之側。我的王子沒有成佛的必要。我想見他成為轉輪聖王,統治二千島嶼圍繞的四大洲,以輪寶在空中步行,三十六由旬的群眾簇擁圍繞。」

淨飯王為避免此四種前兆相之人被菩薩所見,他作好十足的防範措施,在王宮的四方每一伽烏達17(Gāvuta)安置足夠的侍衛,以確保老人、病人、死人、出家人不出現在菩薩的視線範疇內。

當日的命名儀式,釋迦親族八萬人皆聚集在王宮,給予王子祝福。他們相互討論:「無論王子成佛或成為轉輪聖王,我們皆各獻上一名兒子。倘若王子成佛,他外出時將由剎帝利血統的出家沙門敬侍圍繞;倘若王子成為轉輪聖王,他出遊時則為剎帝利血統的王子敬侍簇擁。」他們向淨飯王承諾,將各自獻上一名兒子給予菩薩。

七日逝世生兜率

摩訶摩耶誕下菩薩第七日,她的壽命已達盡頭, 逝世並出生在兜率天,成為一名男性天子,名為善喜足天人(Santusita)。

摩訶摩耶並非因為誕下菩薩而逝世,當白幢天人菩薩在兜率天作五大觀察時,摩訶摩耶僅剩十個月又七日的壽命。此外,菩薩所住宿的母胎,猶如聖潔的寺院,無人有資格再度宿用或使用它。再者,當菩薩之母尚在人世,無人能將她冷落而另立王后,因此摩訶摩耶在菩薩誕生七日後即逝世,這是諸佛母的常法。

摩訶摩耶逝世之後,淨飯王挑選二百四十位容貌殊勝、無缺點的宮女隨侍菩薩,菩薩受無數宮人侍奉。雖然如此,摩訶摩耶的妹妹——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親自授乳及照顧菩薩。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在菩薩出生三至四日後,亦誕下難陀王子(Nanda),但是她將剛出世不久的難陀王子交給乳母,自己則親自養育菩薩。摩訶摩耶逝世後,淨飯王立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為王后。

佛為母說阿毗達摩

菩薩在三十五歲,大曆一〇三年衛塞月18滿月日成佛。在大曆一〇九年阿沙哈月19(Āsāḷhā),佛陀為降伏外道,在舍衛城(Sāvatthī)城門騫荼(Gaṇḍa)芒果樹下顯現獨一無二、唯有佛陀才能展示的雙神變(Yamaka pāṭihāriya),為數二億的人、天人、梵天證得道果。20

佛陀顯現大神通征服諸外道後心想:「過去諸佛顯現此雙神變後,往何處而行呢?」佛陀知悉:「諸佛乃往三十三天(忉利天)度過雨安居,為轉生成為天人的母親說法。」

於是,佛陀由佛座而起,舉起右足,此時高達四萬二千由旬的犍陀羅山(Yugandhara)峰頂自然來到佛足之下;當佛陀舉起左足時,高達八萬四千由旬的須彌山峰頂自動來至佛陀足心之下。三十三天界在須彌山之頂,佛陀以二步即抵達三十三天,此為佛陀所顯現的大神通力。

當帝釋天見佛陀出現在三十三天,他心想︰「佛陀將坐在晝度樹(Pāricchattaka)下、無垢白石(Paṇḍukambala)之上度過雨安居,天人及梵天將獲得利益。在這段時間,無人再能碰觸此無垢白石。然而,無垢白石十分巨大,長六十由旬、寬五十由旬、高五十由旬,此景猶如麻雀處在巨大的磐石上。」

佛陀知悉帝釋天心中所想,於是落下一片袈裟,覆蓋整座無垢白石—— 帝釋天的寶座。帝釋天依然持此想法︰「無垢白石尚有許多空間,即使佛陀的袈裟覆滿此座,但是佛陀僅將坐佔一小空間。」佛陀知悉帝釋天的想法,在無垢白石上結跏趺而坐,猶如大長老坐於小座上,整座無垢白石皆在佛陀的跏趺坐之空間內。

帝釋天見狀而自責,慚愧自己的無知︰「佛陀是何許人耶!我們永遠無法推測及了解佛陀全然的威力,佛陀的特質已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範疇,我生起了錯誤的想法。」帝釋天承認自己的錯誤,對佛陀虔敬地禮拜。

前生為摩訶摩耶的善喜足天人,從兜率天下降至三十三天聽聞佛陀宣說阿毗達摩(Abhidhamma)。以佛母善喜足天人為首,一萬世界的天人、梵天皆聚集在三十三天聽聞佛陀說法。當佛陀端坐在無垢白石上時,善喜足天人則恭敬地坐在接近佛陀之前側。佛陀在天界說法的速度是正常人說話速度的一百二十八倍。

人間的人類在舍衛城城門騫荼芒果樹下,見佛陀在展現雙神變後,突然消失在他們的視線中,猶如百千日月頓然消失。人們揣測佛陀已前往無喧囂的靜處,不再回到人間,他們悲傷地哭泣。

人們詢問目犍連尊者(Moggallāna)佛陀的去處,雖然目犍連尊者知道佛陀正在三十三天,但是尊者為了讓人們親近且崇敬阿那律尊者(Anuruddha),請人們詢問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向人們述說,佛陀正在三十三天的晝度樹下、無垢白石之上,以佛母善喜足天人(摩訶摩耶)為首,佛陀為諸天人宣說阿毗達摩。

當阿那律尊者被問及佛陀何時返回人間時,尊者回答︰「佛陀將在阿毗達摩宣說完畢,由現在起的三個月後,在雨安居自恣日(Mahāpavāraṇā),即阿薩尤佳月21(Assayuja)滿月日返回人間。」

於是人們決定︰「直至再度禮敬佛陀為止,我們將不離開此處。」他們在該處建起臨時住處,以天為蓋、地為廬。

佛陀已在較早時指示目犍連尊者,向逗留在舍衛城城門騫荼芒果樹處的在家居士們教授佛法,因此目犍連尊者遵從佛陀的指示,在三個月期間對他們教導佛法。他們的飲食及必需品則由小給孤獨(Cula Anāthapiṇḍika)負責提供。

佛陀在三十三天度過第七個雨安居,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在帝釋天的寶座上宣說阿毗達摩法。佛陀在為期三個月的雨安居說法期間,如何維持色身呢?當佛陀在天界說法時,依然遵照人間的時間進食。當接近托缽的時間時,佛陀以神通化現另一名化身,身光、聲音、語態皆與真身佛陀一模一樣,以此化身繼續在三十三天說法。佛陀真身則下降人間,至喜馬拉雅山的阿耨達池。天人獻上楊枝,佛陀在阿耨達池梳洗沐浴後,著衣持缽前往人間的北俱盧(Uttarakuru)托缽乞食,再返回阿耨達池畔邊用膳。用膳完畢後,佛陀將前往檀木林。

舍利弗尊者(Sāriputta)每日皆前往檀木林禮敬佛陀,站立一面。佛陀對舍利弗尊者說︰「我兒舍利弗!今日我已述說如是篇幅的佛法。」佛陀僅述說在天界開示阿毗達摩22的大意及概要。

舍利弗尊者具備四無礙解,擁有全然掌握佛陀說法內容的能力,猶如藉由一人伸張雙手而能了知大海的寬廣。對佛陀所闡述之法,舍利弗尊者堪能以百種、千種方式而作了解。

舍利弗尊者從佛陀之處所聽聞的概要,在為期三個月的雨安居期間,遵照佛陀的指示,以既不太簡短亦不過於精細的適中方式,教授其座下五百比丘。

此五百比丘在迦葉佛(Kassapa Buddha)的教法時期時,曾是掛在洞窟上的蝙蝠。他們有幸聽聞兩位比丘唸誦阿毗達摩,專注於比丘和諧且愉悅的唸誦音聲而轉生天界,從此不曾再墮入惡道。此生得生為人,見佛陀展示雙神變而生起淨信,在舍利弗尊者座下出家。

午後,佛陀再度返回三十三天繼續說法。除了具大神力的天人之外,無一天人知曉佛陀以化身在宣說阿毗達摩,而佛陀的真身已下降人間,並再度返回天界。

在阿薩尤佳月滿月日前七日,三十六由旬的人們請求目犍連尊者︰「尊者!且讓我們詢問佛陀返回人間的準確時間,此為適宜。若不向佛陀禮敬,我們絕不返回故鄉。」

目犍連尊者受大眾之請,在眾目共睹之下,遁入地面,由須彌山內部升至三十三天。猶如佛足置於目犍連尊者的頭上一般,尊者抵達三十三天並禮敬佛陀,轉述人們的請求︰「世尊!人們若不向世尊禮敬,則不返回故鄉,因此人們急切地想知道佛陀下降人間的時間。」

「我兒目犍連!現在舍利弗在何處呢?」

「世尊!舍利弗在僧迦尸(Saṅkassa)度雨安居。」

「我兒目犍連!由今日起的七日後,在阿薩尤佳月滿月日自恣時,我將從天界下降在僧迦尸的城門。此二城距離三十由旬,告知人們在旅途中無需準備任何飲食,如同他們持守八齋戒時,不帶任何食物或必需品,而前往寺院聽法一般。」

「好的,世尊!」目犍連尊者回到人間傳達佛陀的訊息。

佛母得離垢法眼

在阿薩尤佳月滿月日,佛陀圓滿宣說阿毗達摩,八千億天人及梵天皆獲得法現觀,了悟四聖諦。前生為佛母摩訶摩耶的善喜足天人,亦證得須陀洹果23。佛陀對天人們說︰「我將返回人間。」

於是帝釋天派遣毘首羯磨天(Vissakamma)建造由黃金、寶石和白銀所製的三道天階。

在佛陀返回人間前,佛陀站立在須彌山頂展示水與火從身體交錯噴出的雙神變,並眺望天空。此時,一萬世界變得寬敞無礙,上至色究竟天,下至阿鼻地獄,四方皆開敞而相互得見。如此神奇之事發生在人、天人、梵天身上,因此人類得見天人,天人亦得見人類。

隨後,佛陀散發六色身光,由中間的寶石天階下降人間。諸天則由右側的黃金天階降下,帝釋天吹響螺貝供養佛陀、五髻天人(Pañcasikha)奏琴、夜摩天之天王蘇夜摩(Suyāma)持犛牛尾扇為佛陀搧風、兜率天之天王善喜足亦持寶石扇。大梵天從左側的白銀天階降下,各持三由旬的大白寶蓋為佛陀遮翳。延伸至三十六由旬的人們見識佛陀的威力、榮耀及光輝,無不生起希求佛果之心。

佛陀以如此壯麗輝煌之勢下降人間,站立在僧迦尸城門。當佛陀的右足踏在人間的地面時,舍利弗尊者為首位禮敬佛陀者。舍利弗尊者對佛陀說︰「世尊!我們未曾見聞如此壯麗之光景,所有的梵天、天人及人們皆敬愛及仰慕世尊,他們皆生起冀求佛果之心。」

佛陀回答︰「親愛的兒子舍利弗!梵天、天人及人們確實敬愛及仰慕佛陀的威德、榮耀及光輝。」隨後佛陀說出以下偈子︰

智者專禪定,喜出家寂靜,
正念正覺者,天人且羨敬。24

「親愛的兒子舍利弗!諸佛皆精於禪修、樂於禪定,緣於涅槃而住於果定(Phalasamāpatti),梵天及天人皆敬仰、崇敬住於正念圓滿的諸佛,他們思惟︰『若我們能成佛,那有多好!』」

聽聞佛陀的說法後,為數三億的梵天、天人及人類皆見法入流,舍利弗尊者座下的五百位比丘則證得阿羅漢果25

這一天正是大曆一〇九年阿薩尤佳月滿月日,亦稱為「阿毗達摩日」,為紀念佛陀為了度化佛母摩訶摩耶,而前往三十三天宣說阿毗達摩的事跡。

往昔佛母之大願

摩訶摩耶此生成為喬達摩佛的母親,源於過去世的願力使然。在《毘輸安多羅本生經》26(Vessantara Jātaka)記載,於九十一劫前,在毘婆尸佛(Vipassī Buddha)的教法時期,摩訶摩耶出生為剎帝利,為槃頭摩王(Bandhumā)的長公主。

當時,有某王贈送槃頭摩王價值連城的最上栴檀木,槃頭摩王將栴檀木賜予長公主。長公主心想︰「如此珍貴之物不應使用在自己身上,而應供養佛陀。」於是向父王請求︰「父王!我想將此栴檀木供養十力尊者。」槃頭摩王允諾。

於是長公主將旃檀木製成旃檀香,盛滿在黃金寶盒之內,前往槃頭婆提(Bandhumatī)都城附近的開瑪鹿園謁見毘婆尸佛。長公主以旃檀香向佛陀金黃之身作供養後,將殘餘的香粉遍撒於香殿之中,並如是發願:「世尊!願我在未來世成為佛母。」

由於此願,摩訶摩耶在九十一劫後,為沉寂黑暗的世間迎來一道曙光,為喬達摩佛的教法時期開啟了序幕,成為喬達摩佛之母。摩訶摩耶守護菩薩在胎中圓滿成長,安詳出胎,圓滿她多劫以來的心願。


電子書:

有聲書:

聖潔尊貴的佛母——摩訶摩耶

Footnotes

  1. 阿僧祇(Asaṅkheyya)意思是「不可數」。有些論師認為它的數目是10140
  2. 波羅蜜(Pāramī)為「圓滿」、「至高成就」之意。一共有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捨。為菩薩十項主要美德的圓滿實行。
  3.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ajāpatī Gotamī)被佛陀譽為「資深第一比丘尼」,請參閱第一冊第一章「因為您,僧尼梵行立」。
  4. 「五衰相」指界天人死前所出現的五種前兆(Pañca pubbanimittāni)︰一、身上花萎;二、衣裳垢膩;三、腋下汗出;四、身體變醜;五、不樂本座。
  5. 一由旬(Yojana)大約十一公里。
  6. 吠舍(Vessa)︰印度四種姓階級的第三階級,從事農、牧、工、商等生產事業的一般平民階級。
  7. 首陀羅(Sudda)︰印度四種姓階級的最低等級,奴隸。
  8. 剎帝利(Khattiya)︰印度四姓階級的第二階級,地位僅次於婆羅門,乃王族、貴族、士族所屬之階級,從事軍事、政治者。
  9. 婆羅門(Brāhmana)︰印度四姓階級的最高階級,職司祭祀。
  10. 「大曆」是佛陀的外祖父——天臂城的安佳納王(Añjana)廢除舊曆,新訂的曆法。大曆元年相當於西元前692年,大曆六十七年是西元前625年;阿沙哈月(Āsāḷha)大約在六月至七月之間。
  11. 菩薩行七步的情形,乃依據《佛種姓經注釋》(Buddhavaṁsa Aṭṭhakathā)及《本生經》(Jātaka)。
  12. 《長部》14經、《中部》123經。
  13. 大曆六十八年相當於西元前624年;衛塞月(Vesākha)大約在四月至五月之間。
  14. 四甕黃金分別名為︰一、善迦(Saṅkha),甕口直徑一伽烏達(Gāvuta);二、依羅(Ela),甕口直徑二伽烏達;三、優鉢羅(Uppala),甕口直徑三伽烏達;四、芬陀利迦(Puṇḍarīka),甕口直徑四伽烏達,相等於一由旬。
  15. 無色界天的天人沒有色法,僅有名法。由於沒有色法,亦沒有眼根、耳根等,即使佛陀出於世間,他們無法得見佛陀,亦無法聽聞佛法。倘若證得無色定的須陀洹、斯陀含及阿那含聖者投生在無色界天,即使無法聽聞佛法,他們也能依照通達四聖諦的經驗而繼續修行,體證更高的道果,甚至在無色界天證得阿羅漢果。但是,若以凡夫身投生在無色界天,如阿私陀仙人,由於無色界天的天壽極長,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天(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的天壽甚至長達八萬四千大劫,此段時期皆無法聽聞佛法,因此被列為八難之一。
  16. 佛陀在初轉法輪後第七日,對那羅迦宣說《那羅迦經》(Nālakasuttaṃ),記載於《經集》大品11經。那羅迦聽聞佛陀說法後再入雪山修行,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
  17. 一伽烏達(Gāvuta)大約三公里。
  18. 大曆一〇三年相當於西元前589年。
  19. 大曆一〇九年相當於西元前583年。
  20. 佛陀在舍衛城為降伏外道而展示雙神變的事跡,請參閱第一冊第三章「縈繞蓮花的傳奇」。
  21. 阿薩尤佳月(Assayuja)大约在九月至十月之間。
  22. 阿毗達摩(Abhidhamma)︰又稱為論藏,即三藏之一。阿毘(Abhi)的意思是上等的、殊勝的、卓越的,達磨(Dhamma)的意思是法。阿毗達摩是對佛陀教法的要義,精確及系統的分類詮釋,包含了四種有關於生命終極的究竟法,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涅槃法。
  23. 須陀洹(Sotāpanna),又稱「預流果」、「初果」、「入流」、「得法眼淨」、「見法」。須陀洹聖者已進入必定趣向涅槃之流,已斷除最粗重的三結,即身見結、疑結及戒禁取結,對佛法僧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也解脫了一切導致惡道輪迴的煩惱。
  24. 《法句經》第181偈。
  25. 阿羅漢(Arahant),指完全解脫者、一切的漏盡者、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羅漢弟子。阿羅漢有五種含義:一、已遠離一切煩惱;二、已殺煩惱敵;三、已破輪迴之輻;四、有資格受資具等供養;五、對惡行已無隱秘。
  26. 《本生經》547經。